話說瑞士鄉民已經進化到連400個人都可以海扁5000人,因此奧地利只好跟他們簽和約,既然都簽了,怎麼還會又有仗打呢?這就要從當時還不屬於瑞士同盟的阿本澤爾(Appenzell)說起,它直到1513年才正式加入,因此在我們討論的時間裡,算是瑞士同盟之外的一個額外拖油瓶XD


阿本澤爾是屬於聖加爾(St. Gall)修道院長的領地,院長會指定代理人或是地方官來代替他管理這個地方,不過阿本澤爾社群則是由「市民大會」(Landsgemeinde)管理,這個市民大會是一個人人有票,票票等值的直接民主機制,可想而知的是,市民在這樣的機制下會有很強的凝聚力,瑞士同盟諸邦中也擁有一樣的機制。


當阿本澤爾市民看到同樣有市民大會的瑞士同盟屢次海扁奧地利軍,不禁手也癢了...就說鄉民魂是很容易傳染的...於是他們也想推翻院長的統治來搞自治。


到了1360年,阿本澤爾市民與修道院方之間,對於放牧權(grazing rights)、稅、什一稅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嚴重,院長與阿本澤爾市農民都想藉由加入史瓦比亞聯盟(Swabian League)來保障他們的權益。


到1377年,在康斯坦斯與聖加倫市(St. Gallen)的支持下,阿本澤爾如願加入了史瓦比亞聯盟,在有人撐腰下,阿本澤爾吃了熊心豹子膽,開始拒絕付院長所要求的禮物與什一稅給修道院,這下子還得了,院長跑去找哈布斯堡家哭訴,並且於1392年雙方簽約,在1402年又再簽新約,哈布斯堡答應要幫修道院討回權利。




在這種態勢下,阿本澤爾阿本澤爾也急忙找盟友,於1401年與聖加倫市同盟,不過阿本澤爾市馬上就會發現,跟非鄉民簽什麼約都沒效,只是一張廢紙而已,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嘛。


兩方都各自撂人以後,對立就更嚴重了,有個院長的地方官幹了一件很惡質的事,就是他為了想要某位死者下葬時身穿的衣服,竟然下令把死人挖出來,這激怒了阿本澤爾鄉民,在恨意蔓延整個城市以後,阿本澤爾鄉民準備起來暴動了。


就在那一天,阿本澤爾鄉民群起,看到院長的地方官就扁,把他們全趕了出去,阿本澤爾市並與聖加倫市簽了約,這約一簽下去,修道院長發現他與他的領地隔絕了,這還得了,他馬上去找哈布斯堡要討公道。


在哈布斯堡的淫威之下,史瓦比亞聯盟於1402年竟然把阿本澤爾市逐出聯盟,就在同一年,連聖加倫都被修道院長收買了,這下阿本澤爾偷雞不著蝕把米,準備倒大楣了...


到了最後關頭,阿本澤爾才想起鄉民的好,於是宣布脫離修道院統治,並且轉而與瑞士同盟中最初三小邦之中,鄉民邦的鄉民邦,舒維茲結盟,舒維茲這坨鄉民根本沒考慮利弊得失就一口答應,還真的派兵出來幫阿本澤爾,果然是阿沙力啊XD


同時,格拉盧斯雖然沒提供多少幫助,但允許所以自願參戰的市民去幫阿本澤爾,在此狀況下,史瓦比亞聯盟開始覺得有點不妙,他們出兵協助院長,在聖加倫市集合,誓師前往阿本澤爾,準備先下手為強,


雙方的戰力比如下


史瓦比亞及修道院聯軍大約有6000人,包括約600名騎兵,其他為步兵


阿本澤爾聯軍則有
阿本澤爾軍 約2000多人
舒維茲軍 300人
格拉盧斯軍 200人




話說聯軍浩浩蕩蕩的開向阿本澤爾,1403年5月開到了 Trogen,5月15,抵達Vogelinsegg村外,真是躊躇滿志,就在此時,一小撮鬼鬼祟祟的阿本澤爾軍出現了!


那只不過是約80個人的小部隊,竟然還裝模作樣的從村外山丘上作勢要攻擊,是在搞笑嗎?聯軍立刻迎了上去,想要給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腦殘們一些教訓。


但是聯軍卻不知道舒維茲及格拉盧斯軍在同時已經繞到他們側後,並且把本來放開的壕溝木樁防衛線關起來了,真是個關門放狗,聯軍卻還如在夢中,想著要把那80個阿本澤爾鄉民抓起來怎樣凌虐...當他們的騎兵衝上山丘,才赫然發現,在山丘反斜面,整整齊齊列著2000名阿本澤爾軍!啊,中計!


那80個人的小部隊只是誘餌,他們現在開心的做出不雅的動作挑釁,但是聯軍可沒心情裡他們了,他們掉轉馬頭就往後跑,這才發現後路已經被截斷,聯軍驚慌失措,演變成一場大混亂,但是又跑不掉。


這時,瑞士戰戟殺人狂又出場了,他們趁聯軍被包餃子跑不掉,衝進去瘋狂的砍殺,根本忘記自己是絕對劣勢這檔事,聯軍被他們瘋狂屠殺,竟然毫無招架之力,在戰鬥終於停息後,600騎兵和5000步兵無一倖免,他們的血和肉塊混在一起,都快分不出來了。


史瓦比亞聯盟遭受這樣的慘重損失簡直傻眼,他們現在知道鄉民是不好惹的,於是趕緊簽和約,在和約中,阿本澤爾又可以得到康斯坦斯湖和萊茵河谷中的部分聖加爾修道院土地,修道院長不但沒爭回主權,反而還損失更大,這下他真的不爽了。


但是戰後,見風轉舵的聖加倫市和阿本澤爾走在一起,院長無計可施,不過,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到了1405年,他終於等到機會,奧地利大公肥特烈四世答應他派出兩隻奧地利大軍,幫他解決阿本澤爾!


1405年6月17,奧地利軍1200人,行軍到阿市的邊界上的斯鐸斯隘口(Stoss Pass)處,迎頭撞上了阿本澤爾400名守軍,一場腥風血雨又要開始了。


奧地利與修道院聯軍似乎學不會教訓,當他們沿著狹窄的隘口往上爬,400阿本澤爾鄉民從上方對他們狂扔石頭,堵住他們退路,奧地利軍進退不得,只能單方面的被石頭砸,人數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好在阿本澤爾鄉民畢竟不是瑞士同盟鄉民,總算讓他們逃出生天,在這場激戰後,奧地利軍狼狽的撤退,再也不敢提要攻打阿本澤爾了。




在這兩次勝利之後,阿本澤爾與聖加倫市聯盟,成立「湖上同盟」(Bund ob dem See),這個同盟的建立動搖了哈布斯堡在康斯坦斯湖區的統治基礎,結果自然成為眼中釘,1406年9月11日,奧地利貴族組成「聖喬治盾會」(Sankt Jorgenschild ),專門要對付湖上同盟,並於1407年包圍同盟城市Bregenz。


而阿本澤爾和聖加倫又太精明不夠鄉民,1408年1月13日,湖上同盟軍開來解圍,卻被聖喬治盾會給殺個大敗,趕離城牆,在這次慘敗後,湖上同盟也就分崩離析了,聖加倫和舒維茲都花錢消災,湖上同盟在1408年4月4日由日耳曼王魯伯特宣佈解散。


不過,湖上同盟的失敗並不算是瑞士同盟的失敗,他們的真正第一場敗仗,將在之後提到。




此後,修道院跟阿本澤爾還是一直為了不交錢糾纏不休,阿本澤爾在1411年又找上瑞士同盟簽共同防衛條約,並成為瑞士同盟的觀察員(Associate Member),不過問題還是一直持續,直到1429年阿本澤爾被迫付清欠款,不過可換取以後跟修道院再無瓜葛,在此之後,阿本澤爾市和瑞士同盟的關係逐漸拉進,最後於1513年終於正式加入。




在這幾年間,除了阿本澤爾事件以外,瑞士同盟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到1415年,盧森堡家族的匈牙利王、日耳曼王西格蒙德(Sigismund)為了打擊在教皇支持選擇上站錯邊的奧地利大公腓特烈四世,唆使瑞士同盟對奧地利大公腓特烈四世宣戰。


西格蒙德想一統當時分裂的教庭,以成為基督世界的領袖,因此召開康斯坦斯宗教大會,但腓特烈四世支持比薩大會選出的反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惹火了西格蒙德,結果西格蒙德下令要將他廢位,又鼓動瑞士反抗他,瑞士同盟當然不會放過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搶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故鄉阿爾高(Aargau)。


腓特烈四世因為即位時擺不平內部貴族,被稱為「口袋空空的」腓特烈四世,後來打起阿本澤爾戰爭,又丟了阿爾高,只剩下提洛爾還效忠他,真的是命有夠不好。


傳統敵人奧地利現在變得如此悲慘,瑞士同盟便把精力用在對外擴張上了,瑞士同盟長久以來一直對通往米蘭的聖格達隘口(St. Gotthard Pass)很感興趣,以往他們以和平條約來取得通行權,不過現在他們改傾向武力征服了,1403年,隘口南方的upper Leventina成為烏里的被保護領,瑞士同盟也取得了多摩多索拉(Domodossola)地區。


1419年,烏里和下瓦爾登從Sacco男爵手中買下了聖格達隘口附近的貝林卓那(Bellinzona),但是卻無法實質控制它,這引起了米蘭方面極度關注,並於1422年要求要買回貝林卓那,才正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的瑞士鄉民當然拒絕了,米蘭於是決定出兵守住貝林卓那。


聽到這個消息,瑞士連忙動員了2500人前往貝林卓那,想先一步打下它,但瑞士鄉民擅長野戰不擅攻城,打了老半天沒什麼結果,於是在城北邊3公里處的阿貝都村(Arbedo)附近準備宿營。


瑞士鄉民不曉得米蘭軍已經到了,而且有16000人的大兵力,其中包括5000名騎兵,由傭兵指揮官Carmagnola指揮,就在鄉民們還渾然不覺的時候,Carmagnola於6月30日,對他們發動了奇襲!




雙方兵力比:


瑞士同盟聯軍(琉森、烏里、楚格、下瓦爾登):2500人


米蘭軍:16000人,含5000名騎兵








瑞士鄉民軍打了這麼多仗也不是省油的燈,一警覺到米蘭軍大舉來襲,立即端起戰戟,組成了方陣,米蘭騎兵快馬加鞭,向他們衝擊過來,但一接近瑞士方陣,冷森森的戟頭和斧刃密密麻麻的向外指,騎兵們只好停下來,不得其門而入,但是Carmagnola可不是法國人,他立即下令,令十字弓手向前,射擊,同時騎兵下馬,端著長度超過戰戟的騎矛,當成長矛兵,與步兵一起向瑞士鄉民軍發動總攻擊。


一時間密密麻麻的矛頭向瑞士方陣一擁而上,米蘭軍的人數是鄉民軍的超過6倍之多,騎矛的長度又比戟長,使得米蘭軍可以在戟的攻擊範圍外把矛頭往方陣裡鑽,就算鄉民們再怎麼能征善戰,在一堆矛裡面可動彈不得,很快的,本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瑞士鄉民馬上知道自己非撤退不可。


但是撤退也是談何容易,瑞士鄉民一面拼死維持住方陣,格開矛頭,一面艱辛的沿著陡坡往阿貝都村的方向緩緩移動,米蘭軍一波又一波的輪番進擊,瑞士方陣眼看就要崩潰了,就在這絕望的關頭,傳說中連琉森的指揮官Schultheiss都把戟往地上一插,表示要放棄戰鬥投降了。


但Carmagnola卻表示只接受無條件投降,這下鄉民們可火了,他們鼓起精神又繼續死纏爛打,瑞士方陣被不斷往後逼,眼看就要被擊潰,突然,上帝又站在瑞士鄉民這邊一次。


戰場上冒出了一些趁火打劫的鄉民,結果,瑞士鄉民軍以為那是蘇黎世和舒維茲派出來的援軍,精神一振,而米蘭軍也嚇了一跳,以為有埋伏,連忙重整隊伍,瑞士鄉民趁機殺出一條血路,溜之大吉。


這場戰鬥下來,瑞士方陣亡500多人,包括琉森多位軍官都命喪沙場,戰後的損失更慘重,除了丟了貝林卓那,Leventina和多摩多索拉(或Val d'Ossola)地區,也就是說聖格達隘口附近所有先前辛苦取得的地盤,全都落入米蘭大公手中,瑞士同盟遭到慘重的打擊。




而阿貝都之役也讓瑞士鄉民發現,傳統的戟有其弱點,不如長矛,於是在此之後,瑞士改訓練大量長矛兵,而矛兵的組成方式模彷希臘方陣,瑞士矛陣不只是防禦陣形,矛兵也能平持矛衝鋒,發揮強大的攻擊力,這點在日後的勃艮地戰爭中發揚光大,而瑞士軍事組織越來越制度化,也不再是只會逞凶鬥狠的鬆散鄉民了。


不過,瑞士鄉民的另一個嚴重缺點,就是超愛以小搏大,先前的連續大勝讓他們以為不管敵我兵力比多少都無所謂,在阿貝都他們就吃了兵力佔絕對劣勢的虧,但是這點他們還沒學乖,在22年後,1444年的聖雅各恩比爾(St. St. Jacob-en-Birs)之役中,他們還要因此再吃一次大虧。




這聖亞各恩比爾之役是怎麼回事呢?這場戰役可說鄉民魂的極致表現話說百年戰爭結束後,法國現在有一大票沒事做的傭兵阿馬尼克人,於是法王查理和哈布斯堡結盟,派出四萬人打算打通瑞士。


這四萬人部隊經阿薩斯(Alsace),打算打下巴賽爾(Basle)為橋頭堡,伯恩馬上派出援軍,一隻1200人的偵搜部隊,往北進發,瑞士同盟給他們的命令是在比爾(Birs)河以南活動。


結果當這票鄉民一早從集結地Farnsberg出發,往比爾河前進時,一路上先踹爆了一小撮法軍騎兵,又在Muttenz發生一場小戰鬥,踹散法軍後,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比爾河岸了。


瑞士的軍官們連忙跟鄉民曉以大義,說命令是在比爾河以南活動,不應該過河,但是鄉民才剛打了兩場勝仗,正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哪聽得進去,他們眼看阿馬尼克人主力就在河對面,滿心想著爆氣把他們全部打垮,當軍官下令撤退,整個就要暴動起來。


鄉民們對軍官大聲咆哮,軍官再怎麼努力的解釋都沒用,想想與其被自己人殺死,還不如死在法國人手裡好了,於是乎,軍官就在鄉民士兵挾持下,帶隊過了河。一過河,他們馬上撞上40000人的阿馬尼克人主力。


這個時候,他們要完整的退回巴賽爾也是可以的,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非交戰不可,但這些「無數字管理能力」的瑞士鄉民一點都不覺得對方人多有啥好怕的,他們擺開陣式,成為三個並排的橫方陣,然後端起長矛就朝著阿馬尼克騎兵衝了過去,一時殺聲震天。


阿馬尼克人完全沒想到有人會這樣發動找死的攻擊,而且瑞士鄉民的攻勢極其猛烈,急速逼近的成列長矛猛戳進了阿馬尼克陣列,一時鮮血四濺,阿馬尼克人與馬被兇殘的瑞士鄉民戳成蜂窩,然後被踐踏過去,一時間打成了一場大混戰,瑞士鄉民雖然沒了戰戟,但端著長矛還是一樣狂暴的衝殺,1500人狠狠的啃進40000人之中,竟然打成難分難解,戰況就這樣持續了四個小時,戰場上幾乎都是阿馬尼克人一個接一個的倒地,瑞士鄉民死傷極其輕微。


不過由於瑞士鄉民實在太投入,巴塞爾方面想援助也無計可施,到了第五個小時,再蠻幹的鄉民也終於開始累了,方陣開始散亂,瑞士鄉民這才發現果然四萬人是不可能一口氣殺光光的(但他們已經殺了4000人左右),於是改變主意,且戰且走,退往附近的聖雅各醫院。


由於醫院有高牆,瑞士鄉民們以醫院為要塞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鄉民們不曉得這已經是火器時代了,阿馬尼克人抬出了大砲,對醫院無情的砲轟,又命弓箭手不斷向他們投射火力,已經殺到累歪了的瑞士鄉民面對遠距攻擊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不斷的在砲擊下喪命,整場戰役中,死於砲擊的瑞士鄉民比被冷兵器殺死的還多



當阿馬尼克人看到砲擊已經把醫院的牆給轟平了,瑞士鄉民也被打死的差不多,便對醫院發動總攻擊,這時只剩下沒多少瑞士人能抵抗他們的人浪,鄉民們在最後的浴血奮戰中一一倒地,最後全數陣亡。




在這場戰役中,瑞士鄉民以驚人的數量劣勢,殲滅了超過自己一倍以上的敵軍,簡直不可思議,更別說其實多數瑞士鄉民的死傷是來自於砲擊,但是有勇無謀的「亂來」,也讓他們付出了全滅的代價,這對伯恩來說可是一大打擊。


另一方面,這1500人的驚人戰力,也證明了矛陣步兵的強大威力,此後,瑞士同盟確立矛兵的應用,而在軍事指揮上也更有系統,成為真正的精密戰爭機器,再也不是一團亂來的鄉民了。


由於瑞士同盟不斷記取教訓,持續升級進化,在之後的勃艮地戰爭中,再度成為戰無不克的無敵勁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