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部挪威電影,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旅程,每次談到國片,總是有人說台灣人口少市場小之類的話,說只能花小錢拍爛片,如果台灣2300萬人口叫少、小,挪威人口才不到500萬人那叫什麼呢?但本片仍然花了9300萬挪威克朗的拍片預算,相當於4.79億新台幣,其中,海景的部分並不像李安的Pi採用造波池,許多是實際出海取景──李安太晚拍Pi了,要是早點拍,或許挪威人可以來台中借造波池──但當然也免不了使用特效就是。

「Kon Tiki」是印加神話中太陽神與創世神维拉科查的別名之一,印加神話中,维拉科查最後離開南美洲,走入太平洋一去不復返,主角索爾認為神話代表秘魯先民一路出海航行……所以其實康提基號應該稱為「太陽神號」,後來索爾在日後的冒險中,以埃及太陽神「拉」命名船隻,所以他有著喜歡把船叫「太陽神號」的習慣。

電影簡介說這部片是挪威版的「Pi」,說起來,的確有很多似曾相識之處,譬如說,飛魚飛到船上,看到巨大鯨鮫,以及海中發亮的藍光藻類等等,都在Pi之中出現過,由於Pi是小說改編,本片是真實故事改編,兩相對照──當然,Pi原作寫作時,一定有參考索爾的書──感覺還蠻有趣的。

這個故事的本身,發人深省的程度也與虛構的Pi不相上下。

最有趣的一點,是索爾的理論,根本還是錯的,日後大多數研究,包括大規模的粒腺體基因研究,都顯示玻里尼西亞人較可能是由亞洲來的──以台灣為擴散中心喔──而不是從南美洲來的。

這也是理所當然,索爾能以木筏抵達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雖然說船本身依古法打造,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現代的海流與風力知識,古代秘魯先民若乘木筏出遠洋,一去就回不了頭了,如何累積海流知識呢?光從這點就能明白索爾認為秘魯先民精通海流的想法其實不切實際,他所相信的提基航行其實並不存在。

雖然索爾航行的理論基礎根本不存在,他還是憑著現代知識對海流、風力的計算,而成功航行到目標,甚至其實計算得十分準確,索爾出發前認為最快要97天才能抵達玻里尼西亞群島,結果到第97天時,他們果然看到玻里尼西亞群島的一個環礁,可說現代科學的力量真的很強大,就算初衷是錯的,只要有好的現代科學工具,還是能成功抵達目的。

但古法也有古法的好,在劇中,一開始有位斷腿探險家前輩,說古人用啥就該用啥,那是累積千年的經驗,劇中,冰箱業務員出身的赫曼不相信古法的繩子,老是想用鋼絲綑木頭,我們都玩過把鐵絲一直扭到最後會斷掉的遊戲,而鋼絲在持續摩擦下也可能切穿圓木,剛硬不一定比柔弱好,若當初都用鋼絲而非繩索,反而可能出事。

索爾的出發點是錯的,但是他拼命去做,最後還是成功,可是成功也付出了代價。索爾的第一任妻子麗芙,是他在奧斯陸大學時認識的,後來索爾到蠻荒小島去研究,她無怨無悔的跟著去,還差點死在那邊,到了康提基號冒險時她終於受不了了,於是索爾功成名就,得到資金、名聲、奧斯卡獎,卻失去了一起吃苦過來的老婆。

後來他又娶了小他十歲的第二任老婆,又因為冒險的原因,以及對小孩教育方式不同而離婚──調查顯示,夫妻有了小孩以後對婚姻的不滿率提高七成,所以不想離婚就別生小孩……(不是這樣的吧XD)。

最後他又娶了小他十八歲的第三任老婆……等等,你說你也要去冒險了?


故事性:80

娛樂性:70

啟發性:90

聲音及影像表現:90

總評(非平均):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