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發出後,有很多朋友回文,其實即使是反對我的主張,我也很高興,因為不論是正面的意見,或是反面的意見,都是支持勞動人權的意見。

但是很多朋友堅信持續衝撞體制可成功,這是我憂心的一點。許多人會這樣認為,出自於「革命史觀」,何謂革命史觀?以我們的歷史課本來說,就是說孫文革命十一次,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很多先烈,最後終於成功。這種史觀不僅台灣有,工會運動史也會寫說現在的成果都是當年死難的抗爭者的貢獻.....但革命史觀跟迪士尼卡通一樣,是騙小孩的美化版本,事實上根本並非如此。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中,最後湯姆漢克用手槍射擊德軍半坦克,射到一半坦克車突然爆炸了,鏡頭一轉,原來是空軍飛機到了,投下炸彈轟炸坦克。「革命史觀」就像是不把飛機拍出來,結果大家以為手槍射久了坦克車就會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實際上手槍彈射到天荒地老坦克也不會怎樣,革命史觀雖然浪漫。但是如果相信它,拿來當社會運動執行面的參考,那運動一定只會徒勞無功。

以「國父革命」來說,史實是,孫文的革命完全失敗,從未成功,所有的先烈全是白白犧牲,孫文在清末的最後一次革命是悲劇性的黃花崗之役,武昌起義與他無關,武昌起義正如孫文自己所述:「乃成於意外。」孫文自己也直言武昌起義本身無法持久,真正推翻滿清的關鍵是在於各省響應。

而各省響應的主要推動者,則幾乎都是立憲派士紳,魏斐德指出,清朝的滅亡「是十九世紀中所崛起的新菁英所導致的後果」,與孫文或其他革命黨都沒有關係。(至於滿清到底為何滅亡,要說明起來就寫成了一本書,也就是拙作《橡皮推翻了滿清》,全書17萬字之多,在此不贅述。)

革命黨的持續犧牲、衝撞體制,不僅無用,還不得人心,到了辛亥年,多數中國民眾還是把革命黨當作亂黨。就說武昌起義後的武昌,起義都成功了,大多數市民竟然不願意剪掉辮子──留辮子是效忠滿清的象徵──覺得剪了就是「從賊」,於是革命軍人把守城門口,強迫經過的人剪辮,附近的農民因而不願意進城賣米賣菜,導致糧價高漲。革命黨人不得基層百姓的民心可見一般。武昌起義成功後,竟然要強迫一個從未參與革命活動的黎元洪來當領袖,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不僅是清末,魏斐德指出,歷代的改朝換代,其中的成功者,都是在起義過程中,能受到士紳等中堅階層轉向支持者,否則必然失敗。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任何社會運動的成功,小自抗爭,大自革命或改朝換代,都必須獲得多數社會中堅階層的認可才行。

許多朋友想舉反例證明阻塞交通的抗爭也有成功案例,其實最近一次阻塞交通的大型抗爭,不用舉太遠的例子,就近在香港(持反對意見的朋友沒人提到,這點我倒有點擔心,表示台灣太不關心台灣以外的消息),香港於跨年期間,發動倒梁抗爭,其中有一部分行動就是在中環癱瘓交通,這次大型抗爭事後大體上受到港人的支持。

為何香港人阻塞中環行得通,台灣勞工臥軌卻行不通?

原因很簡單,倒梁運動早在遊行前就已經普遍受到港人支持了,港人在遊行發起前就已經認同一樣的目標,所以不在意交通受到一時的阻礙。就像你可以突然打你的死黨一巴掌,然後說我打你是為了讓你專心聽我講,再跟他訓話十分鐘,他大概不會生氣。

台灣狀況完全不同,多數台灣人不知道勞工的困境來自政府說話不算話,也沒有勞動人權觀念,所以要先說服他們,你要說服對方之前,先損害了對方的權益,對方會理你才有鬼。會認為可以這樣抗爭的,試想,如果你打一個陌生人一巴掌,再要求他聽你講話十分鐘,誰會理你?

看歷史不是只看成功失敗,要從細節的前因後果去分析才行,前文以百年前美國為例,正是因為台灣現在的社會觀念雷同百年前的美國,不是現代的美國,歐美工運意識發達的國家現在可以阻塞交通抗爭不會被討厭,是因為社會對工運早有共識,台灣有嗎?

講到這邊,又有人說:廢話,誰不知道要得到中堅階層的認同,嘴砲嘛!不然你提出個辦法!

辦法一樣在歷史中找。前頭說到武昌起義,其實武昌起義之前,有個規模更大的運動,才是滿清滅亡的真正關鍵,這運動剛好也跟鐵路有關,正是「保路運動」。

保路運動發生在四川,四川本是族群非常複雜之地,平時回人、羌人、彝人、藏人與漢人衝突,基督教徒與非教徒衝突,各階層人士也互相衝突,要四川這些世仇族群站在同一陣線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那他們怎麼會站在一起「保路」?詳情很複雜,簡化的說,他們都是川漢鐵路股民,滿清政府要求鐵路收回國有,損害了他們的權益,由於「奪財之恨難消」,四川人拋棄世仇,全都心手相連一起「保路」。

社會是多元的,有人很有同情心,有人沒有,有人很關心人權,有人不關心,有人愛打抱不平,有人就是獨善其身,要怎麼讓所有人都站在一起?保路運動告訴我們:就算有世仇,只要有共同利益就會站在一起(主張不同?比起世仇來說算什麼)。

要說服社會大眾與勞工站在共同陣線,最重要的說帖,就是告訴大眾,他們的權益與勞工是一體的。

今天政府可以欺騙勞工,說會幫他們向資方求償,卻擺爛還向他們討債;那麼,政府也可以跟其他上班族說,退休金一定照領,卻擺爛說勞退基金沒了,打七折好不好;政府也可又加收健保補充費用,還保證說健保一定不會倒,到時擺爛說因為醫院倒光光,所以你有健保也沒地方看病,這些事通通都正在發生,你不幫勞工說話,倒楣的你自己。

這件事本來應該是最佳訴求,全民利益一致,本會同仇敵慨,為何需要搞到臥軌,造成竟有民眾放話要開車壓死勞運者?這不是去怪大眾太冷漠,媒體霸權──大眾就是這麼冷漠,媒體本來就這麼鴨霸,難道是今天才知道嗎?──而是訴求方向錯誤。

我很擔心的一點,就是很多支持社會運動的朋友,多是「孟子派」。

什麼叫孟子派?孟子見梁惠王時,梁惠王說:「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有什麼對我國有利的學說嗎?」結果孟子回答:「何必說什麼利益?講仁義就好啦!」之後大談大家都談利益的話,國家就危險啦,講得頭頭是道,結果梁惠王有理孟子嗎?沒有。

大眾大體上就跟梁惠王一樣,你有主張,有什麼對我有利的嗎?沒有,只要談仁義就好,那謝謝再聯絡。一直在講勞工很可憐,或是講勞動人權,會覺得可憐的、認同勞動人權的少數人,早就支持啦!剩下的大眾就是不覺得可憐(事不關己),也沒有勞動人權觀念,一直跟他講這些當然沒用,更別說丟大便或苦行根本不會讓大眾想聽你說話。

革命不是靠拋頭顱、灑熱血可以成功,看看歐美真正的社會運動者,哪個不是「機警如蛇」,哪有只靠單純熱血的,社會運動者雖然不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卻必須很懂利益這件事,不能只談仁義,否則運動礙難成功。

--------------------------------------

更新:關於國外社會運動者的策略與權變,例子相當多,一方面族繁不及備載,一方面沒有深入研究的案例也不敢亂寫,所以僅先提供一篇與部落格上影評有關的例子,供大家參考:〈「鯨奇之旅」論環保運動的策略與權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