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我的影評的朋友,大概都已經習慣影評前有一大段題外話,不過我想先特別警告一下,這篇的題外話特長,因為要談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實在無法不從整個蝙蝠俠電影的脈絡說起。

有的朋友可能已經看過「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這兩部片與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合稱為「諾蘭三部曲」,這個稱呼因為這三部蝙蝠俠電影是由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所編寫與執導,更是因為這三部蝙蝠俠電影較先前的蝙蝠俠電影有絕大的開創性。

蝙蝠俠電影最早在1940年代就有連續劇集系列電影,不過當時的電影格式與現在不同,比較現在意義的電影最早應該是1966年的「蝙蝠俠」,這片一口氣就把四大超級壞蛋給搬上抬面,包括貓女(沒錯,這集的貓女是超級壞蛋,不像現在安海瑟葳版本的是可愛甜心)、小丑、企鵝和謎天大聖,真是個大亂鬥,故事也完全不走合理風格,有一堆沒有任何合理解釋的科幻超武器,企鵝還可以把人脫水成粉再還原之類的離譜設定,電影的畫面風格也走色彩較飽和的卡通風格。

上述1966年的蝙蝠俠上片時連我都還沒出生(早了十幾年啊XD),我們比較熟悉的舊蝙蝠俠電影系列是1989年開始的提姆‧波頓系列。

沒錯,稍後以「剪刀手愛德華」成名,並且之後老是和強尼戴普合作的提姆‧波頓,就是拍蝙蝠俠起家的,那年他才31歲。

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是蝙蝠俠電影第一次「重開機」,重開機後也成了三部取,片子的方向和現在的諾蘭三部曲的方向可說大異其趣,但又有許多英雄所見略同之處。1989年的「蝙蝠俠」敘述了幼年布魯斯韋恩目睹父母之死,因而日後成為蝙蝠俠,這個設定日後也被諾蘭採用。無獨有偶的,這部片也與「黑暗騎士」一樣,採用了小丑為主要的超級壞蛋。

提姆‧波頓將出場的角色減少,故事也因此得已聚焦,但是「超現實」的味道還是很重,後來諾蘭的小丑是上妝染髮做造型,提姆波頓的小丑卻是因為掉進化學廢料裡,臉被漂白而頭髮染綠(怎麼辦到的XD),小丑還用毒氣讓人「笑死」...是真的笑到死,而最後蝙蝠俠發現原來殺父仇人就是小丑,而小丑當初掉進化學廢料則是因為被蝙蝠俠打到,也就是說小丑造就了蝙蝠俠,蝙蝠俠造就了小丑,雙方互相造就的這種老梗。

「蝙蝠俠」票房很好,華納很快就要求要拍續集,但是這種無厘頭的老梗連提姆‧波頓自己都不滿意,他說除非能有新的元素重新加入,否則他不願意導這部續集。因為第一集的表現很好,所以華納在續集給了提姆‧波頓很高的自主權,這個續集叫「蝙蝠俠大顯神威」,英文原名是「Batman Returns」,蝙蝠俠回來了,擺明了又是「重新開機」。

這次的劇本出場的超級壞蛋有一個半,所謂的「半個」就是貓女,這次貓女變成亦正亦邪的半好半壞。劇情描述企鵝是如何被拋棄,丟進下水道,在污染的環境中長大,後來在下水道建立了一個地下王國,還在其中養了很多企鵝,企鵝在劇中一度當上市長......所以咱們鄉親們經常說我們的故鄉是高譚市,因為市長像企鵝,還要蓋企鵝館養企鵝,高譚大道上還有金錢貓女,唯一缺少的就是蝙蝠俠,真慘......

貓女也有了詳細的故事,她本來是企業秘書,無意發現機密陰謀以後被推落窗戶,從此人格分裂,為了報仇產生貓女的人格,本來一度和企鵝合作,但又被他背叛,貓女和蝙蝠俠因為兩人都是雙重身份(雙重人格)互相吸引相戀,這部分顯然後來也被諾蘭採用了。本片的貓女由蜜雪兒菲佛飾演,可說是最成功的貓女,把那種半瘋狂又帶貓態的樣子演得是唯妙唯肖,安海瑟葳演起來只像是好女孩偶爾使壞,魅力就差了那麼一點。

在這部片的編劇過程中,編劇也發現羅賓是蝙蝠俠世界中最沒用的角色,根本不應該存在,這個見解也與後來的諾蘭不謀而合。

「蝙蝠俠大顯神威」票房相當成功,但是低於華納的預期,結果提姆‧波頓被削權,在「提姆‧波頓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中他只擔任製片,這部第三部曲就是「蝙蝠侠3: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基於上部片的成功,華納砸下重金,卡司可說是閃閃發亮,蝙蝠俠是方基默,雙面人是湯米李瓊斯,謎天大聖是金凱瑞,女主角是妮可基幔,全都是一時之選,謎天大聖還成為金凱瑞的代表演出之一,但是劇情部分就......

華納一改「蝙蝠俠大顯神威」的路線,想回到第一集的「溫馨家庭劇」(無厘頭大亂鬥),於是片中再度有複數超級壞蛋同時出場,而羅賓也回來了,不過1995年似乎正流行這樣,票房大獲成功,達3.36億美元,比「蝙蝠俠大顯神威」還多出7000萬美元。

華納非常滿意,於是決定下部片繼續往這個方向邁進......結果是製造出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超級爛片,1997年的「蝙蝠俠4:急凍人」(Batman & Robin)。

有些爛片爛到一種反而不容錯過的地步,「蝙蝠俠4:急凍人」就是這樣的一部片,話說這部片卡司也跟上部一樣閃亮亮,光是卡司就讓人覺得真是非看不可啊,蝙蝠俠是喬治克隆尼,阿諾史瓦辛格演裡頭的主要反派急凍人,烏瑪舒嫚飾演毒藤女(Poison Ivy),怎麼看都很難想像他們會把這部片搞砸,但是劇本糟到演員再好也沒用,烏瑪舒嫚在裡頭的表現簡直是在搞笑,而班恩在裡頭是她的大塊頭超無腦跟班,阿諾的角色也是慘烈無比,而羅賓這個完全無用的角色卻有一堆戲份,整片的美術風格走極為誇張路線,變成很卡通化的舞台劇,看完只有傻眼兩個字可以形容。

這部片上映後果然票房低於「提姆‧波頓三部曲」,更被影評和觀眾罵翻天,造成了一大「災難片」,結果整個蝙蝠俠系列因為這部急凍人也被「急凍」了,一直到8年後的「諾蘭三部曲」才讓蝙蝠俠重出江湖,更一舉翻身,成為超級英雄的經典代表之作。

諾蘭是出身於英美聯姻家庭,有個日後經常一起合作的弟弟喬那森,從小就對拍片有興趣,7歲的時候就拿著他爸的超級8手持攝影機拍他的模型玩具,他從倫敦大學學院(UCL)畢業後,有段時間以拍攝企業訓練影帶維生,一邊拍攝業餘短片與電影。

諾蘭的發跡可說是從2000年的「記憶拼圖(Memento )」一片開始,這部片是兄弟倆從芝加哥到洛杉磯長途開車的路上想出來的,成本"才"900萬美元,但卻有3972萬美元的票房,成功引起電影界的注意,「記憶拼圖」敘述主角患有順行性失憶症,用照片和一些記錄方式留下資訊給自己去「調查」事件,整個故事以倒敘和蒙太奇的方式進行,最後觀眾會發現其實他是有意誤導自己去殺人,這部片中已經出現很多諾蘭後來應用得非常純熟的手法,當時諾蘭30歲。

2003年,華納請諾蘭來挽救被急凍人搞砸的蝙蝠俠系列,諾蘭表示,他認為過去的蝙蝠俠電影都太注重風格而不注意劇本本身,而他認為要拍出成功的英雄片,應該是反映真實的人性,故事的一切設定也要貼近真實世界、合理化,才能讓觀眾能有所啟發、產生認同感,他認為蝙蝠俠電影應該讓觀眾不僅注意蝙蝠俠,更關心他的本尊布魯斯韋恩,而新的蝙蝠俠電影應該要闡述原創的、關於蝙蝠俠不為人知、過去從未被說過的故事。而這樣的寫實、真實的現代背景,才更能襯托出一個非比尋常英雄的誕生。

為了營造出這樣的史詩感覺,諾蘭要求要很強的卡司,才能表演出所有細膩的劇情張力,於是這部片有了克里斯汀貝爾為蝙蝠俠,連恩尼遜為忍者大師,蓋瑞歐德曼為高登警探(後來升局長),摩根費里曼為福克斯,Michael Caine為阿福,Cillian Murphy(「全面啟動」裡的小開)為稻草人,湯姆克魯斯前妻凱蒂飾演女主角瑞秋......

說起來「忍者大師」的翻譯不是很好,原文「Ra's al Ghul」來自阿拉伯文,並沒有忍者的意思在內,這完全是中譯時「看電影說故事」翻成這樣的,大概是因為是由渡邊謙飾演忍者大師的替身,而大本營又有濃濃的日本風的關係吧。

忍者大師的角色應該稱「惡魔首領」較佳,他與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的米蘭達的角色都來自漫畫的《惡魔之女》(Daughter of the Demon)章節,不過既然電影都這樣翻了,只好將錯就錯,就忍者大師吧!

這部「重開機」的蝙蝠俠電影,就是2005年的「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從原文叫「開始」就知道這是全新開始的蝙蝠俠電影。「開戰時刻」的確有達到許多諾蘭當初的想法,但是還不完全,雖然前半段刻劃布魯思韋恩如何成為蝙蝠俠的過程相當有真實,但是到最後決戰時劇情又科幻化,與忍者大師的對決張力也不足,顯得後繼乏力,因此表現只能說是中上,尚未得到後來的高評價。

然而諾蘭的努力方向受到眾多肯定,不論是電影界還是觀眾都很驚驗於前所未見真實的蝙蝠俠,這使得諾蘭能在下一部片中更放手一搏,這次,雖然中文片名叫「蝙蝠俠:黑暗騎士」,但是英文原名卻只有「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而已,是蝙蝠俠電影有史以來第一部沒有掛上蝙蝠俠名號的,由此可知諾蘭獲得了多大的授權。

在這樣的發揮空間下,2008年的「黑暗騎士」之中,諾蘭引入了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成為絕對混沌的象徵,小丑在片中不斷的挑戰蝙蝠俠,也不斷挑戰觀眾的善惡道德觀,製造出無與倫比的張力與深度,「黑暗騎士」獲得空前的成功與好評,更引領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潮流,此後所有超級英雄片都往諾蘭的見解看齊,往合理化、真實的人性描寫的方向發展。

2010年,諾蘭又導演了「全面啟動」,連續兩部片極度成功,讓諾蘭的聲望如日中天,於是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就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點,人人都在看著諾蘭能否更創高峰,或是馬失前蹄。

題外話到此終於講完了。

回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本身,很多朋友問,在觀賞之前,是否應該先看過前二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身為「諾蘭三部曲」的完結,「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許多劇情與意含都繼承自前二集,如果沒看過前二集,會失去很多劇中深意,精彩度將大減,大概落差有10~20分之多,所以這是一部絕對需要看過前二集的續集片。

(說起來這讓「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從起跑點上就不如「黑暗騎士」,因為看「黑暗騎士」倒是並不一定要先看過「開戰時刻」。)

為何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最終反派的意志是承襲「開戰時刻」的忍者大師而來,忍者大師是極高級的超級反派,但是他並不是基於私利或像「黑暗騎士」中小丑般的混沌性質破壞力量,而是有其信仰"任務"存在,忍者大師的影武者聯盟數千年來觀察人類社會的發展,每當他們判斷人類社會已經腐爛,脫離樸實的「善」的時候,就會出手將人類的罪惡摧毀,以讓純善重生,影武者聯盟都受過徹底的訓練,為了組織的遠大目標,隨時可以犧牲自我,這點若是看過「開戰時刻」就會明白,但是若沒看過,恐怕就會對他們為何如此視死如歸充滿疑惑,就像片頭的CIA官員一樣狂問「哪有傭兵這麼忠誠的?」

......因為他們不是傭兵啊!

這部「黎明升起」之中的反派,是因為「開戰時刻」中,蝙蝠俠阻止了忍者大師,所以繼承忍者大師的遺志,完成他未竟的任務,也就是將人類腐敗的象徵:高譚市,給徹底摧毀。這點班恩也對蝙蝠俠明白的說了,他要把高譚市搞得人人為生存自相殘殺,但是其實到最後所有人都一樣要消滅。

正如班恩的自白,班恩搞「階級鬥爭」只是要顯露出高譚市人心最醜惡的一面,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發動什麼「無產階級革命」,其實他也不站在無產階級的一方,而是要把他們也一起完全毀滅,他的一些談話,純粹是要欺騙下層階級,驅使他們以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已。

反派繼承自「開戰時刻」,另一方面,蝙蝠俠的狀態卻要從「黑暗騎士」的片尾去理解,在「黑暗騎士」中,蝙蝠俠本想讓哈維丹特成為城市理想的象徵「白騎士」,為此他還犧牲不去救自己心愛的瑞秋,但趕到時哈維丹特已經半臉毀容,而之後心靈產生黑暗面,反而成了超級壞蛋雙面人,蝙蝠俠為了不要破壞理想象徵,選擇自己承擔罪名,而隱入黑暗,他犧牲自己,為了全高譚人默默承擔,帶來了和平時代,但也身心俱疲。

「黎明昇起」片頭,布魯斯韋恩一副一蹶不振的樣子,這「黑暗騎士」劇情的直接後果,如果沒有從「黑暗騎士」看過來,就無法了解蝙蝠俠的犧牲。

但是,蝙蝠俠想錯了,建立在謊言上的和平不堪一擊,甚至反而更加腐蝕了這個城市,合理化了反派想把高譚市淨化的目標。

當布魯斯發現蝙蝠俠必須回來奮戰時,諾蘭用很多方式告訴我們他的情況有多不妙,醫師說他的膝蓋根本已經沒軟骨了,全身到處是傷,但他硬是借助輔助裝備讓自己能夠戰鬥,但是班恩卻指出長期的和平已經讓他的戰鬥技巧下降,蝙蝠俠終究不敵班恩,還被打斷背脊,丟進地牢裡。

但是他卻拼了命,要從腐朽中重生,只為了守護他心愛的高譚市,當貓女嬌嗔的勸他:他已經為高譚市付出一切,該做的都做了,何必如此,不如一起亡命天涯吧!他卻回答:不,還不是一切。這讓我們想起《聖鬥士星矢》中雅典娜的名言:「你們不是還有生命嗎?」

雅典娜這句話現在常被用來諷刺惡質老闆要員工爆肝賣命,但是蝙蝠俠卻是自己自動要獻出生命給高譚市。

但是全劇最讓人動容的,卻不是這點,而是當蝙蝠俠要帶著核彈離開前,他對高登警長透露了他的身份,他告訴高登,人人都可以是英雄,就像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布魯斯父母遇害的那個晚上──有個警察,也就是高登,為無助的孤兒披上了披風禦寒,讓他知道世界還沒結束。

於是高登突然明白了,蝙蝠俠就是那天哭泣的小孩,布魯斯韋恩。正是因為高登當年的一念之善,才誕生了蝙蝠俠,才讓布魯斯韋恩願意犧牲一切,保護這個城市,即使這個城市這麼的腐敗,無可救藥。

這正是諾蘭說故事的巧妙之處,其實真正的偉大,寓於平凡之中,蝙蝠俠不合情理的自我犧牲,一般人做不到,也無法感同身受,而舉手之勞的小小善意,人人能做,只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已,我們以為做了似乎也沒什麼幫助,但諾蘭試著告訴我們,這小小的善意,並不渺小,它的成就與蝙蝠俠相當,雖然很容易做到,一樣是真正的偉大。

蝙蝠俠也不只在物理上拯救了高譚市。高登的老搭檔,在升官與長期和平以後,墮落成了一個惡質的官僚,在片子一開頭,他為了名利寧願追殺蝙蝠俠而放過「無名搶匪」,在班恩統治高譚市時,他又自顧自的躲起來,只顧自己性命,顯然就是個高譚市腐敗墮落的明證,但是當蝙蝠俠救出大隊警察時,他卻反省了,穿上制服,親冒彈雨與班恩的部下決戰,終於在激戰中馬革裹屍,雖然他的生命犧牲了,但是他的靈魂卻被拯救了。

貓女也一樣,她本來自私自利,遇事只想著利害關係,只考慮自己一個人溜走,因為害怕惡人寧可背叛信任自己的人,儼然也是個高譚市腐敗墮落的象徵,但是到最後,她卻為了蝙蝠俠回頭,一砲擊倒了班恩。

最後,這些改邪歸正的人們的行動,不僅實質上阻止核彈的爆炸,也證明了高譚市並不腐敗墮落,還可以挽救,不需要毀滅。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高登當年小小的善意。

今日我們總在抱怨世界,政府腐敗無能、企業家貪婪不仁、在上位者脫離現實、在下位者沒有抗壓力、富人壟斷資源、無產階級仇富、群眾踐踏專業、專業鄙視群眾.....而一些聽命行事的人,就像劇中在橋上攔阻難民的軍警,成為惡人的鷹犬。

這個大環境不是個人能改變的,咱們是凡人不是超級英雄,好像不是一走了之,就只能同流合污,或是只有整個毀滅重新來過......我們不是蝙蝠俠,也不是影武者聯盟,但我們可以從小小的善意做起,以舉手之勞幫助可以幫助的人,看到不平之事幫忙發個聲,看到好的文章隨手分享,一點點小小的善意,或許乍看來無關緊要,最後卻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拯救整個城市。

我想,這就是諾蘭在這部片中想要「植入」(Inception)到我們心中的概念吧!


故事性:89
需要看過前二集,使得這部作品無法單獨完整存在,所以打了一點折扣。

娛樂性:75
與「黑暗騎士」一樣是較沉重的電影

啟發性:96
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

聲音及影像表現:90
或許為了實感,使用很多粒狀效果,讓影片的畫面不如「全面啟動」那樣漂亮,所以打了點折扣,演員的部分男的帥女的美,貓女不夠豔不夠瘋,但多了惹人憐愛的氣質,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總評(非平均):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