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XBOXLIFE網站,部落格這邊照慣例不放圖片,圖文版請至http://xboxlife.tw/show.php?fid=4&tid=1506

今年底,Assassin's Creed III《刺客教條3》可說是最受期待的遊戲之一,尤其它是《刺客教條》系列首款官方中文化的遊戲,預購熱烈,只能以搶購一空來形容。到底這款遊戲為什麼這麼值得期待?在文章的前頭,就先為尚未玩過這系列的朋友們介紹一下《刺客教條》系列。

《刺客教條》是法國遊戲大廠Ubisoft的招牌名作,遊戲的最大特色就是豐富深入的歷史考據與無與倫比的畫面呈現,讓人彷彿真的穿越時空回到古代。一代的時候,《刺客教條》在遊戲中打造了十字軍東征時代的耶路撒冷等五個城市,玩家可以在古代的耶路撒冷裡頭「逛大街」,城內有當時的市民熙來攘往,還有乞丐會纏著你要錢呢(如果你被乞丐纏得心煩,還可以把他做掉)。主角能以矯健身手攀上爬下,從不同高度看這個城市,感覺完全不同的風情,更可來到制高點眺望風光。而在遊戲性方面,刺客矯健的身手與特別的武器,打鬥動作拳拳到肉、刀刀見骨的呈現,和一招斃命的刺殺絕招,可說寫實與爽快並存,一發表就引起極大震撼,最後狂賣800萬片。

如果說一代是讓人驚豔,二代則是讓人目不暇給。二代的時空來到了15世紀的義大利,這回大手筆重建了威尼斯、佛羅倫斯、托斯卡尼等等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城,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威尼斯。現在威尼斯的許多著名景點,如聖馬可大教堂與旁邊的鐘塔都在遊戲中一一重現,乘著著名的鳳尾船,穿梭在錯綜複雜的水道間時,更是美不勝收。

現在實體世界中的威尼斯,許多古建築經過數百年的歲月,已經斑駁傾頹,或是已經拆除、改建成別的建築物而景物全非,整個威尼斯更受到溫室效應海水上漲的威脅,聖馬可大教堂廣場越來越常遭海水整個淹沒,觀光客只能在髒水中行走。相對於現實世界歷盡滄桑的威尼斯,Assassin's Creed II《刺客教條2》卻是重現威尼斯最繁華年代的樣貌,城市以外,托斯卡尼城外的麥田與葡萄園在緩坡上連綿不絕,鄉間風光讓人心曠神怡,就算完全不進行遊戲裡的任務,光是逛街就讓人讚嘆不已。

接下來,以《刺客教條2》為基礎的兩部二代外傳續作則帶我們到羅馬以及伊斯坦堡等地,正當所有玩家猜測3代會重建哪一個古代名城時,Ubisoft再度讓我們大出意料之外,這回故事離開了歐亞大陸,來到了獨立戰爭時期的美國。

這個決定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前幾代重現的耶路撒冷、羅馬、伊斯坦堡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威尼斯等城邦國家城市則有商貿中心的繁華,而這次卻到了殖民地的新興城市與周邊荒野,可說與先前作品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而以遊戲的故事設定來說,選擇獨立前的美國更是絕妙一著,因為《刺客教條》系列故事中,反派是想掌控一切、為維持「和諧」秩序不惜一切手段的「聖殿騎士團」;而對抗他們的,正是不惜犧牲生命以捍衛人類自由的「刺客」,也就是歷代主角們所屬的組織。在美國獨立時,獨立派的美國人自稱「自由之子」,還有比他們更適合當《刺客教條》系列的刺客方盟友嗎?

在三代中,Ubisoft開發了新的遊戲引擎,城市中的「閒雜人等」人數提高到了兩千人,主角能做的動作也更多了,以往的飛簷走壁,現在因應廣大的荒野,還能爬樹、攀岩,總共有一千種動作,可說是前所未有的細膩,畫面的呈現也比前作有了明顯的進步。不過這些都得等到遊戲上市後大家再來慢慢體驗,在現在遊戲上市前的空檔,不妨先來談談遊戲的背景歷史故事。

現在的美國給我們的印象是廣土眾民的超級強國,不過回到1770年代,美國與我們現在的印象可說是截然不同啊,當年的美國,或說「北美十三州」,範圍只局限在今日的美東沿海部分,稍往內陸,就是只有印地安原住民居住的廣闊荒野,而美東最南邊的佛羅里達州當時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呢!

當時法國殖民地南北包夾美國,在北邊,今日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就是當年法國的根據地;南邊則主要佔據了今日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法國在美州的大戰略,是想沿著密西西比河與俄亥俄河流域,南北打通成一大片法國控制區,大家可以翻開美國地圖,如果法國這個計畫得逞的話,美國將只被擠在東岸沿海的一小小片地帶,後來的美國中、西部全都不見啦!

但是要打通這一片地方很不容易,因為那一大片地區,幾乎杳無人煙,只有原住民居住其中,法國雖然「自我感覺良好」的把整片都劃為「新法蘭西」範圍,但是其實對這片地區的控制能力很弱,只能跟原住民合作。

美國國父華盛頓年輕時,就曾經受命探勘維吉尼亞州的西面荒野,一路穿越冰霜叢林在深到大腿的深雪中前進──正如先前釋出的遊戲影片中突襲海邊英軍前哨的刺客一樣──一面獵熊、殺狼,最後華盛頓發現法國與原住民合作建立的前哨站,他命令部下開火。華盛頓這方也有原住民相助,他們正如遊戲中主角康納,拿著印地安戰斧應戰,而其中一人更直取法軍指揮官,把他一斧頭給砍了,真是個「刺客無雙」。這代的主角康納是個混血原住民,搞不好靈感就來自華盛頓的原住民盟友。

華盛頓這次開火,引發了英法在美洲的全面大戰,戰火還延燒到全球,英法在全世界都開打,扯進了歐洲各國,連同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在歐洲打了「七年戰爭」。戰後的《巴黎和約》中,法國被迫把魁北克割讓給英國,從此魁北克變成英軍的據點。

正如華盛頓的經歷,在美國人鬧獨立以前,他們在美洲主要的敵人是法國人與原住民,所以魁北克是敵方。不過獨立戰爭開打後,美國人與法國人化敵為友,這時已經被割讓給英國的魁北克又變成是敵方,只能說歷史真的是很離奇。《刺客教條》系列是Ubisoft的蒙特婁工作室製作的,蒙特婁正是魁北克的首府,不知他們製作這片遊戲時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也正是因為這場大戰,把英國的國庫給打空了,所以他們才想把腦筋動到殖民地頭上,要給殖民地加稅,造成殖民地人強烈不滿,最後終於引發美國獨立──所以,華盛頓貨真價實的是美國國父,他一槍朝著法國前哨一打,結果竟然打出了美國。

美國現在是3億人口的大國,但是回到1775年,北美十三州含黑奴、含州內原住民,才只有240萬人口哩!而且多數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內陸地帶、甚至很多海岸地帶都未開發,這些人跡罕至的地區就是遊戲中的「荒野邊疆」場景。

在所有城市中,與獨立戰爭過程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波士頓,正是因為波士頓發生「波士頓茶黨事件」,使英國一怒之下對波士頓所在的麻薩諸塞州下了《強制法案》,而殖民地以組織大陸議會回應並開始組織民兵,雙方戰鬥一觸即發。

所以,波士頓可說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開戰處,這麼重要的城市,果然就在《刺客教條3》中登場。在已釋出的遊戲影片中就有波士頓的畫面,充滿濃濃的開拓時代氣息,而前作中的刺客雖然可以飛簷走壁,卻大多數時候都進不了屋子,這回在波士頓裡頭可以穿過門窗闖入民宅,自由度又更高了。

回到波士頓,就在1775年4月19日,英軍一位中校打算先發制人,前往摧毀一處民兵的軍火庫,消息走露,當時沒有網路,訊息只能靠口耳相傳,於是美國鄉民保羅.李維(註:遊戲中官方中譯為「列維爾」)即在星夜下策馬狂奔,沿途遇到任何人就警告他們英軍要來了,這就是美國史上著名的一幕「李維的夜奔」。

話說在台灣我們常說鄉民就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但是美國鄉民跟我們相反。經過列維爾一整晚的夜奔,沿路的鄉民奔相走告以後,紛紛拿起武器,第二天,英軍一開始發現只有77個鄉民,就向他們開火,沒想到越打越多,不知從哪一直冒出來的鄉民把英軍包圍了起來,到最後有3800名鄉民把1500名英軍打得一路抱頭鼠竄,逃回英軍控制下的波士頓,這場戰鬥稱為「列星頓之役」,因為對美國獨立有重大意義,後來美國海軍前前後後有六艘艦艇都用「列星頓號」命名。

 6月17號,英軍援軍抵達,開始反擊。英軍決定攻下波士頓外圍的一處小丘,名為邦克丘(Bunker Hill,遊戲中官方中譯為「碉堡山」),史稱「邦克丘之役」,雖然英軍最後打下邦克丘,卻有兩百多人陣亡,其中包括19名軍官,有八百多人受傷,含62名軍官。其中最有名的陣亡軍官是英軍陸戰隊軍官約翰.彼凱恩(John Pitcairn),他率領陸戰隊強攻民兵,結果中彈倒臥在他兒子懷中,回到波士頓後不久過世。後來他被射倒在兒子懷中的畫面,被畫在描述碉堡山之役的畫作中。

這個故事被《刺客教條3》的製作團隊拿來利用。在預告片裡,當民兵被紅制服的英軍打得節節敗退時,刺客康納獨自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直取敵將,把約翰.彼凱恩打下馬來一斧揮下……不過實際上整場獨立戰爭中,在戰場上遭當場格殺的英軍高級軍官可說少之又少,大都是被狙擊手狙殺,或是被俘,所以搞不好讓康納拿支來福槍狙擊比較符合史實,不過那樣的話就不是動作遊戲啦!

為邦克丘上傷亡慘重,此後英軍只敢窩在波士頓城裡頭。波士頓是個港口城市,英軍在陸上被包圍,只能依賴海上的補給,這時,海上作戰就登場啦!

波士頓圍城的過程中,美方派出了很多私掠船,在海上與英國船艦交手,攔截英軍從海上運來的補給品,這驚險的海上大戰也決定了波士頓圍城戰的勝負。因為負責指揮圍城的華盛頓,發現民兵部隊無所不缺,從火藥到鞋子通通不夠;但當私掠船大獲全勝,把英軍的補給品搶來帶給華盛頓時,他驚喜的發現什麼缺的都有…另一方面,英軍在波士頓內則是物資缺乏,坐困愁城。

 在《刺客教條3》的四大區域中,就有沿海的海戰場景,康納甚至還會有自己的一艘戰船。據製作小組透露,海戰將重現許多歷史上的大海戰,不僅是初期的私掠船海戰,還會包括後來法國參戰後,法國海軍與英國海軍之間的大戰,如最著名的,發生於1781年的契沙比克海戰。

回到波士頓,時間來到1776年3月,華盛頓在陣地中預先造好要塞的組件,然後在夜色掩護下,一夜之間把要塞組件搬上了波士頓城邊的多切斯特高地(Dorchester Heights),組合起來。城內的英軍一早起來,驚愕的發現對面的高地上突然憑空冒出一座要塞,還能直接對城內開砲,這也是美國獨立史上著名的一幕「多切斯特一夜城」。英軍失去了戰鬥意志,夾著尾巴逃離了波士頓,華盛頓兵不血刃收回波士頓,被全美奉為英雄,這是他這一年最風光的時候。

但是物極必反,接下來他就要吃大虧,英軍離開波士頓之後,浩浩蕩蕩的開向當時美國最富有的經濟中心,也就是紐約。英國這次鐵了心,派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遠征部隊(稍後才被拿破崙戰爭中的遠征規模打破),無數的戰艦兵臨城下,華盛頓在紐約一敗再敗,打到丟槍棄砲,彈盡援絕,英國人還派出最兇狠的德國黑森傭兵一路尾追華盛頓。

而紐約這個殖民地第一大城自然也在《刺客教條3》的四大場景之中,製作團隊根據古地圖,以三分之一的比例打造遊戲中1770年代的紐約與波士頓。

就在美軍狼狽逃離紐約,在物質上與士氣上都即將崩潰的時候,一向作戰計畫不怎樣的華盛頓卻突然天才的孤注一擲,趁著黑森傭兵在一個小鎮特雷頓駐紮時,冒著12月的冰天凍地,悄然無聲的來到鎮外,那一晚天氣冷到極點,以致於有兩個士兵在行軍到一半時竟然直接凍死在路上。

黑森傭兵戰鬥力極強而且經驗豐富,一受美軍突襲立即衝出應戰,卻被美軍暴風雪般的攻擊──當時美軍真的是順著暴風雪朝他們攻擊──打得潰不成軍,美軍沿著筆直的街弄發射野戰砲,把黑森隊伍切割成一片片。黑森指揮官老將拉爾帶著親兵發動反攻,才往前衝了兩步就發現身邊部下全被美軍神準的槍法一槍斃命,只好退到一個果園裡,最後有幾百個人逃走,其他全數被美軍俘虜。拉爾稍後傷重死亡,而美軍死亡的只有那兩個凍死的士兵,簡直是強如鬼神。這場戰役大大鼓舞了美國的人心,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中最精彩的一幕之一「特雷頓風雪夜襲」。

寫到這邊,眼尖的讀者會發現,《刺客教條3》的四大場景:波士頓、紐約、荒野邊疆、海上戰鬥,全數出現了,只能說製作小組對美國獨立的歷史掌握得實在很詳盡──雖然遊戲中也有很多虛構部分,如碉堡山的約翰.彼凱恩顯然沒有死在當場,而另一個遊戲影片中被刺殺的英國前哨站軍官Silas,則根本是虛構人物──遊戲世界將整個美國獨立前後的氣氛重現,除了紐約與波士頓的歷史戰役,更讓玩家探索荒野與磅礡的海戰。

美國獨立是世界歷史上相當精彩的一段故事,也是歐美所津津樂道的歷史,不過在台灣對美國獨立的歷史故事很少有人著墨。這次藉著《刺客教條3》,能夠穿越時空,體驗美國獨立的史詩戰役,可說是絕佳的機會──更別說還有中文版──今年年底,就讓我們在《刺客教條3》中,隨著主角康納的腳步,見證美國的誕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