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買了DVD以後,一直在看正片,邀朋友來家裡看了好幾次了,結果幕後製作到現在才拿起來看(也因為部分內容在先前就已經看過的關係)。
其中好消息電視台的真情部落格專訪那段落,真的很值得一看,請大家不要因為是教會電視台的節目就略過了。
節目上受訪的是魏導、小范和千繪,時間大概是海角七號剛上映,還一點都不紅的時候,如果是後來才看海角七號的朋友,可以體會一下,一開始海角七號幾乎完全沒有媒體報導(雖然得了台北電影節首獎),上映的廳既小又少,我第一次看海角七號時,那是第一週,廳只有半滿而已,看完覺得好看到不行,要推薦朋友看,他們說:那是啥?說那是最近很棒的一部國片,他們說:我才不看國片!
海角七號不是一開始就是億萬鉅片的。
回到剛剛那句,訪問的時間是海角已經上映,但還不紅的時候,魏導已經經歷過了一切拍片所遇到的困難,包括兩次差點斷炊,這些我之前已經知道了,到這時,他有了一部片子在手上了,得到了台北電影節首獎,田中千繪很開心的說那相當於是上映前做一次筆試,而他們高分通過了,可是對魏導來說,得獎的意義卻是那一百萬的獎金,因為他急需現金解決後續花費的燃眉之急,這是多麼悲慘的狀況,好比打了一場慘之又慘的勝仗,全軍好不容易活了下來,但卻可能因為差幾步沒找到水井就無意義的渴死了。
但魏導撐過來了,台北電影節適時伸出了一隻援手,然後他才發現,原本他並不在意得獎與否,他說那只有年輕時代才在意,年齡大了覺得得獎不代表什麼,但是現在他發現得獎帶來的效益遠比那一百萬來得大,最大的幫助當然是得到博偉來談發行,這對日後海角七號的成功有絕對性的影響,而和一些媒體或其他機構談的時候,也很有幫助,我們這些後見之明的,到這邊已經看出海角七號已經走向成功之路。
但當時的導演怎麼知道呢?他能做的,只是在節目上說,不是要賺大家的錢,只是要賣一個感動,他謙卑的說,一部電影看完感動一兩天,就很值回票價了不是嗎?
導演你太謙虛了,看完海角我感動了好幾個月。
導演說,在電影圈的朋友們,總是說小魏很有夢想,很敢衝,人很好,什麼都好...但是不要學他。
這其實是種否定吧,被朋友這樣否定著的導演,心中會有多難過呢?如今導演成功了,他的朋友們是不是還會說不要學他呢?我想還是會的,他們會說那只是他運氣特別好,別人沒那種命,所以不要學他。
如果你不去爭取,當然沒有那種命,不去負擔,當然沒有那種收穫,這不是當然的嗎?
魏導花了200萬做賽德克巴萊樣片,我退伍後也曾做歷史漫畫的樣書,到處找出版社投稿,我比魏導幸運的是樣書的成本是合夥朋友支付的,我只出力,樣書本身也不需要多少印刷費,就幾萬塊而已,而且比起魏導求助無門,我們遞到第二家出版社就成功了。
但是我們的企劃後來做到一半被當時合作的出版社喊停了,後來,我陰錯陽差的變成文字工作者,譯者、供稿、純文字創作者,幸運的又找到大塊出版社合作,結果很有趣的,我身為作者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物竟是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或許是海角七號要鼓勵我,總有一天還是要回來做本漫畫吧?我是這樣覺得的。
當魏導一試不成,他反而投下更多資金,這下真是孤注一擲,他說,要是沒拍成,那他不只破產,不只之前已經拍的全數歸零,他的名聲也會一起全完了,連同他一輩子的所有夥伴、朋友,甚至家庭,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全賭上了,要是失敗,他不像阿嘉有恆春可以回去,也不像我可以當個供稿和翻譯,他失敗了就真的全沒了,完了。
但是他成功的拍出一部很好的電影,每次我看到很多在海角七號已經很紅,新聞大肆報導後才去看海角的人說風涼話,總是很生氣的想為海角七號辯解,為什麼要用這麼輕薄的角度來看電影呢?何妨多敞開點心胸,試著感受一下別人賭上生命一切燃燒出來的作品呢?
像這樣豪賭,我自己做不到,所以更覺得敬佩。其實我們應該要能做到的,我指得是年齡與我相當,或比我更年輕的各位朋友們,我們很年輕,就算搞了人生自爆,也多的是時間重新開始,魏導已經40歲了,他才是沒有本錢賭的那個人,為什麼賭的人是他,不是我們呢?
我要跟各位說:魏導什麼都好,一定要學他。
學習他,是我們對他最大的肯定,也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