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丁丁歷險記》是比利時漫畫大師艾爾吉(Herge,H不發音)享譽國際的作品,翻譯成80幾國文字,全球銷售3.5億本,在台灣,《丁丁歷險記》於1978年起發行中文版,總共出版了12集,當時也是膾炙人口,大概30歲上下的朋友應該都記得主角記者丁丁。後來丁丁卻被用來專指天線寶寶角色,又因天線寶寶中文台詞「丁丁是個人才」而成了形容白目白癡的用語,實在讓人很傷心,很高興《丁丁歷險記》改編成電影,讓大家能再度認識到這位記者丁丁。


電影「丁丁歷險記」主要融合了漫畫《金鉗螃蟹販毒集團》與《獨角獸號的秘密》兩集的內容,話說「丁丁歷險記」電影的改編源起要回溯到「法櫃奇兵」,當時有人告訴執導「法櫃奇兵」的史帝芬史匹伯說《丁丁歷險記》的丁丁與「法櫃奇兵」的主角很像,他好奇之下就要秘書幫他買了一套《丁丁歷險記》,但是卻買了法文版的,不過史匹伯雖然一個字都看不懂,卻還是馬上愛上了這部漫畫。


無巧不巧的,作者艾爾吉正對改編成動畫的效果感到不滿,而他剛好是史匹伯電影的粉絲,他認為世界上唯一能把丁丁拍好的就是史匹伯了,於是史匹伯決定在1983年於拍片空檔去見艾爾吉討論改編事宜,不料艾爾吉竟在那一週就過世了,雖然艾爾吉遺孀決定把改編權給史匹伯,但史匹伯後來對電影角本不滿意,決定把權利歸還,先去執導了「聖戰奇兵」。


到了2002年,夢工廠成立,史匹伯又開始想拍丁丁了,到2004年,史匹伯找上「金剛」「魔戒」彼得傑克遜,問他能不能幫忙做出丁丁的愛犬「米魯」(譯字法文原文,片中的英文發音是Snowy,「雪白」),沒想到彼得傑克遜也是個丁丁迷,而且他馬上提出了一個「餿主意」,認為真人與動畫合成不夠力,要徹底呈現丁丁的世界,一定要全動畫,然後用動態截取來表演,於是確定兩人合作,由於兩導演手上都有很多片子待拍,加上「貝武夫」票房失利導致環球退出產生資金問題,最後電影變成是派拉蒙與Sony(哥倫比亞)合力發行,就這樣一波三折,直到2009年才開拍。總預算1.35億美元。


因為彼得傑克遜的關係,「丁丁歷險記」裡的配音員有兩位來自「金剛」,包括主角丁丁,配音員Jamie Bell在「金剛」裡演小男孩吉米,而哈達克船長的配音員正是「咕嚕」Andy Serkis,話說Andy Serkis可說專演動態截取角色,包括金剛、咕嚕和「猩球崛起」的主角猩猩凱撒,當他被找來說要他演丁丁歷險記裡的角色,他打趣說該不會要他演那隻狗吧,不過小狗在片中以傳統動畫繪製,沒有用上動態截取,所以Andy Serkis逃過了當狗的命運。


至於劇中的反派,則是由「007」丹尼爾克萊格演出,看慣了他演主角,沒想到演壞蛋也是一樣生動啊。


電影本身最大的特色就是繪製的非常真實,有好幾個鏡頭(尤其是沒拍到人臉的時候,因為人臉的造型有誇張化)看起來簡直是實拍的一樣,這一方面可能「展示技術」,但是也可能是對未來電影拍攝新發展的一個嘗試。也因此,一開始還要特別安排丁丁給街頭畫家畫像,然後畫成了漫畫裡的造型,這也成了一個笑點。


雖然是寫實風格,但動畫比起實拍,在光影與細節的掌握(不會有失焦問題)上,導演的控制力又更強,而且可以做出一些誇張的表現,在這樣的表現手法下,整部電影的畫面可說美不勝收,不論是大海、沙漠,驚人的海戰,或是華麗的宮殿,都做的美極了,可說在畫面上本身就是視覺的饗宴。


故事上則較單純,並沒有讓觀眾花太多時間猜測反派是誰,解謎也很簡單,主要的重心還是放在冒險上,所以片中會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動作場景,如打鬥、逃亡或追逐等等,相較於近年來很多重視劇情深度的電影來說,「丁丁歷險記」的故事性薄弱了些,但是動作場面則讓人相當過癮。


而片中也展現了許多動畫獨有的誇張幽默,很多情節(雖然完全不合理)都讓人笑得闔不攏嘴,個人認為最爆笑就是丁丁昏迷往下滑,頭上的那撮頭髮被飛機螺旋槳削到那一幕,善用了丁丁的特色來搞笑,整個超北七的,其他好笑之處就不先透露以免影響觀影樂趣了。


「丁丁歷險記」全片相當熱鬧、陽光、歡樂,整片看完,覺得全身都很舒暢,雖然故事性有點不足,但在這陰雨綿綿的天氣中,算是相當好的娛樂了。




故事性:70


娛樂性:95


啟發性:70


聲音及影像表現:98


總評(非平均):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