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藝術家」的片名是來自於片中,原為默片明星的主角,自己出資拍攝最後的默片,在報紙宣傳上自稱他自己「是藝術家,不是表演玩偶」而來。這部片,可說其實是透過戲劇化的故事,敘述了默片的興衰過程,再向默片時代致敬,不過「大藝術家」本身倒不能說是默片,在片子的中段,有一段主角的夢境中,一切都有了聲音,而在片尾最後,所有人都開口講話了,因此「大藝術家」只能說是應用了默片的手法,而不是完全的默片。

說起來,我還真的沒看過默片,從小就已經是有聲且彩色的時代。看默片倒不是全無聲響,旁邊會有樂隊隨著劇情演奏「背景音樂」片子一開始──比例還是4:3──就播出了默片時代觀眾看默片時,台下的樂隊指揮領導樂隊奏樂的情況,而片中既然沒有有聲對白,大部分時候用表情與情境讓觀眾自己理解角色大概在說什麼,關鍵的對白,則用「字卡」插入影片中,這也是默片的一大特色之一。

大約看了十分鐘左右,就會領會到為何這部片的製作團隊會想拍一部向默片致敬的電影,又因此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黑白默片在聲光效果上的確比不上有聲電影,但是特別的表演方式和「字卡」的使用,有特別的韻味,怪不得默片喜好者回味再三。

男主角的表演也是神乎其技,每個表情的變化都有戲,而從一開始的風光,到後半段的落寞,演得實在太有說服力,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可說實至名歸。

就劇情上,雖然沒有太大的新意,但表現方式十分輕快,男主角身為默片時代明星,無意間拉拔了本來是跑龍套新人的女主角,男主角幫她點上的一顆痣(差不多在瑪麗蓮夢露的位置附近),的確是神來一筆,起了化龍點睛的效果,而女主角漸漸翻紅的過程,片中直接用她拍的每部片的卡司表當作「字卡」,兩三張下來,可以看到她從完全不重要的角色,在卡司表上逐漸往上升,最後終於當到女主角。

但是當有聲電影出現,男主角卻嗤之以鼻,覺得有聲電影是笑話,為了自尊他不願接演,當他從電影公司老闆辦公室出來,再遇上如今成為公司打算在有聲時代力捧的新星的女主角,兩人於樓梯間的對話,充滿象徵意義,男主角在樓梯下端由下往上看,女主角在樓梯上端往下看,女生將步步高陞,男主角則將走下坡,不言可喻......劇中這樣巧妙的隱喻相當多,十分生動。

當男主角決定逆時代潮流最後一搏,親自製片兼導演兼演員,拍攝最後的默片,結果觀眾稀稀疏疏,搭配著片尾,男主角主演的角色落入流沙中,慢慢沉沒,最後終於被吞沒到整個人完全不剩,這則可說是「明喻」了,怪不得女主角看得淚眼潸潸。

當然其實「大藝術家」片子本身就是個隱喻,男主角影射默片時代的光揮,而女主角則影射製作團隊自己,一心想把男主角(默片)的丰彩再讓世人所知......而他們也成功了。

片中在背景的「搞怪」也不少,譬如說一開始女主角到好萊塢找機會,經過著名的那一排字......咦?不對,那不是「好萊塢」(HOLLYWOOD),而是「HOLLYWOODLAND」....XD....而當男主角拍賣一切後,拍賣主持人對他說:「恭喜你,都賣完了,你已經什麼都不剩了」(真是妙到極點的一句台詞),他鬱鬱寡歡的在街上走,路過一間飯店,店名「LONELY STAR」.......孤獨的明星啊!

(註:據神秘嘉賓提供資料XD,好萊塢的那排字,最初的確是「HOLLYWOODLAND」,所以是劇組有做歷史考證,在此更正^^bb)

片中「字卡」的運用也是神乎其技,最經典的是當男主角失意至極把手槍抵住喉嚨,而女主角瘋狂飆車想去找他的同時,插入了字卡,「碰!」的一聲,正當大家都以為是男主角自殺了,原來是女主角因為飆車把車給撞壞,這個妙計也只有默片才能這樣做,要是有聲片,開槍聲與撞車聲一聽就知道了。

而導演在片中所放的兩段有聲片段,則可說是化龍點睛,第一段是男主角的惡夢,夢到一切都有聲音,碰什麼東西都有乒乒乓乓的音效,只有他自己沒聲音。從默片中突然進入這段,才發現原來平常的電影裡有這麼多音效,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

而第二段是在片末,男主角被女主角說服,以歌舞片復出,跳完後片子也跟著變成了有聲片,所有人都有對白了,看完整部默片,突然間來到有對白的世界,突然間覺得「好吵」,然後起了一種懷念默片的情緒。這真是導演的最妙一著,將默片留在無限美好之中。


故事性:90

雖然是老梗劇情,但是搭配上全片的主題,可說絕妙

娛樂性:90

男女主角的明星丰采,和劇中許多的小小幽默,讓全片娛樂性相當高

啟發性:96

聲音及影像表現:90

其實應該給更高的,尤其是配樂絕讚,全片的氣氛有一半是配樂功勞,怪不得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不過畢竟是黑白片,所以還是只給了90。

總評(非平均):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