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據統計,紐約是在好萊塢電影中最常遭到毀滅的城市,就在911事件時,電影中的惡夢成真,不過這不是紐約第一次遭到重大破壞,紐約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大災難,可追溯到美國獨立戰爭,就在《獨立宣言》宣布不久之後。

先前提到華盛頓兵不血刃收復波士頓,大陸會議也發表了《獨立宣言》,美國的獨立大業似乎正一帆風順,然而歷史的安排總是「史實比小說還離奇」,接下來的發展急轉直下。

紐約現在是美國的金融中心,在當年,也一樣是北美十三州的經濟重心,由於當時的十三州不包括佛羅里達州,所以紐約的位置正好在十三州的中央,掌控哈德遜河,若控制紐約,不僅可以掌握經濟樞鈕,還能一舉將殖民地分割為南北兩半,其戰略重要性不言可喻。

這點華盛頓知道,英軍也心知肚明,紐約就在雙方的默契下,成為彼此的下一個決戰戰場。

但是紐約相較於波士頓,對大陸軍來說,可說是「主客場易位」,首先,波士頓所在的麻州是自由子民的天下,大多數人都是反對派,所以蓋吉將軍的一舉一動都被洩露給民兵了,但紐約正好相反,這個美州的「天龍國」,卻是保王派的天下,這回換大陸軍的一舉一動都被英軍知悉。

但最棘手的還是地形,李將軍早在17762月就先行來到紐約,勘察地形後深感憂慮,因為紐約環繞著可供大型船隻航行的深水道,對擁有制海權的英軍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與波士頓周邊海面包圍在陸地之中的形勢完全相反,李將軍擔心紐約不可能守住:「誰掌握海洋,就必能掌握該城。」

而英國戰艦甚至在華盛頓抵達之前,就已在紐約附近虎視眈眈。

而華盛頓這回不僅身在「客場」,連「球員」也大有問題,為了防守紐約,除了在波士頓的老兵,又徵集了紐約本身,以及康乃狄克、紐澤西、賓州的新部隊,這些新兵就跟當初華盛頓剛上任時的麻州部隊一樣,毫無軍紀可言,華盛頓又得從頭再來一次,而康乃狄克州的部隊甚至平均年齡40歲以上。另一方面,這些來自較富有州的新兵,見到「邦克丘的英雄們」時也大驚失色,因為這票老兵骯髒邋遢,一點都不像英雄,讓他們的想像幻滅。

而上次民兵在波士頓有人數優勢,這回大陸軍聚集了8880人,據華盛頓統計其中有6923人有戰力,看似聲勢浩大,然而在波士頓受到羞辱的英軍這次傾巢而出,還帶上了來自黑森──今德國黑森邦,邦內最有名的城市為法蘭克福──的傭兵17千多名,總兵力高達32千人,人數比當時殖民地最大城費城的3萬人口還多,英軍浩浩蕩蕩的往紐約而來,是拿破崙戰爭以前歐洲出征規模最大的跨海遠征軍。

1776629日,這批龐大部隊,出現在紐約外海。

當時的紐約市區只在曼哈頓島上,華盛頓認為,要守住紐約,最關鍵的要地,就是在長島上,與曼哈頓隔著東河(並非真的河流,只是一道狹海)相望的布魯克林,大陸軍在此設下防禦工事,設下防線,預期英軍會從長島西南端的格雷夫森(Gravesend)登陸,沿西岸平原往北進攻。

72日,英軍開始登陸與長島東西相望的史塔頓島,2天後,《獨立宣言》來到華盛頓的手上,當他向大眾宣讀,民眾大聲歡呼,甚至把喬治三世的塑像給搗毀了,但是華盛頓心中明白,若沒有在戰場上獲勝,《獨立宣言》只是一張廢紙而已。

而戰事的發展讓《獨立宣言》很可能剛誕生就成為廢紙,822日,英軍先鋒由柯林頓將軍,以及日後主導英軍的康瓦利斯將軍率領,在格雷夫森登陸長島,就在此同時,大陸軍陣營卻一片混亂,士兵隨意進出,任意開槍,到處漫無軍紀,華盛頓氣得痛罵負責防守布魯克林的以色列‧普特南將軍。

軍紀渙散以外,由於身在「客場」,華盛頓與所有高階軍官對地形也不熟悉,在布魯克林與英軍之間,橫亙著一道關拿高地,華盛頓沿著高地茂密的樹林布防,卻漏掉了最東邊的牙買加小路。

而此時英軍主導攻勢的是柯林頓將軍,他聽取當地保王黨農民的建議,查看牙買加小路,發現果然無人防守,於是他上呈計畫,認為應主力全力由此進攻包抄,其他部隊則進行佯攻。只要主力一穿過牙買加小路,就能從民兵防線之後躍出突襲,民兵只能全面潰敗。

經過波士頓的教訓,這次郝將軍放下身段,接受了柯林頓的提案,826日當晚,柯林頓親率部隊走上牙買加小路,郝將軍跟隨在後,沿途沒有半個美軍防守,英軍主力越過高地不過花了2個小時。

晨曦降臨,英軍別動部隊按照計畫在其他方向發動佯攻,美軍在各方向奮勇抵抗,突然間發現一股大軍出現在身後,負責高地中段防守的蘇利文只能下令儘速徹退,同時他自己奮勇斷後,但是他面對的是戰鬥力無與倫比的黑森傭兵,大陸軍完全不是對手,蘇利文當場被俘。

在西岸平原,負責防守的是史特靈伯爵威廉‧亞歷山大,史特靈伯爵不知英軍主力已經現身他的背後,還在頑強抵抗,蘇利文部隊潰敗後,黑森軍從他的左翼殺了過來,他才驚覺大事不妙,連忙下令撤退,同時自己帶著250名馬里蘭部隊猛攻英軍以掩護部隊撤離,這250人浴血死戰,最後史特靈伯爵身陷重圍,他不願向英軍投降,於是殺出英軍火網,向黑森傭兵投降。

這場會戰以大陸軍全面慘敗告終,華盛頓還痛失重要高階軍官,但當英軍稍事休整,滿心想在布魯克林一舉擊潰大陸軍時,830日,英軍起床睜眼一看,大吃一驚:華盛頓與所有的布魯克林守軍,竟然憑空消失!

華盛頓再度使出「撤退戰之神」的手腕,帶著一群烏合之眾,井然有序的在敵人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的溜走了。

但是華盛頓沒能喘息多久,915日,郝將軍進攻曼哈頓,大陸軍再度撤退,但是這次上演了潰不成軍的全線奔逃,讓華盛頓氣得大罵「可恥」,在此之後,大陸軍只能固守哈林高地,整個紐約拱手讓給了英軍。

幾天後的半夜,紐約市內突然起火,由於火警警告鐘先前都已經被大陸軍帶走作為鑄砲材料,所以無法發出警鐘,火勢很快失控,英軍急忙趕往救火也無濟於事,若非風向改變,整個紐約將完全毀滅,最後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紐約市區遭祝融焚毀,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紐約大火。

在哈林高地上的華盛頓也看到這一幕,但紐約起火並非出自大陸軍之手,他告知大陸會議火災應是意外事故,紐約的英軍也查無縱火犯,這場事件就這樣落幕,然而,華盛頓還要面對一連串的打擊,考驗他身為統帥的能力、毅力與決心。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