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起程」的原名為「The Last Station」,原名十分貼切,因為本片敘述的是俄國大文豪與思想家托爾斯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中文譯名就有點玄了,因為與其說是為了愛起程,事實上托爾斯泰是因為對老婆灰心才逃離自家,好吧,硬凹一點來說的話,他也算是為了他所愛的妻子而起程離家出走...總之別被中文片名給誤導了,這並不是一部只以愛情為主軸的電影。


由於本片敘述的大體來說都是史實,所以文章中也不特別防雷了。


片頭一開始就開宗明義,說明托爾斯泰不僅身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淋娜》等經典鉅著的作者,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到了晚年,他的思想越來越激進,如片中所述,主張財富讓人腐化,應過著清貧的生活等等,然而他的妻子蘇菲雅卻完全無法理解托爾斯泰的思想與理想,最後終於導致托爾斯態戲劇性的離家出走,進而在火車上染病,病逝於偏遠車站的悲劇,在當時就如片中所述,全球的八卦媒體──其實是所有媒體都八卦──全部集中到車站處,狗仔他們全家人的一舉一動,可說是當時最轟動的新聞,從此點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在當時全球的地位之高(以及媒體的本質自古至今實在都沒有什麼改變XD)。


也因此,一直以來,蘇菲雅都因為這個事件而被冠上相當負面的評價,本片則可以說是在某種程度上幫她平反之作。


事實上,正如片中蘇菲雅的自白,她可說是為了托爾斯泰鞠躬盡瘁,托爾斯泰的成功有絕大部分要歸功於她。片中托爾斯泰提起他們相識的經過,訴說她當年的青春,到底是多青春呢?托爾斯泰是在34歲時娶了當時才17歲的蘇菲雅,也就是說結婚時蘇菲雅的年齡才只有托爾斯泰的一半啊...片中托爾斯泰自白他把年輕時代荒唐淫亂生活的日記給蘇菲雅看,這也是史實,不過片中沒說他淫亂的過程中還生了個私生子,而蘇菲雅看完氣得想把他的私生子殺掉──當然,只寫在她的日記裡而已。


婚後,蘇菲雅為放蕩不羈的托爾斯泰打理生活上的一切,使他能專注在寫作上,蘇菲雅也是他的「責任編輯」,托爾斯泰的名作都有她深度參與,從劇情的討論,到謄寫與修改,都是她一手包辦,片中蘇菲雅說托爾斯泰的作品是他們夫妻兩人的共同財產,這一點都不假,從這點來說,蘇菲雅的處境也是相當另人同情的。


但是正如後來他們的女兒史實上所說的(片中有把女兒很支持父親演出來,不過沒有這句話),蘇菲雅只顧處理托爾斯泰生活與愛情上的一面,卻對他的理想毫不了解,也不願意去理解──我打趣說她的腦中沒有內建「理想」這個程序──如果她能像對托爾斯泰生活習性的了解一般,一樣的去理解並支持托爾斯泰的理想,那會比打理他的生活瑣事更讓他高興百倍。


但這也不表示生活瑣事就不重要,片中有兩個段落很明白顯示出了蘇菲雅對托爾斯泰的重要性,一是留聲機的段落,顯示夫妻倆是如何心靈相通,二是兩人的「小母雞與大雞雞」的床戲(這段真的是笑到不行),加上托爾斯泰的自白,在在顯示他們兩人有多恩愛。


相對的,片中對托爾斯泰與友人切科夫(Vladimir Chertkov)如何志同道合的直接敘述就較少,但透過身為托爾斯泰主義者的年輕主角瓦倫丁(Valentin Bulgakov)的眼睛,可以讓人意會到理想的共鳴對托爾斯泰重要性不下於愛情。


但很可悲的是,托爾斯泰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卻不能相容,托爾斯泰主義者把「愛」解釋為「大愛」,無視情感的重要性,使托爾斯泰在片中打趣說他本人就不是托爾斯泰主義者,而蘇菲雅只看得到具體的生活、財產與愛情,對抽象的理念、哲學完全無法理解,其結果,「太幸福」而同時擁有完美老婆與完美朋友的托爾斯泰,反而落入不幸的深淵。


瓦倫丁是一位年輕而純粹的托爾斯泰主義者,套句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憤青」,又是個沒談過戀愛的青澀少年,同時,他也具備十足的「粉絲」特質,當托爾斯泰竟然問起他的作品,他感動到簡直快要升天了。身為純粹托爾斯泰主義者,他具備理想性的特質,而雖然他一開始自誇說是純粹的理想者,抱持獨身主義等等,但他的本質卻是感性的,於是,透過他的眼睛觀察,使觀眾對雙方的處境都可以理解,當最後托爾斯泰因命運的捉弄出走而病危,相信所有人都與他一樣的心碎。


離題一下,這位飾演瓦倫丁的James McAvoy,就是「納尼亞傳奇」裡頭的人羊吐納思先生(Mr. Tumnus)喔,同時也是「刺客聯盟」裡的男主角衛斯理...實在是看不大出來...也是「最後的蘇格蘭王」中的那位醫生,在「諾曼第大空降」中則飾演二兵James W. Miller。


而飾演托爾斯泰的Christopher Plummer則也是「帕納大師的奇幻歷險」中的帕納大師、「天外奇蹟」裡的反派老頭、「亞歷山大帝」裡的亞里斯多德、「德古拉2000」裡的凡赫辛,以及星艦裡的張將軍。


飾演年輕女老師瑪莎的蘇格蘭女演員(沒錯,雖然氣質很像,但是她並不是俄羅斯人)Kerry Condon,如果有HBO「羅馬的榮耀」的話,應該會認出她就是屋大薇亞(Octavia of the Julii)。


在本片中,除了透過老練的Christopher Plummer重新詮釋,而讓我們得以與主角一同近距離聽聞大文豪托爾斯泰深富哲理的思想與人生經驗以外,主角本身的成長也極具啟發性,使得這部電影在啟發性上可說是無懈可擊。


本片多數時候都只敘述托爾斯泰一家的莊園生活,以及托爾斯泰主義者們──能讀書讀到成為托爾斯泰主義者,都是中上以上的家庭出身了──其實這可說是只描述了帝俄時期的上層社會景像,在當時的俄羅斯,廣大的人民多數是農奴,在條件極差的貧困環境下掙扎求生,這也是為何托爾斯泰會對財富產生厭惡的原因之一,在托爾斯泰去世(1910年)後7年,俄羅斯就發生革命,隨後進一步共產化。


片末還附上了當時的珍貴記錄片段,對照片中的情節,真是讓人不勝唏噓啊!




特別提醒:


如果你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人,而且你的另一半也知道這點的話,那千萬別帶她/他去看,因為她/他會一直追問你:「你身邊(相當於)那個翹鬍子(切科夫的人)是誰?」XD






故事性:92


雖然是史實,但「史實有時比小說還更離奇」,這就是了。


娛樂性:90


雖然是很悲傷的題材,但是全片笑點意外的多,嫩到爆的主角貢獻了不少,而托爾斯泰本身就相當具有幽默感,加上蘇菲雅戲劇性人格的演出,讓全片熱鬧非凡。


啟發性:100


「不了解托爾斯泰就不了解俄羅斯」,如果《戰爭與和平》實在太厚太難啃,本片可說是了解托爾斯泰最難能可貴的管道。


聲光與影像表現:90


本片沒有什麼特效與驚險畫面,片中充滿濃濃的時代感,讓人很能溶入那一個世紀前的氣氛,而演員的表現極為傑出,托爾斯泰彷彿復活一樣,男主角從青澀到成長的過程也詮釋的相當好,最出色的就是蘇菲雅的演出,怪不得會獲奧斯卡獎提名。唯一小小的缺憾是本片以英語發音,如果能俄語發音那就更完美了。


總評(非平均):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