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華盛頓在紐約一敗再敗,但他的衰運還沒停止,英軍再度背後登陸,迫使他放棄哈林高地,過不久,連以他自己為名的華盛頓要塞都丟了,要塞守軍全軍被俘,剩下的民兵再度撤退,丟槍棄砲、彈盡援絕,士氣低到谷底,戰前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民兵,現在開始一個個陣前開溜,甚至軍官們也開始質疑華盛頓的領導能力。

在冬季將至時,華盛頓的部隊情況極為悲慘,他們越過紐澤西州的鄉野,逃離英軍的追擊,所有士兵都全身破爛,連鞋子都沒有,只能用破布包住腳,晚上也沒有帳篷,冰冷的雨點直接打在他們身上,這批殘兵敗將只剩下3000多人,而且還不斷有人逃亡。

先前在波士頓,華盛頓麾下最多時有2萬大軍,到紐約時,也有近9000部隊,但連戰連敗之際,各州都不願意再派增援部隊前來,寧可擁兵自保,更糟糕的是,已經到了11月,年底一到,將有2000人的役期期滿,如此一來,大陸軍將形同完全瓦解。

英軍並沒有放過大陸軍,雖然力主追擊的柯林頓將軍,一打完勝仗就又被郝將軍支開,命他去攻擊別處,但是郝將軍把追擊的任務交給了康瓦利斯將軍,康瓦利斯決心像獵狐一樣,追殺窮途末路的華盛頓,不惜在大雨過後的爛泥中繼續開拔,逼得華盛頓的部隊一逃再逃,片刻也不能休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最低迷的時刻,軍官們也離心離德。

李將軍當初很想得到總司令的位置,卻被風度翩翩的華盛頓比了下去,如今華盛頓慘敗,大陸軍冰消瓦解之際,李將軍竟然覺得是取代他的大好機會。而認為李將軍比華盛頓適任的人並不少,甚至連華盛頓最信任的秘書里德(Joseph Reed)也這麼認為,讓他傷心透頂。

傷心歸傷心,華盛頓還是殷殷期望李將軍的部隊前來會合,然而被視為最後希望的李將軍,卻在此時犯下了極其愚蠢的錯誤,他在半夜只帶著少數親兵,到英軍控制區的酒館飲酒作樂,馬上就有保王黨向英軍告密,於是李將軍就這樣輕易遭到英軍逮捕,華盛頓聽到竟然發生這種事,簡直不敢相信,而英軍更大肆慶祝,認為戰事已經底定,贏定了。

看起來的確是如此,大陸軍在物質上與士氣上都即將崩潰,即將瓦解,而英軍已經直逼賓州,很快就能拿下大陸會議所在的費城,華盛頓一籌莫展。

每當談起美國開國史,說到這裡,聽者都會不禁問一個問題:「那美國到底是如何竟能反敗為勝的?」

 

此時已經從軍成為格林部下的《常識》作者派恩,再度提筆,寫下《美州危機》,呼籲殖民地人民在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但是,在打勝仗的時候,在意氣風發的時候,講振奮人心的話很簡單,在敗戰關頭,派恩的筆力,能激起的迴響就遠遜於《常識》的時候了。

當勝利的時候,人民對領袖充滿信心,一呼百諾,沒什麼了不起,但在屢戰屢敗、毫無希望的時候,才是考驗人心的時候,也是真正不凡的領袖顯現他的偉大之時。

華盛頓就是在此時顯現了他不凡的特質,他在紐約受到沉重的打擊,英軍輕易痛宰他,讓他自信全失,他也曾心情低落,但是在艱困的撤退之路上,他卻能振作起來,在最形勢最不利的時候,仍然堅定的走下去,絕不懷憂喪志。

另一方面,或許是「天佑美國」,郝將軍支開了柯林頓以後,再也沒有人會在他耳邊囉嗦,他認為大陸軍已經輸定了,不用理會就會自行瓦解,於是,當隆冬來臨,郝將軍按照歐洲冬天不作戰的慣例,準備窩在舒適的紐約過冬,只留下1500名黑森軍守在特雷頓小鎮。

但華盛頓拒絕認輸,他決定發動在美國獨立戰爭史上,規模平凡,但是意義卻最重大的一場戰役。

 

就在聖誕節的夜晚,一路逃離黑森傭兵追殺的華盛頓,此時卻準備主動出擊,冒著12月的冰天凍地,趁夜渡過德拉瓦河,悄然無聲的來到鎮外,那一晚天氣冷到極點,以致於有兩個士兵在行軍到一半時竟然直接凍死在路上。

黑森傭兵戰鬥力極強而且經驗豐富,一受大陸軍突襲立即衝出應戰,卻被民兵暴風雪般的攻擊──當時大陸軍真的是順著暴風雪朝他們攻擊──打得潰不成軍,民兵沿著筆直的街弄發射野戰砲,把黑森隊伍切割成一片片。

黑森指揮官老將拉爾帶著親兵發動反攻,才往前衝了兩步就發現身邊部下全被民兵神準的槍法一槍斃命,只好退到一個果園裡,最後有幾百個人逃走,其他全數被美軍俘虜。拉爾稍後傷重死亡,而大陸軍陣亡的只有那兩個凍死的士兵,簡直是強如鬼神,特雷頓風雪夜襲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中最精彩的一幕。

1776年的最後一天,華盛頓懇求役期屆滿的老兵能留營,就在1年前,任憑華盛頓說破嘴,老兵們還是要回家,讓他被迫在敵陣前大換血,老兵們直到後來受到《常識》的感召才又回營,卻跟著華盛頓一路大敗吃足了苦頭,如今,他們還會願意留下嗎?

鼓聲響起,無人上前,就如同1年前,華盛頓不死心,再一次懇求老兵們在危急存亡之秋,為了國家的未來,再奮鬥1個月。

奇蹟似的,有老兵向前一步,表示願意留下,然後又一個,再一個,最後大批部隊都願意留營。好萊塢電影中,常有美國人無私無我大無畏的情節,亞洲觀眾往往嗤之以鼻,說是「大美國主義」,但觀諸美國歷史,看到這一幕,也不得不承認,美國人的確有這樣的精神。

而華盛頓也不辜負這些老兵的支持,他囊中還有妙計。

得知黑森傭兵竟然潰敗的康瓦利斯,氣急敗壞的前來,與大陸軍隔橋對峙,他本以為善遁的華盛頓一定與先前一樣,趁他們不注意,一個晚上就消失無蹤,不料這次華盛頓卻是消失到英軍的背後,有如天降神兵攻擊英軍的後方部隊,英軍嚇得魂飛魄散,華盛頓更親冒矢石率領民兵猛烈攻擊,打得英軍潰不成軍,15分鐘內就冰消瓦解,有300人遭俘。

一個失敗到絕望境地的社會,需要的是一場勝利,即使只是一場小小的勝利,華盛頓深知這點,他認為「幸運一擊」將能提振士氣,因此發動特雷頓之役,然而,更好的是連勝兩場,因為一場勝利可能是好運,兩場勝利更能證明,大陸軍有戰勝英軍的實力。

在之後,雖然費城仍然淪陷,雖然民兵仍然在困苦的條件下戰鬥,但是美國人民卻不懷憂喪志,堅信終能戰勝,可說關鍵就在特雷頓的兩場戰役。

而這兩場戰役之所以能實現,除了「天佑美國」,以及華盛頓的堅忍不拔,最重要的,仍是民兵願意在役期將滿時仍繼續奮戰,又願意在役期已滿後留營,若沒有人民的自覺,華盛頓再優秀也是枉然。

所以,美國到底為什麼終能反敗為勝?精彩戰術、不凡領袖,加上一點運氣,但終究是擁有偉大的人民,才能成就偉大國家的誕生。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