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版市場營收年年創新低,不論前任還是現任文化部長都認為是重大危機,身為一個出版人,不知不覺也寫了許多看法,在此收集為懶人包(也省得許多結論老是要重寫一次,其實是作者自己懶),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若懶得看全部,就直接跳到最後一篇吧)

現在許多人以為出版就是一直過苦日子,這個印象是不對的,過去出版曾經有過有如印鈔機一樣好賺的時刻。今昔對比:榮登神話,這個時代的暢銷書

出版的根本在內容,市場之所以崩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內容的生產有問題,出版圈長年來不把對內容最重要的作者當一回事,是怎麼對待的:作者不可承受的飄浮

書店減少真的是問題,或只是正常現象呢?畢竟,過去各種通路興衰起落,我們都習以為常,從來沒有過問為何巷口雜貨店一一消滅。該問的問題,不是為何舊的書店消失,而是為何沒有全新經營方式的書店崛起?

這也不只是書店的問題,或是出版界的問題,創新不足一樣反映出整體台灣經濟結構的障礙所在。問題始終在於經濟:【藍圖】書店十年來減千家近三分之一,是問題或非問題?

內容產業的根本是內容,會發展不良,病因也是在內容。

主流出版社一年營收以億計算,卻不願承擔風險,把風險丟給若專職創作則可能三餐不繼的作者,譯者的情況也雷同,出版社只想從市場上挑選便宜好用的譯者,卻完全不思培養譯者,許多出版人甚至認為有發案給譯者就是在培養譯者了。

好的作者、好的譯者缺乏,編輯、業務環節也有諸多障礙,從內容的根本就腐朽。

國內企業依然迷信「勤能補拙」,總是有意無意逼迫員工加班,一整天上班下來回家都累垮了,別說創作寫書,根本連看書、看電影的時間都沒有,當然不會買書。

文化就是一個社會一切的總成,一個只會血汗工作的社會,當然沒有文化,一年衰退43億的市場,補貼十億又有何用?文化部就別再自欺欺人,以為投入什麼文化預算,或發放各種消費券,能解決問題,其實就如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一句老話:

「笨蛋,問題在經濟!」

【藍圖】十億藝文券,治標不治本 

差別取價辦法有助於出版社或任何生意人爭取更多單一定價無法得到的最大獲利與營收,任何一個行業的老闆,要是有人想要剝奪他的差別取價權,都一定會馬上氣得跳腳,拼死反擊。

唯獨不知道出了幾本《定價學》《定價聖經》這種書的出版業界,竟然大老闆還欣然受死,爭取自我閹割,到文化部遊說想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濫用折扣作法自斃之後想禁止折扣,出版人,你聽過定價學嗎?

 2014 年初,以色列因緣際會,推動了類似的制度,推動此一制度一年下來的回顧,只是再度證明想以政治力量強行插手市場,只會得到最不想要的負面結果:文化部欲推統一圖書定價,以色列慘痛經驗可為前車之鑒

又過了一年,以色列已經急忙要廢除這項傷害出版界甚鉅的愚蠢法案,不料新政府的新任文化部長卻還想推動:以色列不要的文化部撿? 救出版別病急亂投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