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能源政策是要向後看50年,如果看不到50年後的趨勢,至少要跟上20年後的趨勢,如果看不懂20年後,最起碼,不能老是用20年前的觀念在看事情,這就是我們要討論分散式能源,以及各種新能源、節能技術發展的原因。

但是,有人說,台灣人最愛「扣死當」,輜珠必較,而且沒有遠見,連產業本身升級必要的研發投資都捨不得花了,還花到節能或自有能源去?

從更大的觀點來看,這種產業就是「神仙難救無命漢」,譬如說近來台灣某電腦大廠業績崩潰,鬧出一片風風雨雨,有人責怪義大利籍的前前高層,有人責怪剛離職的前高層,不管再怎麼互踢皮球,根本問題出在研發經費佔營業額比重奇低無比,僅0.1%,資源比競爭對手少這麼多,工程師再怎麼有腦袋,也無力回天。

這是整體社會觀念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改變。回到分散式能源來說,在這種環境下,怎麼推動?

那就不要錢,可不可以?

怎樣可以「不要錢」?就像是某大老闆,買豪宅貸款99%,只要付出1%資金就能入住,如果可以100%貸款,連自備款都不用,甚至,連這個貸款都是別人幫你貸的,你只付「房租」。

這就是所謂租賃模式,來你家安裝太陽能電板不跟你收錢,而是之後你每個月付租金就好,但是由於你裝了太陽能電板省下電費,租金等於是用你省下的電費來付,相當於連「房租」都不要你出錢,貨真價實的是「免費」。

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比某大老闆還要爽,可以這樣嗎?

當然可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美國不斷QE下,全世界資金浮濫,到處找尋投資標的,於是太陽能租賃業應運而生,像SolarCity這樣的租賃業者,其核心商業模式,與其說是科技,其實更多的是財務觀念上的創新。

自有能源的特性是先得花一筆可觀的安裝費用,日後才逐漸回收,因此許多人望之卻步,SolarCity等租賃業者卻把它視為是投資機會,等於是投資你家的屋頂,之後有穩定的租金回報。

在雷曼債後,全球有大量資金都在尋找這種有穩定回報的投資方式,於是提供了大量「免費午餐」。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全新觀念,畢竟,開工廠可以先用廠房與機械設備抵押貸款,把屋頂太陽能板也想成是設備就得了。

SolarCity規模越擴越大,集資也越來越多,甚至其他競爭對手也不斷加入,雷曼債時造成問題的金融工具,現在成為這些業者的助力,如SolarCity就準備把分散式能源客戶的租金「資產」證券化,包裝成金融工具銷售出去,總共釋出5442.5萬美元的規模,一方面分散風險,還能創造更大的資金流,消息釋出後,SolarCity的股價應聲上漲17%。

過去,像SolarCity這樣的業者只在對太陽能有大量補助的國家,如美國,才能生存,但是隨著成本逐漸降低,太陽能成本在今年已經逼近電網價格,而各項成本還不斷下降,如SolarCity也購併Zep Solar,取得其模組無軌安裝技術,可為負責幫客戶安裝的SolarCity省下許多營運成本。

隨著太陽能租賃業蓬勃發展,很快有人想到,那能源儲存為何不能也搞租賃呢?

美國新創事業Stem提供鋰電池能源儲存,一個單位產品可儲存18度電,由於在美國尖峰時間用電價格高出甚多,許多人以智慧型自動調溫器來節省電費,也就是說在尖鋒時段之前先把房間多冷卻一點,在尖峰時段快結束時則寧可讓房間熱一點,等尖峰時間過了再開始冷房,不過這樣一來舒適度就打了折扣,因此如洲際酒店集團就在其馬克霍普金斯旅館(Mark Hopkins hotel)安裝Stem的產品,尖峰時由電池供電,節省成本。

受到太陽能租賃的帶動,現在資金也湧入能源儲存租賃,Stem於10月剛取得500萬美元資金,用以進行租賃業務。

既然太陽能與能源儲存都有人搞租賃,那何不更進一步,把兩者結合在一起?

美國馬里蘭州宣布了一個小型電網計畫,在一處停車場設置402瓩的太陽能電板,同時設置可儲存200度電力的能源儲存裝置,由新創企業Solar Grid Storage提供,採用租賃模式,當電網需要調節,或沒有太陽而需要電力的時候,使用到能源儲存服務,才需要付租金給Solar Grid Storage。

而前篇提到分散式能源的推手之一是節能技術,其實,不只自有能源可以「不要錢」,連節能也一樣。

節能的性質也是先投資一大筆設備費用,之後慢慢從節省的電費中回收,既然如此,當然也可以應用類似的「免費午餐」模式。

講到電燈就想到的飛利浦,最近就大方的與華盛頓捷運簽約,要把華盛頓捷運裡頭一萬三千多個照明設備全都改換成節能的LED,但是安裝費不要錢。

那麼飛利浦賺什麼錢?它附帶了10年的維修合約,合約的費用由每年省下來的200萬美元電費與維修費用──換裝LED可節省68%照明用電以外,由於LED維護費用低於傳統燈具,還可為華盛頓捷運年省60萬美元照明維修費用──支付就好了,華盛頓捷運享受了「免費午餐」,一毛錢都不用出。

華盛頓是美國首都,這是不是飛利浦討好美國的個案?飛利浦表示這不會是特例個案,而是目前公司積極推動的方向。可以理解,這種合作方式可以大增客戶安裝節能燈具的意願,利於飛利浦擴張市場空間。

其實遠不只是飛利浦,在節能領域,許多廠商都開始以這種方式提供服務,客戶不用先付錢,而是根據節能省下的費用來收費,當然之所以能這樣做,背後的根本原因,也不只是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而是還包含全球金融面因素的結果。

當美國的機構、企業,享受「免費午餐」,能源效率不斷提高時,對我們來說,最可悲的一點是,其實美國這些「免費午餐」的資金來源,其中很多是亞洲資金投資美國資產而來的。

亞洲人賺了錢,很大部分拿去投資美國,因為美國有很多「投資機會」,這些投資機會,多半是來自於解決市場上的問題,不論是技術上,或是財務上,譬如說太陽能需要儲存,就誕生了很多電池新創事業;太陽能成本需要降低,就誕生了很多在各環節突破成本關卡的新創事業;自有能源、節能要先投入資本,讓「扣死當」客戶躊躇,就發展了租賃模式。

你說那風險咧!風險,的確有,但是,當雷曼債爆炸時,結果受損的有很大部分都是亞洲資金,美國經濟不振要QE,受損最大的又是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亞洲國家;美國人拿完了好處,一旦有風險,又都是亞洲人扛,誰叫亞洲人老是要把錢送給美國人花呢!

今天給大家帶回去思考的題目就是:當分散式能源可以是「免費午餐」,我們是否應該努力去思考如何引進,如何吃到「免費午餐」?

美國人看到問題就摩拳擦掌說是投資機會,台灣人看到問題就說是不可能,結果台灣人辛苦賣肝割肉換錢,卻都在讓美國人吃免費午餐,這樣下去,要跟上全球競爭力,恐怕才是真的不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