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


這個系列文章主要討論的是瑞士(其實說瑞士不大正確,因為還沒有這個國名出現),自最初三小邦永久同盟(1291)後,所打的數場戰爭。


由於本人並非研究西洋中世史的學界專家,這篇文章可能會有一些錯誤之處,如果有的話還請幫忙更正啦^^b


──本文──


首先,在此為了方便,把所指的主體稱之為「瑞士」...這個稱呼是有點問題的,不過大家知道在說什麼就好XD


故事的開始要從1291年以前說起,話說在費爾南的《地中海史》(台灣商務下的書名,跟原名差很多)中,他於最開頭提到,地中海區域為山脈所環繞,而這些山裡的區域,往往是平地都市政權所難以將勢力伸入之處,以我們比較熟悉的東方例子來說,就是「天高皇帝遠」,或是類似孔子碰到「苛政猛於虎」故事中的婦人,躲到山裡政府就管不著了(所以可躲苛政,但會被老虎啃)。


阿爾卑斯山脈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瑞士的農牧民們,就在這種狀況下很天然的擁有了「自治」,這邊說的不是真正法律上的自治權,而是反正你就是管不到我,這樣說其實不是很準確,真的研究起來還要討論自由農牧民一堆子的我其實不是真的完全懂的東西...


這些自由農牧民透過集體聚會討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譬如說飲水分配等等,稱之為「市民大會」,因此成為團結力強的社群共同組織,細節待強者補充了,總之,籠統的說,瑞士因為地形因素,是個比歐洲其他地區自由的好地方,而人民之間有社群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聖格達山隘開通後,瑞士因為成為交通要道,市場發達了起來,牧業也更蓬勃,有錢又有自由,就更不想被人壓榨了,這些在高山討生活,勇武敏捷,又無拘無束的瑞士鄉民,就成了接下來要說的戰爭中,瑞士鄉民無雙的要角啦!


西元1231年及12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分別頒給烏里(Uri)和舒維茲(Schwyz)特許,算是正式給予自治權,然而,哈布斯堡勢力正逐漸擴大,統有今瑞士中北部地區,也一直想擴大統治區域,在外患威脅下,烏里、舒維茲和下瓦爾登(Unterwalden)於1291年趁哈布斯堡王朝出身的神羅皇帝魯道夫去世,締結軍事防衛永久同盟。


要提醒一點,這三小邦只是今瑞士中的一小小塊而已。


到1314年,巴伐利亞大公路易四世(Duke Louis IV of Bavaria)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帥哥腓特烈(Frederick the Handsom)爭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想當然三小邦支持路易,而這時舒維茲的鄉民魂發動了,它竟然主動挑釁,去海扁受哈布斯堡保護的Einsiedeln的一座修道院,爽爽的洗劫了一頓,用此行動表示自己的獨立自主...


堂堂哈布斯堡豈能受此侮辱,於是帥哥派出親兄弟奧地利大公李奧波德一世(Leopold I)準備給這些鄉民一個教訓,奧地利軍的陣容推定如下:


2000~2500名乘馬騎士,及步行騎士、扈從等,總數約9000人。


舒維茲軍很快的龜縮起來,躲進壕溝木柵防禦工事中,李奧波德則直指三小邦戰略上的弱點摩加登隘口(Morgarten pass),此舉將切斷舒維茲對外連繫,李奧波德想來一次閃電般的戰略奇襲,一口氣擊潰這些「沒路用」(他認為)的腦殘鄉民。


而舒維茲軍的陣容如下:


舒維茲鄉民 1300人
烏里支援鄉民 300人
下瓦爾登 : 裝死,沒出半個人


在這麼腦殘的微小兵力下,還敢跟強大的哈布斯堡作對? 簡直是找死嘛...李奧波德這樣認為,當然,下瓦爾登也這樣認為,我們今天光看陣容也是這樣認為,當奧地利軍全副盔甲閃閃發亮的乘馬騎士,如天神般的出現在鄉民們面前,鄉民們就算沒嚇破膽,奧地利軍光靠訓練度和數量也是穩贏的。




...如果真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話說奧地利9000大軍堂堂開進摩加登隘口,這時有一則傳說,本來鄉民們以為奧軍會攻向別處(Arth),但有個不滿哈布斯堡的騎士當了內奸,射了一箭給鄉民們,上頭寫「在聖歐特馬日,小心摩加登」(watch out on St. Otmar's day at the Morgarten),於是舒維茲鄉民連忙回防,此傳說事實如何不得而知就是。


總之,當奧軍殺來的時候,鄉民已經準備好了,由於地形因素,奧軍被拖成了長長的一字人蛇陣隊列,走啊走的,突然,發現前面的山路已經被路障阻斷了。


這條道路一邊是險坡,一邊是沼澤,奧軍只好繞道左側勉強能容身的小徑上,結果在Schafstetten村,冒出一群瘋狂頑強的舒維茲鄉民,奧軍前隊急停,這下奧軍前後隊擠成了一團,就在這一瞬間,山坡上突然有如落雷般的響聲不停。


原來是舒維茲鄉民主力埋伏在山上,趁奧軍擠成一團從山上滾下巨木,這些木頭馬上把奧軍打得七零八落,更把道路都截斷了,更糟糕的是鄉民們就跟在巨木後面瘋狂的衝殺。


鄉民們先是不要錢似的投石,一時間石塊如雨下,把奧軍打得是頭破血流,緊接著奧軍看到一大群有如好萊塢連續殺人魔般的鄉民高舉著斧頭或戰戟像土石流似的衝了下來。


2000名奧地利乘馬騎士從沒預料到這種狀況,馬跟人都嚇壞了,想都不想就往下頭的沼澤裡跑,結果當然是被困住。鄉民追了上來,這些無文化的蠢血鄉民根本不曉得有什麼騎士規章,他們從背後瘋狂的追殺這些騎士,只要看到有任何東西還在動就狂砍狂殺,只要見對方逃不掉就快樂的追上來剁成肉塊。


才沒幾分鐘的時間,2000名英明神武的奧地利乘馬騎士遭到單方面的屠殺,簡直就像被害者碰到德州電鋸殺人狂一樣,瞬間全死在染成鮮紅墨綠相間的恐怖沼澤裡頭。


後隊的奧軍步兵,看到這種情況,簡直膽都裂了,屁滾尿流的逃到楚格(Zug),而舒維茲鄉民只有極少數傷亡而已,可說是獲得完全勝利。


那天是1315年的11月15日,瑞士鄉民無雙的傳奇就此開始。






今日瑞士的首都是伯恩,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伯恩的故事,伯恩在1191年由Duke Berchtold V of Zahringen建立,以他打獵打死的一頭熊命名為伯恩,到1218年,Berchtold V去世且無繼承人,於是神羅皇帝肥特烈二世讓伯恩成了帝國自由都市。


就在三小邦締結同盟的同時,伯恩也正野心勃勃的到處找同盟以擴大勢力,和富萊堡(Fribourg或Freiburg,位於今瑞士的那個)結盟,但之後反目成仇,1323年,伯恩則找上了三小邦同盟,有了軍事協定,但伯恩不斷的想不自量力的擴張,1339年,伯恩蠢血沸騰,就把勞本(Laupen)市給打了下來,這下可好了,長久以來伯恩到處亂侵略,早就已經惹火了一大票人,打下勞本成為引爆點,這下大家要一起制裁這個白目了。


於是,被惹火的富萊堡與勃艮地聯軍,出動了浩浩蕩蕩的12000名大軍,而且幾乎全是乘馬部隊,真是個不惜血本,誓要把伯恩給擊殺啊!


而伯恩方呢?
三小邦很講義氣的派來了...450人....
三小邦 : 我們派來的可是300壯士,還多了150個,很夠義氣了吧!
伯恩 : 冏rz


稍後Simmental與Haslital也很義氣的派了450人來
Solothurn也覺得受到聯軍威脅,所以也派了騎士喔!...18個
伯恩 : ....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


於是伯恩方全部加起來,總共6500人


這次因為各邦來的人很多(?),為了辨識起見,所以伯恩方的人都在衣服上繡上白十字以示區別,這也是瑞士史上第一次使用白十字(未來的瑞士國旗)為識別。


不過管它白十字紅十字,照這種陣容來看,伯恩只有仆街的份啊!




...如果有那麼簡單的話就好了...




話說,後世稱為這場戰鬥,伯恩真是「不可能的勝利」(Against all odds),更有史詩作者如此形容道:「上帝一定已經成為伯恩市民了」,這場戰鬥到底有多麼的可歌可泣呢?


先複習一下,反伯恩聯軍有12000人,大多是乘馬騎士,而伯恩方有6500人,一說6000,總之大約是1:2的劣勢,而且全都只是普通鄉民...等等,那可是瑞士鄉民,把他們當成普通鄉民,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附表:世界鄉民等級列表


美國 Lv 100
瑞士 Lv 99
捷克 Lv 98
.
.
.
台灣 Lv 1...查埔人只存一張嘴...






雙方在勞本東方的Bramberg村對上,伯恩方擺出了兩列橫隊,其中三小邦擺在左翼,面對著勃艮地騎士,而伯恩軍則面對富萊堡步兵(下馬步戰),戰鬥一開始,三小邦軍馬上發現自己被團團包圍,陷入一場暗無天日的苦戰。


而伯恩軍也出了狀況,當富萊堡軍衝向伯恩隊列,伯恩投石手上前拋出石頭然後退後,這本來是輕步兵的標準用法,但是投石手退後讓伯恩後隊的一些無腦鄉民以為敗退結果逃到森林裡去了,還沒開打就損失了幾百人。


但是很神奇的是,這對伯恩前隊似乎一點影響都沒有,當富軍以絕對優勢壓上來,伯恩高舉著戰戟和長劍應戰,神奇的事發生了,原本伯恩軍應該要被壓潰或至少壓退,沒想到卻被壓實成一個楔形,這個楔形隨後成了矛頭,反而穿入富萊堡軍的隊列中,切穿了進去。


這一小群伯恩鄉民在一團亂軍中衝殺,真是殺得昏天暗日,突然,他們看到富萊堡軍旗幟叢集在不遠處,想必那就是本陣,他們明明不是亞歷山大大帝,卻連想都不想的身體自然會行動...超恐怖的啦...一小坨人就這樣往富軍本陣暴走般的衝殺。


伯恩鄉民簡直抓狂一樣,拿著憑蠻力戟猛戳猛砍,戰況空前的激烈,富萊堡軍原本已經有點招架不住,當伯恩鄉民狂殺入本陣,富軍見到旗幟四散或被奪,心裡發慌,以為全面潰敗了,於是拋棄陣線轉身就跑,一時間富萊堡軍全線崩潰。


但是這時三小邦的450戰士還深陷在勃艮地軍包圍之中,非常講義氣的伯恩鄉民,不去追殺潰逃的富萊堡軍,而是馬上往左轉,要為同盟軍解圍了。


勃艮地軍本來還在把三小邦軍圍起來打,一瞬間卻發現伯恩軍怒氣沖沖的從背後殺出來,這一驚嚇非同小可,伯恩軍是從那冒出來的?富萊堡軍又怎麼瞬間死光了?勃艮地軍在被反包圍的態勢下,嚇得土崩瓦解,四散逃命,結果被伯恩軍輕易的一個個從後面追砍解決掉。


就這樣,勞本之役以伯恩方不可思議的全面狂勝收場。摩加登之役三小邦是利用了地形,但勞本則是在開闊地形以絕對劣勢上跟騎士部隊打一場硬戰,結果竟然是騎士部隊被秒殺,瑞士鄉民的威力簡直不可思議。


另一方面,騎士的威嚴也在這場戰役中完全掃地,變成連鄉民都不如,這場戰役標誌著中世紀騎士衰落的開始,也標誌著長兵器(戟/矛)步兵部隊的抬頭。


因為這場勝利,加深了伯恩與三小邦的關係,後來於1353年加入了同盟。




在鄉民連續兩次獲勝後,同盟擴大的速度也加快腳步,越來越多的鄰近小邦也想進入這個看起來越來越有搞頭的軍事永遠同盟,依序如下:


1332年,琉森(Lucerne)加入
1351年,蘇黎世(Zurich)加入
1352年,格拉盧斯(Glarus)加入,楚格(Zug)加入
1353年,伯恩加入


1359年,格魯索(Gersau)也宣布同盟(但尚未加入)




在同盟擴大撐腰下,1364年,舒維茲出兵從哈布斯堡手中把楚格奪回,而1380年,琉森攻下沃爾森(Wolhusen),從哈布斯堡手中搶下恩特布克峽谷及森巴赫市(Sempach)。


到此瑞士鄉民「不管你想不想給,林北想要的,我就能拿」鄉民行為一直被姑息,不過他們即將踢到鐵板,原來神羅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於1378年掛了,導致哈布斯堡王朝分裂成了兩半,奧地利的西半部屬於年輕莽撞的李奧波德三世,他正是先前被打趴的李奧波德一世的姪子。


李奧波德三世急著想要建功立業,他之前已經急速的增加麾下統治區域,他最初是提洛爾(Tyrol)首長,在父兄死去後繼承了哈布斯堡的土地,在1379年的紐倫堡條約之後,統治斯太爾(Styria)、克恩騰(Carinthia)、卡尼奧拉(Carniola)、柯拉奇亞(Gorizia)、 Windish March、Further Austria,1368年他併吞了富萊堡(Freiburg im Breisgau,位於今德國,與前面跟伯恩打仗的Fribourg/Freiburg是不同地),1375年併吞費爾德基希(Feldkirch),的里雅斯提(Trieste)。


李奧波德一口氣吃下這麼多領地後,下一步打算把瑞士這些個他認為本來屬於他的地方討回,加上琉森也很不識相的和哈布斯堡治下的羅騰堡(Rothenburg,在今瑞士的那個,德國有很多個羅騰堡)槓上,這下師出有名啦!


於是李奧波德三世於1385年12月宣戰,到1386年中,他召集了一隻4000人的軍隊,準備進攻瑞士。


等等...他叔叔帶了9000人都被打趴,他只帶4000人能幹嗎?


這個時候的瑞士同盟已非吳下阿蒙,最大動員能力大約6000~8000人之間,是三小邦時代的兩三倍之多,李奧波德也知道這點,所以他選擇避實擊虛,不攻擊瑞士同盟的要地,而是打算攻擊琉森外圍的森巴赫小鎮,自嗨一下就好,這樣衰小的戰略還真虧他想得出來。


李奧波德在離森巴赫約8公里遠的蘇希(Sursee)附近集結他的部隊,並於7月8日包圍了森巴赫,在圍村的過程中,他的部下在村牆外對村民揮舞一條絞繩,說破村以後,就要拿這條絞繩用在他們的村長身上。


還有另一些部下,則趁村民都在村內防守,放火燒已經成熟的莊稼,有個傢伙還特別指給村民看,還嘲弄他們,要他們給這些燒掠者帶點早餐吃。


古有明訓:驕兵必敗,驕兵已經很糟糕,還激怒鄉民那就真的是找死,村民們回答道:「琉森和盟軍會給你們(一頓排頭當)早餐的!」


在此同時,琉森及盟軍的確正兼程趕來,因為森巴赫附近就是湖,李奧波德選擇了這個地方來找死,豈能放過大好機會,瑞士同盟急行軍打算把奧地利軍壓縮在湖邊,不過因為時間太趕,只來得及動員1600人,結果又是1:2的絕對劣勢。


這種用對方一半兵力就想把對方壓扁的蠢血沸騰,也只有瑞士這些鄉民魂爆錶的傢伙幹得出來,結果到底會如何呢?




當瑞士同盟急行軍過來,李奧波德和瑞士雙方都沒有什麼準備的時間就碰上了頭,兩軍在森巴赫東北方的Hildesrieden村對上。


由於鄉民們剛急行軍完,還不及整隊,而李奧波德則是沒料到鄉民會突然殺出來,兩邊都處於混亂的狀態,不過李奧波德決定先下手為強,他下令騎士進攻,並且命令他們下馬步戰,這一方面是因為鄉民們在高處需要仰攻,一方面是李奧波德認為騎士下馬步戰可以發揮騎矛的威力(當成長矛陣)。


鄉民們眼看敵方攻來,匆促的整隊,結果整成了一個左翼窄厚,右翼寬扁的橫楔形,右端成了楔形的三角頂,那時日正當中,奧地利軍從緩坡下提著騎矛衝了上來,這些奧軍全是精銳的「先鋒戰隊(vaward battle)」,而同時奧軍的狙擊手也對鄉民投射火力,兩軍猛烈的撞在一起時,鄉民們血濺當場,精銳騎兵殺進鄉民隊列,甚至連琉森的大將Petermann von Gundoldingen都在這一瞬間陣亡了。


然而,這瑞士鄉民軍不可以常理預測,當鄉民發現正面作戰陷入苦戰,他們竟然能在下級指揮官的自主指揮下,展開了本來較厚的左翼,從左邊包圍住奧地利軍...大將死了還能靠本能做出這種高級戰術運動,簡直太恐怖啦!莫非瑞士人的戰術系統是出廠時就內建的嗎?XD


就在這個關頭,天佑鄉民又多一樁,兩邊正咬成一團,之前因為急行軍落後隊伍的烏里部隊剛好趕上,他們加入左翼,從側面強襲奧軍。


長矛陣對正面有效,但側腹是脆弱的,不過奧軍精銳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分兵掉轉矛頭來抵禦鄉民的衝擊,就在這個時候,傳說中的英雄登場了,這位阿諾(Arnold von Winkelried)先生,他狂衝向奧軍的矛陣,把自己當成破城鎚直撞在矛叢上,他健美先生的沉重軀體,撞斷了好幾根矛,也撞倒了好幾個奧軍,頃刻間矛陣出現了一個大缺口。


等等,那阿諾豈不是成了矛尖上的串燒了嗎?那可不,在往後的文件中,可以發現在戰後三年,阿諾還跟人打官司,甚至到了1417年還出任司法官呢!莫非他真是機器人魔鬼終結者不成?原來阿諾可能全身穿著鎖甲或鐵片甲,由上往下的去壓那些矛,所以並沒有被矛戳死。


不論如何,鄉民們立即從這個缺口湧了進去,將戰戟高舉過頭,然後以泰山崩裂之勢砍砸下來,奧軍完全招架不住,陣形瓦解,被鄉民們殺得四分五裂。


李奧波德馬上命令他的第二列上前挽救,但是第二列騎士被鄉民的威力嚇傻了,隊形亂七八糟,完全無法擋住鄉民的衝鋒。


這時悲慘的狀況發生了,話說騎士下馬步戰時,扈從或隨從會幫他看著馬,但是這些扈從隨從群,看到奧軍騎士本來正勝利在望,一瞬間突然被鄉民洪流給碾了過去,嚇得是心膽俱裂,他們無視自己的職守,竟然騎上馬直接溜了。


李奧波德三世本來還眼巴巴的想殺回下馬處騎上馬撤退,這下可好,他跟騎士們眼睜睜的看著馬被騎走,而殘暴野蠻的鄉民瘋狂的高高揮舞著戰戟,殺到眼紅,真的是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奧地利騎士的頭顱一顆顆飛了起來,手臂斷了一地,短短一小時內,1800名奧地利騎士,包括李奧波德本人在內,全都成了一堆肉塊,真的是殺到屍橫遍野。


而李奧波德三世的野望,也就在這森巴赫之役中,斷送在瑞士戰戟的斧刃下了。




1388年,奧地利大公亞伯特三世(Albert III)繼承李奧波德的遺志,試圖攻打格拉盧斯,這場內飛爾斯(Nafels)之役可說是森巴赫之役的尾聲。


這場仗又是怎麼打起來的哩?話說在森巴赫大勝之後,瑞士鄉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趁機海扁屬於哈布斯堡的Walensee的Weesen村,這讓格拉盧斯看了真是手好癢啊,鄉民魂是會傳染的,於是格拉廬斯在
第二年也凍未著了,起來反抗哈布斯堡並摧毀了Burg Windegg,到1387年3月11日,格拉盧斯乾脆宣布自己脫離哈布斯堡獨立。


哈布斯堡當然不可能容忍這種行為,很快反應,1388年2月21~22日,奧地利出兵攻打Weesen村,把鄉民們趕跑,緊接著,到了4月,奧地利再派出兩路大軍,要將格拉盧斯與其他瑞士同盟切斷。


主力由Graf Donat von Toggenburg 以及騎士Peter von Thorberg 率領,逼近內飛爾斯,兵力共5000人。


另一隻別動部隊則由 Graf Hans von Werdenberg-Sargans率領,往克倫哲堡隘口(Kerenzerberg Pass),兵力1500人。






而瑞士同盟方呢?


在內飛爾斯只有格拉盧斯軍400人,還有來自舒維茲與烏里的援軍...十幾個...以為是死守四行倉庫喔XD




我們已經知道瑞士鄉民在1:2劣勢之下血洗對方是家常便飯,但是這回是1:16耶...還行嗎?




瑞士鄉民畢竟不是300或800壯士,就在1388年的4月9日,奧地利軍主部隊抵達內飛爾斯,在400 : 5000的絕對劣勢下,鄉民奮戰了一下子,然後就腳底抹油轉進了,只能說,識時務者為鄉民啊...XD


但是事情不是就這樣結束了,奧地利軍以為自己已經贏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攻下內飛爾斯後,自以為已經獲勝的奧地利軍散開來,四處劫掠,以報之前一直被血洗的一箭之仇,他們分成一小團一小團,水銀洩地般的,散到各村莊、農田,盡其所能的洗劫。


我前面說過什麼,對,驕兵已經夠糟了,還惹火鄉民那就是找死了。事實上,400壯士從未離開,他們是戰術徹退到附近的制高點山丘,冷眼看著奧地利軍腦殘的散開來搶掠,他們要等的,只是一場霧。


而瑞士山區絕不缺少霧,更別說還有雪呢,也不用召喚東風,400格拉盧斯人隱身在大霧和雪之中,對掉以輕心又全面分散開的奧地利軍展開了殘酷的反擊。


就在那大霧紛飛又混著飄雪的災難性的一天,阿爾卑斯山區颼颼的狂風掩蓋了鄉民們的腳步聲,而奧地利軍完全沒察覺大霧中隱隱約約移動的身影,他們只顧著自己的戰利品而已,然後一切突然天翻地覆。


奧地利軍只聽到無數破空聲,根本搞不清楚是哪來的,無數石塊像驟雨般突然從霧中出現,把他們打得是眼冒金星,接著是投斧和其他各種投機武器,正當奧地利軍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鄉民大聲衝殺了過來,在大霧中,就好像憑空出現似的。


還正沉浸在自以為勝利情緒中的奧地利軍看到天降鄉民,簡直驚呆了,更別說他們現在完全不成隊伍,奧地利嚇得屁滾尿流,拋下戰利品沒命的逃向之前打下的Weesen村,很不幸的,當他們爭先恐後的想通過 Maag (一說 Weeser Linth)河上的小橋時,不知是鄉民們事先破壞,還是橋本身豆腐渣工程,這些騎士一擠上橋,橋就轟然瓦解。


這給奧地利軍帶來最大的死傷,全身披甲的騎士掉到水裡,游都游不動,像石頭般直接沉了下去被沖走,一瞬間有幾百人當場溺死。


而奧地利別動部隊見到主力竟然崩潰了,連忙撤退,400鄉民就這樣獲得勝利,整場戰事下來損失了54名弟兄,而奧地利軍死傷推定最高可能有1700人,光看帳面數字的話,瑞士鄉民簡直是鬼神XDD。


在400鬼神的奮戰下,奧地利終於嚇到了,於1389年和瑞士同盟簽下7年的和平協定,而在同年,格拉盧斯舉辦了第一屆內飛爾斯紀念節,這個節慶一直持續到今日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