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前面提到邦克丘戰役的慘重傷亡讓英軍再也不敢積極進攻,正當英軍陷入被動情緒,而美軍則因為無所不缺而動彈不得,戰場上的武鬥陷入停擺時,雙方的文鬥卻即將掀起高潮。

這次文鬥一樣由英國先出手過招,雖然邦克丘戰役大大打擊了波士頓英軍將領的戰意,但是當邦克丘戰役的消息傳回英國本土,對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當邦克丘上受重傷的英軍士兵一船船回國,使英國社會震驚於戰場的殘酷時,喬治三世卻鐵了心腸,為大英帝國與殖民地之間投下一顆震撼彈。

1775823日,喬治三世發表〈鎮壓造反與叛亂宣言〉(A Proclamation for Suppressing Rebellion and Sedition),簡單的來說就是「反分裂」,文中宣稱美洲的事態是「公然叛亂」,要求大英帝國的官員們用一切可能手段抵擋並且鎮壓叛亂。

先前殖民地議會向英王遞上《橄欖枝請願》希望和平解決,由於跨大西洋交通的關係,這個「反分裂」宣言寫成後,請願書才抵達,但是喬治三世完全不理會請願書,他更在17751027日,向英國的上下議會發表一場慷慨激昂的「反分裂」演說。

在演說中,喬治三世指責殖民地的行動是叛變,還宣稱叛亂不僅是波士頓所在的麻薩諸塞州,而是把北美十三州通通拖下水,一起算成叛亂,更指控殖民地的目的是想要「建立一個獨立帝國」,喬治三世嚴詞表示大英帝國不可以放棄花了這麼多心血扶植培養、甚至以鮮血捍衛的殖民地。

喬治三世宣稱要以最快速的辦法解決問題,因此他要加強海軍與陸上兵力,更表示許多外國已經願意支援作戰,暗示除了英國正規軍以外,還將有外國傭兵助戰。

喬治三世的「反分裂」演講有許多歷史上的矛盾,矛盾之一是,其實當時殖民地還不想成立獨立國家,甚至根本沒考慮過要成立一個國家,這個「分裂」的罪名是喬治三世擅自安上去的,當他這樣一說以後,導致殖民地人沒有退路,只能放棄一切想與英國和好的想法,團結一致,真的為獨立而戰。

英國國王為何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

原因很簡單,英國國王的演說是說給全體英國人與歐洲各國聽的,而不是殖民地,喬治三世急於說服國內外支持他派兵的舉動,所以先為殖民地冠上叛亂的罪名,好合理化他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他又太過輕視殖民地,不把殖民地人的想法當一回事,以為派出大量兵力後就能迅速夷平反叛勢力,所以並不擔心演說內容有激化殖民地反抗的可能性。

喬治三世的演說內容,傳到殖民地時,正是177611日,馬上在殖民地引起軒然大波,他的演說反而幫了絕境中的華盛頓一個大忙。

話說華盛頓曾經主張,一時的義憤雖然可以召集很多人,但是無法持久,日子一長,要是沒有實質的利益(如薪水或升遷等等),熱情消退後民兵就會鳥獸散,他不幸言中,當初就地徵召第一批民兵時,約定服役期限到177512月,果然當期限將至時,民兵紛紛求去。

當時《新英格蘭記事報》上曾經有一篇以「自由人」為筆名發表的文章,呼喚這些老兵為美國守護者,讚美他們正在進行光榮大業,希望他們能留營。文章寫得是文情並茂,感人肺腑……結果?根本沒用。

大多數民兵役期一滿,歸心似箭的退伍回家去,於是就在波士頓圍城之外,129日,一萬名康乃狄克部隊服役期滿,隔天一萬人之中只剩下兩千多人,1230日,其他士兵役期也滿了,格林抱怨說整個營區到處都是混亂失序。

很難想像在兩軍對峙的關頭,有一方竟然因為士兵役期到了就陣前解散,更難以想像的是英軍竟然沒有趁機出擊,簡直是「天佑美國」,也足見邦克丘戰役的重要性之大。

但是如果民兵就這樣解散不回來,英軍再怎麼遲鈍,總會發現大陸軍剩下兩三隻小貓,仗也不用打了。喬治三世的「反分裂」演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當演說內容傳到殖民地,殖民地人對於英王不分青紅皂白把他們全冠上叛亂罪名,完全不敢相信,更不用說英王還想引進外國傭兵來殺殖民地人,這讓許多殖民地人從此和英國勢不兩立。

華盛頓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來一直強調民兵的行動只是「維持現狀」不是反叛,現在看到英王演說稿,一怒之下告訴他的秘書,要是英國這麼蠻不講理,那麼他「決心斷絕與如此不公不義、不合天理的國家之間的任何關係」。

一般鄉民也被英王的蠻橫激怒了,服役期滿的民兵回家與家人稍事團聚後,又回應徵召回到前線,最後加上原本就留營者,估計有九千名以上老兵留下,而各地新招募到的新血也源源不絕來到,於是華盛頓就在敵人眼皮底子下陣前大換血,又重新組織了一批軍隊,這次,他在文告中,正式的將他的部隊命名為「大陸軍」。

但是他的部隊依然無所不缺,現在連槍都缺,因為很多民兵回家時把屬於部隊的槍也偷帶回家去了,裝備不足加上疫病橫行,讓華盛頓判斷他麾下部隊雖有一萬人左右,但是真正能作戰的只有不到一半,他認為英軍竟然躲在城裡毫無動靜,一定是「上帝施以援手,讓我們的敵人瞎了眼睛」。

英軍倒真的是瞎了眼睛,郝將軍雖然在邦克丘戰役損兵折將而再也不敢積極進攻,骨子裡卻仍相當輕視民兵,竟然沒有做應做的情報工作,以致於對實際狀況一無所知;另一方面,郝將軍基於當時歐洲用兵慣例,認為冬天本是休兵期,所以只顧著讓部隊想辦法過冬,壓根沒想到出擊的事。

就在郝將軍蹉跎中,華盛頓重整了軍力,而繼英王演說之後,另一篇掀起獨立思潮的偉大作品亦將橫世而出。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