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騎西行記》第十三章全章描述的即為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阿金谷」(或阿金考特)戰役,這場戰役也見於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並且拍成電影過,其中的亨利五世雄才大略,以寡敵眾獲得大勝,不過真實狀況則是...十分有趣。

《明騎西行記》中對阿金谷會戰的敘述大部分是依據史實資料,小部分因小說劇情需要所以做了一些加油添醋,就在此簡述整場戰役的過程,順便說明哪些部分是虛構的。

 

哈福勒城雖名為城,但其實只不過是個幾百人駐守的小要塞,亨利五世本來帶著一萬兩千人之眾的英格蘭部隊,原以為能一鼓而下,沒想到卻困在小要塞的深溝高壘之前,一直到動用了大砲轟城,才逼降了守軍,圍攻的這段期間,英格蘭軍死傷慘重,更加上水土不服,軍中許多人都生了重病。

得到這樣的情報後,法蘭西人判斷英格蘭王已經沒有發動攻擊的力量,只想急行軍回英格蘭的據點:加萊。法蘭西自然不會放過將自己送上門來的大敵一網打盡的機會,他們兵分兩路,分別由元帥,和法蘭西太保查理‧德伯領軍,夾擊英格蘭軍。

在哈福勒城被包圍的一個月中,太保已經召集了大量部隊,堵死英格蘭軍可能會前往的重要路口和渡口,使得英格蘭軍只得往索穆河上游兜個大圈子。元帥雖然一時追丟了英格蘭軍,但是也因此能抄直線,先抵達英格蘭軍前往加萊的必經之路,以逸待勞,他在一處名為阿金谷的村莊附近集攏部隊,太保也前來會合。...

在阿金谷聚集的騎士們,總共有兩三萬人之譜,再加上騎士的僕從們,大約有五萬人之多,晚上紮營時,有如一片繁星,好不熱鬧。


以上是敘述戰役之前的兩軍態勢,小說中,接下來主角宋慕(當然,他絕對是虛構的XD)會和元帥及幾位公爵有一段對話,其中,洛林公爵也在場,這是虛構的,史實上洛林公爵並未參戰(因此小說中後來他強調他不能在此戰死或被俘,因為理論上他沒有參戰)。

對話事件本身是虛構的,不過其中提到的各方意見不同則是真的,主要意見有三:

「元帥認為,這些英格蘭雜種,頂多只帶了七日份的口糧行軍,到現在應該早就吃完了,根本沒有與他們交戰的必要性,只要守在這裡按兵不動,過個三五天,亨利和他的那些死老百姓雜兵們──噢!我沒有在說你的意思──要不就餓死,要不就只能爬過來投降。」

「太保和元帥的意見不大相同,不過也類似,...他認為應該守著陣地不動,讓英格蘭人被迫發動攻擊,英格蘭人的騎士很少,部隊中大多是長弓手,短兵相接以後,弓箭會誤傷自己人而不能再使用,這樣我們就能發揮人數較多的優勢,包圍殲滅他們。」

「總之,『詩人』卻被一票子公爵伯爵搞得拿不定主意,那些傢伙只想抓俘虜好賺贖金,異口同聲的說要主動攻擊。」洛林公爵搖搖頭。

如小說中所說,雖然元帥與太保都有名義上的軍事統率權,但是真正具有統率權的卻是奧爾良公爵「詩人」查理,而他拿不定主意,這對後來戰事的發展有很不好的影響。

法軍的營地十分熱鬧,騎士們或多或少聽到情報了,他們正飲酒作樂,有的從那些隨營的「洗衣女工」──事實上就是妓女──裡頭拉了幾個女子來,有的正在賭博,還有幾個騎士正亂畫一輛馬車,說明天亨利五世成擒之後,要他坐在這輛馬車上遊街示眾。

上述法軍在戰前夜晚的這些驕兵行為也是史實。


宋慕一腳踏進鬆軟的地面,這塊雙方對峙著的空曠地才剛犁過...英格蘭軍似乎砍伐了不少樹木...他聽到有人接近,發出痛苦的聲音,原來是一個英格蘭士兵正在拉肚子...
「就我看,」宋慕說,「英格蘭部隊最多不出五六千人,而且情報沒錯,軍中的確流行痢疾。」

宋慕為法軍偵察的這段當然是虛構的,但英軍的確在戰前正狂拉肚子到不行,兵力也較出兵時減損的很嚴重,照理說應該必敗無疑。不過鬆軟的剛犛過的地面,和英軍伐樹削成的木樁,對次日的戰局有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小說中有寫到,由於半夜下了雨,使得戰場地面成為爛泥灘。


英格蘭部隊在空曠地的另一頭排成了一橫列,輕裝的長弓手擺在兩翼,遠遠看去總共約有五千人之數,而重裝騎士絕大多數沒有馬,排列在陣中央,大約僅有九百人。

這就是英軍當天全部的兵力,相當單薄。

 

法蘭西的騎士和爵爺們知道對手的軍力如此單薄,又更加瞧不起對方,整個早上,他們都忙著彼此卡位,爭執著誰該佔前列──好搶先抓到俘虜...
法蘭西軍...排成三道粗橫列,第一列的左右兩翼有著騎兵,中央則是下馬作戰的騎士步兵,第二列也由下馬作戰的騎士步兵組成,第三列則乘馬。宋慕的十字弓手原本被排列在第一列和第二列之間,不過當騎士們知道對手兵力如此貧弱,就對他們叫囂,要他們滾到後頭去,不要妨礙他們去贏得「騎士的榮耀」。

史實上熱那亞十字弓傭兵在開戰前就是這樣被趕到後頭去了,因而沒有發揮作用。


抬頭一看,只見英格蘭部隊已經前進到空曠地最窄之處,一齊向法蘭西軍放箭,一時數千支的羽箭飛上空中,好像一片烏雲,又有如成群的蝗蟲,然後像大雨似的落在騎士們的鐵甲上,發出持續不斷此起彼落的乒乒乓乓聲響,法蘭西軍在長弓射程的極限處,這些箭射過來時已經沒有殺傷力,只是嚇到了幾匹馬,但是對方射了一波,又射一波,原本已經毛躁不堪的法蘭西騎士們,被這樣一挑撥,馬上有人喊出:「狗雜種!」「給他們教訓!」然後就衝了出去。

在許多影視文學中,都會描寫箭雨有多大的殺傷力,甚至把弓箭曲射當成TOT在用,其實英軍這樣的曲射,殺傷力如小說中的敘述,幾乎為零,但是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挑撥。原本法方是採以逸待勞的戰略,可穩守必勝,若是要進攻,趁英軍尚未插好木樁時強襲或許還有贏的機會,但是他們卻選擇最遭的時間發動攻擊,而這完全是因為英軍的挑撥奏效。當法軍騎士衝出去,他們會如小說中所述,發現爛泥地嚴重影響他們的行動能力,馬腿一踩甚至會陷到小腿,然後就是接下來小說中所敘述的慘劇上演:

當騎士們頂著箭雨衝到將近英格蘭軍的隊列前時,對方長弓手往後退,他們才發現原來陣地上已經被插滿了往前傾斜、頂端削尖的木樁,間隔的距離可以容輕裝的長弓手進出,但是馬匹卻無法通過,木樁從兩旁的樹林處一直安插到中間,排成「八」字形,頂端的開口處列著一排少得可憐的英格蘭騎士。

當馬兒看到木樁的尖端時,就嚇得急停,或是掉轉馬頭,結果幾個騎士被摔了下來,後頭的騎士們為了閃躲突然掉頭或停住的友軍,也不得不急停或掉頭,於是整批騎士就極為愚蠢的在離弓箭手十分接近之處團團轉,英格蘭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這樣的距離內,特製的弓箭要射穿鐵甲是輕而易舉,密密麻麻的箭羽立刻招呼在這些亂竄著的騎士們身上,頃刻間就有無數人落馬。

有個騎士「砰」的一大聲,面朝下的在爛泥地上砸出一個大水花,沉重的盔甲和他的體重在濕地上壓出一個深坑,泥水很快灌了進來,他被鐵甲拖著往下沉,掙扎了幾次要爬起來,又跌進坑裡去,最後竟然就在那坑裡溺死了。其他落馬的騎士想爬起來作戰,但是沒有扈從在旁幫助,他們根本上不了馬,而即使想步行戰鬥,鐵甲鞋也讓他們在泥地上一步一滑跤的,眼看精銳的騎兵部隊就要全軍覆沒。

「衝啊!聖丹尼斯萬歲!」太保再也忍不住了,他指揮第一列步兵向前衝鋒,想解救呈現潰滅之勢的騎兵部隊。然而,步兵才走到一半就發現他們麻煩大了,方才的馬蹄亂踏,讓軟地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凹坑,他們很快發現身上穿著的重甲讓自己寸步難行,鐵甲靴也讓他們一步一滑跤,而長弓手的羽箭更是毫不留情,好不容易闖過了泥地,眼前卻出現了第二道障礙,那就是先前倒在地上的友軍和馬匹...


但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法軍步行騎士還是奮勇衝到了英軍陣列之前(當然,是否如小說中由太保領軍就不得而知),當他們衝到木樁前時,如小說中所述:

...八字形排列的木樁讓他們很自然的往中間衝去,而他們也對長弓手不屑一顧,只想找騎士交手,有個人發現:「英格蘭狗王就在那裡!」於是所有人全往最中央擠去,等他們衝到英格蘭陣線之前,突然發現自己被隊友們擠得不能動彈了...英格蘭人故意騰出位置來讓他們鑽進去。法蘭西騎士們很快發現自己被團團包圍,而且被自己人擠得連揮劍都沒辦法,當前頭的戰友被擊倒在地,又成了障礙物,讓其他人進退不得,而兩翼的長弓手把事先插在地上的箭全都射上了他們身上。

接下來,第二列的奧爾良公爵「詩人」與布拉本公爵率軍進攻也遭到同樣的問題,

...而且他們和第一列好不容易徹退下來的人撞成一團,結果全擠在泥灘地上。英格蘭的長弓手已經連箭都射完了,於是拔出短刀、匕首,或是拿著伐木的短斧就加入戰鬥,他們身上什麼盔甲都沒有,原本,在這樣的裝備和武器落差之下,理當是長弓手遭到單方面的屠殺,但是現在重甲騎士們困在泥地上動彈不得,長弓手三兩個對付一個,從後頭把笨重的騎士扳倒,騎士一旦倒地,他們就用短刀刺入盔甲的隙縫,讓他們一刀斃命,或是遭受重傷。

戰況進行到此,小說中,阿金谷爵士因為先前聽宋慕說起「圍魏救趙」,所以發動鄉民去攻擊英軍大營,史實上宋慕當然是不存在的,但鄉民劫掠英軍大營則是屬實,並且引起了相當不好的後果:由於此時大多數爛泥灘上的法軍騎士雖已棄戰投降,第三列仍原封不動,戰俘人數也多到難以控制的危險狀況,亨利五世一見大營被燒,便下令屠殺戰俘,這造成了法軍最主要的死傷。

小說中當亨利五世回救大營時,宋慕與元帥等人在半途截擊他,這是虛構的,不過傷亡的結果則是符合史實(只是應該是發生在正面戰場上)。以下列出小說中有關的傷亡名單:

英方部分
小說中被亞蘭松公爵一戟戳死的是Edward of Norwich,為英方在此役中最慘重的傷亡之一,不過無從得知是否被亞蘭松公爵所殺
葛勞瑟公爵韓福瑞也在戰役中負傷(只是當然不是被宋慕射傷的)
傳說中亨利五世的王冠在激鬥中被打掉,無從得知史實是否如此(用鐵手套打落對手的畫面來自於電影)。

法方部分:
元帥被俘
太保查理‧德伯胸口中箭陣亡
勃艮地公爵「無畏者」約翰的二個弟弟菲利普、安東尼陣亡
洛林公爵「勇猛的」查理的弟弟腓特烈陣亡
亞蘭松公爵陣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