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台灣人對「穩定」有種幾近於不理性的執著,回想高中時代,父母總是說,要拼盡全力,晚上不睡覺,考上第一志願,以後就能過「穩定」的生活,第一志願在我們三類組來說,指的就是醫學系,說是「穩定」的生活,因為認為醫師有確定的收入來源,父母們覺得這樣就是「穩定」的生活。

但是,生活不是只有收入,當我們辛苦念完醫學系,才發現,經常值班到半夜,勞累過度讓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十年,醫師第一線接觸病人,不但隨時可能感染致命病毒──但SARS的時候還必須堅守崗位──還隨時會挨打;因還值班到半夜,上下班時遭到酒駕駕駛撞傷,甚至殞命。

人身安全朝不保夕,實在很難說是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我們通常會說隨時可能出意外的賽車手,或是高樓鷹架工人,是「不穩定」的工作,不是嗎?

更別說,近年來醫療糾紛盛行,一天到晚有人要告醫師,一個案子就要賠上三千萬,一個隨時可能賠三千萬的工作叫「穩定」,買雷曼債都沒有賠那麼多啊!

說到雷曼債更是一個相當諷刺的例子,許多人購買雷曼債,追求「穩定」的利息收益,卻不考慮本金會不見的問題,風險這麼大的投資方式竟然被當成穩定,所以台灣人對「穩定」的想像,實在是自欺欺人居多,從沒有實際了解真實狀況與真正的風險何在。

電力方面也是如此,許多人認為,一個電廠,能一直輸出一樣的電力,就是「穩定」,事實上電力系統的穩定是要時時供需平衡,電力過多也一樣會跳電,但是需求卻是時時變動的,由此可知,最穩定的發電方式,應該是可以快速因應各種狀況調整的發電方式,而非只能固定輸出的恐龍發電方式。

而集中式發電本身就是不穩定的一大來源。

相信每個台灣人都體驗過這種不穩定,從小到大,每逢颱風來了,總有機會停電,原因很簡單,集中式發電再以大規模輸配網路分送時,一旦輸配線路受損,哪怕是發電廠再怎麼「穩定」供電,你家也是註定沒電。

有人認為核電廠不怕飛彈,所以戰爭時很穩定,殊不知核電廠的圍阻體固然不怕飛彈,但解放軍只要把輸配線路打掉就好了,管你核電廠蓋再多,照樣沒電。

甚至,也不用遇上天災或戰爭。

台北市某區,前幾個月,有一晚連續跳電了好幾次,好了之後,過沒幾天,又斷電了大半個晚上,居民們已經對台電非常感冒了,過了幾天,竟然又突然間一整區停電,台電人員只好辛苦的沿街道歉,說是因為一對麻雀在變電箱上築巢,導致短路,結果引起一連串的停電。

當一對麻雀都可以害你家附近整區斷電的時候,台灣人卻還迷信集中式電力系統因為「大所以穩定」?

在美國,一場天災,讓許多美國人明白什麼叫真正的穩定。

當珊迪颱風侵襲美東,輸電網路遭到強風破壞,800萬戶停電,電力直到2個禮拜以後才逐漸恢復,當時,在紐約曼哈頓中城區的一片黑暗之中,紐約大學成了一片「亮島」,各建築不但有燈光,還有暖氣與熱水。

紐約大學當初為了節能減碳,決定自建一個分散式能源的微型電網,買了一座天然氣汽電共生系統,同時提供電力與熱,熱能在冬天可直接供應暖房使用,在夏天則可驅動吸熱式空調裝置來吹冷氣。建立的時候,只是為了搏一個環保的美名,沒想到在風災中發揮奇效。

不過,同屬於紐約大學,紐約大學郎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可就丟了大臉,因為仰賴集中式電網的電力,只準備了備用發電機,結果當風災掃掉集中式電力來源時,開啟備用發電機,之後卻發生故障,不得不狼狽的將所有病人全面轉院,引起許多抨擊。

當紐約大學郎格尼醫學中心全面停電,連加護病房與急診室都斷電的危急關頭,病人只靠把裝置連在電池上活命……能源儲存裝置,屬於分散式能源的概念之一。

一片黑暗之中,一樣大放光明的,還有紐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的校區,它也一樣自建了一個分散式能源概念的微電網。其天然氣汽電共生系統供應學校所有的暖氣與熱水需求,以及一半的電力,另外一半來自集中式電網。

當颱風來襲,倒落的樹幹打斷了電力公司的電力供應,斷電長達兩天時,普林斯頓大學靠自有分散式能源,恢復了部分建築物的運作,學生們在此集結,組織救援隊,幫助週遭社區──週遭的社區因為沒有自有能源而陷入一片黑暗。

康乃迪克州的南風所(South Windsor)高中,平時使用天然氣燃料電池的分散式能源自有能源系統,風災發生時,它也成為一片黑暗中的救命綠洲。

珊迪颱風帶來的經驗,刺激了美國各州,政府、學界與民間機構紛紛開始研究微型電網在天災應變時的重要性,而美國人安裝屋頂太陽能等自有分散式能源的意願也大為增加。

在珊迪來襲的2012年,分散式能源的各項技術未臻成熟,自有微電網的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微電網並未立即開始快速發展,但到了2013年,技術的進步使得分散式能源不但具有安全效益,也開始在經濟上划算,如營運領域橫跨電子產品、航太與工程的漢威(Honeywell)就在2013年完成一項總預算 200 萬美元的智慧型大樓整建計畫,將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春溪塔(Spring Creek Towers)建築群,打造為能源自給的智慧型建築。

這週的能源思考題,想請大家思考的是,十年來,全國用電超過尖鋒而跳電一次都沒有,但是颱風天,或是麻雀築巢,讓你家停電了幾次?集中式大型電網,與分散式能源,哪個才是真正的穩定?

尤其是面臨戰爭風險、地震威脅的台灣,當戰術導彈首先攻擊輸配設備如變電廠,或戰火波及臨近區域,還是走山把電塔給弄倒,你家跟著一起斷電,雖然沒被戰火或震災波及,卻因為冰箱沒電食物腐壞而餓死,因為馬達沒電無法抽水到水塔而渴死,這樣子比較「穩定」嗎?

還是如採用最起碼至少部分的自有分散式能源,只要戰爭不是剛好打在你頭上,走山不是剛好把你家埋了,家中雖不能開冷氣,但至少冰箱有電,水塔有水,這樣比較穩定呢?

相信聰明的你看到這邊,已經心中有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