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戰:布雷德克遠征

 

華盛頓的敗戰,高層沒有把責任推到他個人身上,而是認為後勤不足、兵力不足所造成的,而這兩點又導因於各州不能同心協力,在華盛頓敗戰後,從杜根堡出發的法軍與印地安人不時擾略賓州與維吉尼亞州,於是,英國決定對杜根堡發動一次全面性的攻勢。

 

這次攻勢由英國將領愛德華‧布雷德克將軍( Edward Braddock)率領,麾下包括第44步兵團,以及第48步兵團,共1350人,以及從各州來的其他正規軍與民兵共500多人,加上砲兵與後勤部隊,全數共2100人。首嘗敗績的華盛頓,立即自願申請加入,想一雪前恥,他的申請立即受理,被任命為嚮導,因為他是對戰區最熟悉的人。

 

這兩個步兵團來自愛爾蘭,44步兵團日後曾參與滑鐵廬之役、英緬戰爭、第一次英阿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以及英法聯軍中打下大沽之役;48步兵團日後則主要參與半島戰爭。44步兵團看起來日後戰功彪炳,不過在當時與48步兵團卻是同為英軍最廢的部隊之一。但這已經是當時殖民地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而參與這次遠征的人也是「星光閃閃」,除了日後的美國國父華盛頓,還有李將軍(Charles Lee)、蓋茲將軍(Horatio Gates)、丹尼爾‧摩根將軍(Daniel Morgan)、查理‧史考特(Charles Scott,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輕步兵指揮官與幕僚,戰後當到肯塔基州長),還有日後在美國獨立戰事爆發時擔任麻薩諸塞州總督的湯瑪斯‧蓋吉(Thomas Gage)也名列其中。

 

而當布雷德克將軍為遠征的後勤物資發愁時,他仰賴班傑明‧富蘭克林採購所有的軍需用品,所以我們知道富蘭克林不只會被雷打而已,也不只開圖書館、消防隊和醫院,不只是「開國三傑」,他還是個軍火商。

 

(達文西:真好,我也想當個軍火商~~)

 

這個遠征隊一開始就進度緩慢,因為布雷德克將軍為了讓這麼大批部隊能夠前進,得一面開路──後來就叫布雷德克路──前往杜根堡,也因為缺乏馱獸,部隊有時一天才只能前進3公里,最後他終於受不了了,決定把火砲與較重的輜重都留在後頭,組成一隻1300人的輕裝機動部隊,兼程前往。

 

在此同時,杜根堡只有218名加拿大軍,不過堡外有637名來自各不同部落的原住民盟軍紮營在外,法軍指揮官康突寡( Claude-Pierre Pécaudy de Contrecœur)得到線報,知道杜根堡無法承受重砲火力,本來準備撤退,但旗下的隊長布朱( Daniel Liénard de Beaujeu)上尉說服他應先發制人。

 

布朱決定趁布雷德克「半渡而擊」,他本身的兵力少得可憐,需要向印地安人求助,原住民戰士們本來不願意攻擊那麼大規模的部隊,但是布朱親自穿上了印地安戰裝還上了戰彩,讓他們大為感動,於是全軍出動,總共800多名聯軍猛撲向布雷德克軍。

 

布雷德克還認為自己軍力遠超過對方,穩操勝券呢,1755年7月8日,印地安人向英軍請求暫停前進,他們願意當中間人調停,讓法軍自行撤退,前往協商的華盛頓與另一位斥侯也做出同樣建議,但布雷德克不准,繼續準備前進渡河,雙方會戰一觸即發。

 

兵力比:

 

布雷德克機動部隊:1300人

 

法印聯軍:72水兵、146加拿大民兵、637原住民戰士

 

 

7月9日,布雷德克機動部隊開始在杜根堡南方16公里處的莫囊蓋西拉河渡河,一開始一切順利,蓋吉指揮前衛部隊的300名擲彈兵與殖民地部隊,並擁有2門野戰加農砲,正當渡河完整裝待發,突然前面一陣亂兵湧來。

 

原來那是布朱,他本來想趁「半渡而擊」,結果卻算錯時間,等到對方都過河整隊完了才到現場,當場成了「宋襄公」,只好氣急敗壞的向蓋吉殺了過來,蓋吉見對方逼近,下令開火,擲彈兵第一輪齊射,就把布朱打個洞穿,當場落馬身亡。

 

布朱一接戰就陣亡,法印聯軍還渾然不覺,但是蓋吉的猛烈火力嚇退了100名加拿大士兵,而加農砲也讓印地安戰士敬而遠之,一時蓋吉擋住了法印聯軍的攻勢。

 

但是交火後,蓋吉部隊後撤,而後方渡完河的後續部隊聽到前方有槍聲卻往前擠,想上前支援,結果全軍自亂陣腳,同時法印聯軍的散兵還在樹林中不時放冷槍,就在英軍一團亂的時候,法軍重整兵力, 回頭向英軍施壓,這下英軍成了「背水之陣」,但是結果卻跟韓信那次完全相反。

 

英軍雖然軍紀嚴明,卻只要一失去了秩序就不知怎麼作戰,在戰場上好像無頭蒼蠅一般,這時反而是殖民地部隊挺身而出對抗敵軍,他們散開來,各自尋找掩護向敵方開火,雙方激烈交火中,搞不清楚的英軍看到在樹林中的民兵,還以為是敵軍而向他們開火。

 

大無畏的布雷德克將軍不懼槍林彈雨穿梭戰場上,試圖讓被打茫的英軍整隊重新再戰,英軍的各級軍官也跟隨他的典範,卻只是變成法印聯軍狙擊手明顯的目標,布雷德克將軍中彈落馬,英軍士氣也跟著崩潰,於是全軍大潰敗。

 

就在英軍竟然要「被以寡擊眾」且將要災難性的全滅的時候,本來只是來當嚮導,沒有任何軍職的華盛頓看不下去了,他與殖民地民兵一樣挺身而出,在一片混亂中集攏部隊,重新建立一個領導中心,當時英軍已有456人陣亡,422人重傷,最後只有462人生還,華盛頓竟然就這樣把剩下的人帶出戰場,可說是日後成為「撤退戰之神」的開始。

 

而華盛頓在戰場上也一樣是敵軍目標,他連續更換坐騎,最後總共有五匹坐騎中彈而死(千萬不要當華盛頓的馬,有夠鐵掃把......),外套也被打了四個彈孔,本人竟然毫髮無傷,簡直是「主角力場」,或是「天佑美國」,簡直是太‧扯‧了.....

 

當他們與後衛部隊(800人)會合時,整個遠征軍的總兵力其實還遠勝過法印聯軍,且還有重砲裝備,但是令人傻眼的是,後衛部隊的指揮官接管全部部隊後,竟然認為輸定了而把重砲自毀,馬車燒掉,夾著尾巴逃走了,於是這場遠征以法印聯軍奇蹟似的獲勝收場,法印聯軍中,加拿大人只有8死4傷,印地安人只有15死12傷,簡直是「河貍無雙」。

 

這次會戰成為英國在殖民地至此最大的軍事災難,華盛頓本想雪恥,卻「躬逢其盛」,莫名其妙的又添一敗,不過這次戰役,也讓華盛頓對民兵的觀點改觀不少,反而是對正規軍,他觀察到一旦秩序亂掉,他們就成了「窩囊廢」,只會呆著不動當活靶等死。而英軍的軍官雖然英勇,86人之中有26人陣亡37人受傷,但是對情勢判斷能力卻是無用的笨蛋,這讓從小崇拜英國的華盛頓,開始對英國高層有了幻滅的感覺。

 

布雷德克將軍兩天後就因傷重身亡,就葬在他開出來的路上,他死前說:「誰料得到?」(Who would have thought?),接著說:「我們下次該知道怎麼跟他們打(We shall know how to fight them next time)」,說完就一命歸西了。他的遺言,也成了這場會戰的最佳註腳。

 

華盛頓勝/敗戰數統計: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