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鐵達尼號」上回是在1997年上映,已經是15年前的電影了,當年創下的票房記錄,直到同樣是詹姆斯‧喀麥隆大導的「阿凡達」才打破,很多朋友們當年都看了兩、三次,而即使沒到電影院看的,這15年間電視台也不曉得播出了幾次,大概所有的經典畫面,已是人耳熟能詳了,例如傑克在船頭高呼「我是世界之王」,和蘿絲也是在船頭說「我在飛」等「名場面」,經常被拿來搞笑......

隔了15年,再重溫這部經典名片,感覺如何呢? 在談影片之前,我們先緬懷一下飾演老蘿絲的Gloria Stuart,她於2010年9月底過世。

劇情部分想必大家都熟到不能再熟了,所以我想就從畫面效果說起,這次3D化的效果,我只能以「神奇」兩字形容,畢竟當年拍攝「鐵達尼號」時根本沒有3D技術,完全靠後製把影片轉為3D,奇怪的是,這樣轉換而來的3D效果,看起來竟然比以3D攝影(雙鏡頭)拍攝出來的新影片──如「阿凡達」中的真人演員部份──來得好,這其中原理到底是什麼? 恐怕要請專家來解答了。

「鐵達尼號」當初最大的賣點,也就是鐵達尼號本身,過了15年以後,電腦特效的部分,看起來已經過時,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像「紙板船」,但搭景的部分──當年為了拍攝,實際建造了半艘船,最後還把它傾斜浸水──15年後照樣光采奪目,真是無話可說。

「鐵達尼號」是一部結構非常完整的電影,在故事的開始,以現代人的角度先用「探索頻道式」的簡易3D動畫,說明整個災難發生的經過,接下來卻是開始講述蘿絲的親身經歷;前半段,上層階級歌舞昇平,下層階級也自得其樂,一派繁華歡樂的景像,後半段,這些人卻絕大多數都喪命無情汪洋之中,傑克與蘿絲因應劇情在船的各處穿梭,帶領觀眾看到船沉沒過程中的悲慘情況。這結構上的強烈對比,是「鐵達尼號」成為經典的原因。

至於兩人的愛情呢?

「傑克」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蘿絲」凱特‧溫絲蕾在「鐵達尼號」之後分別成為影壇紅人,多年以後,他們又攜手拍攝了「真愛旅程」一片,裡頭的男女主角個性,大體上就跟傑克與蘿絲一樣,這部片或許解答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如果當年傑克活了下來,會是如何?在此不妨說,結果也是悲劇一場,所以詹姆斯‧喀麥隆把傑克給「賜死」,留下「美好回憶」,的確是最好的安排。

15年前,我還只是大學生,當時看「鐵達尼號」,只注意主角的戲份,當年看完嘲笑愛情戲太「老梗」,或是開玩笑說蘿絲太胖所以才把傑克從木板上擠下去害他凍死,或是嘲笑傑克應該是「鐵打的」不然怎麼會沉到海水之中......15年後重看,才明白傑克與蘿絲無厘頭的愛情戲並非重點,為何他們倆要在上下艙間來來回回,穿過鍋爐間、貨艙,是要把船上層層階級的天差地別的生活樣貌,以及最後危機發生時,許多可恨又可憐的人性百態,透過兩人的眼睛揭露在觀眾面前,許多景像每每讓人感慨萬千。

整艘鐵達尼號,其實也正是社會的縮影,好大喜功的高層,為了一些利益與虛名,無視事實上的風險,為了拼知名度不惜冒著損壞鍋爐與撞上冰山的風險飆船,導致自己損失慘重,更害死無數人命;認為美觀比人命還重要,把救生艇數量減半;接到冰山通知不但不減速,連瞭望員望遠鏡都不見了也不當一回事;最後船長與造船人殉船而死,又於事何補?而始作俑者,卻偷偷溜上救生艇逃之夭夭了。

船上的職員的面目最是多樣,有的顯露出十足的「鷹犬」心態:當船快沉了之際,幾個船員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堵住下艙人的生路,還認為他們是盡忠職守,卻沒想到他們自己其實也一樣是被瞧不起的下等人,最後根本也上不了救生艇;傑克與蘿絲踢壞門逃出通道時,船員還要他們賠償「船公司的資產」,考慮到整艘船都要沉了,還管一扇門如何?就更顯的這種心態的可惡與可笑之處。

主要反派身旁的保鑣也相同,當上層人的奴才,就自以為是上層階級了,處處瞧不起下層人,當傑克被栓在水管上時,他好整以暇的等船傾斜的差不多,才把鑰匙拿走離開,以為自己可以掌握別人的生死,諷刺的是,最後雖然沒有演出他的下場,但是他顯然沒能搭上救生艇,跟傑克一起葬身在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之中。

有的職員,則表現出人性的矛盾,如把錢拋還蘿絲未婚夫,又因為槍擊乘客而內疚自殺的穆先生,又如有人迂腐的只讓婦孺上船,有人還嚇阻乘客不許將救生艇划回去救人,但也有主動組織救援的,這些人生百態,在經過社會歷練後,格外有感觸。

而這艘龐然大物能動作,靠的是員工辛勤鏟煤,在船長穿著筆挺的制服交際應酬的同時,他們渾身髒污,揮汗如雨的在危險又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只能掙得一點小錢,不像船長還能名利雙收,但是當船長因好大喜功犯下錯誤,第一個犧牲的卻是他們。

職員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盡忠職守」,一直演奏到與船共沉的四位樂手了,他們能到「鐵達尼號」上演奏,想必有相當的水準,一輩子辛苦練習,只落得最後也無人關心他們的安危,自知必死,所以不如乾脆演奏到最後,曲終,領班表示有幸能在今晚一起演奏,說得豪邁,但也是無比的悲涼。

上層階級中,雖然蘿絲的未婚夫看起來最「壞」,但論心態之可議,則以蘿絲的媽媽最鮮明,她明明家道中落,還要撐氣派,裝模作樣瞧不起新富,而為了不要被看破手腳,只好出賣女兒以維持家境,最自私的人卻指責女兒自私,最卑鄙的人卻最會瞧不起人。對照被視為「暴發戶」而遭排擠的毛莉夫人,卻有相當好的心腸。

「哈利波特」中對英國貴族階級歧視心態做出強力的抨擊──把他們打為佛地魔的同黨──而「鐵達尼號」中,亦同樣對此做出控訴。

劇中最幸運的人,應該是一開始與傑克賭船票的兩人,因為船票被傑克給賭贏拿走了,結果兩人不用搭上死亡之船,但是他們當時還氣得互毆。說起來,不禁覺得鐵達尼號可以對應到無數社會中的狀況上。

台灣的醫療現況,也很像是「鐵達尼號」,我的老同學與老友蔡醫師,前陣子發表了「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一文,很無奈的敘述了台灣的醫療環境現況,大體上,就跟鐵達尼號破了五個防水隔間一樣,「一定會沉」。

無數學子們,還汲汲於拼命苦讀以考上醫學系,以往,聯考考上醫學系時,許多人家中還會大肆慶祝,就像傑克與好友法布里吉歐一開始賭贏船票一樣興奮,卻不知是誤上沉船。

醫院裡,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在嚴重超時、超負擔、人力、資源、防護不足的環境下工作,就像鍋爐間裡的工人,而上級還在做一些不切實際的擴張大夢,譬如評鑑想升級等,做成了是高層名利雙收,出事了卻是第一線的人最先死。

而少部分司法人員,以及健保的審核人員,不知船之將沉,還像迂腐的船員對待下艙乘客的態度一樣,以為自己在維護秩序、主持正義,卻不曉得醫療若崩壞,全台灣無一人能倖免,就算再有錢,急重症是拖不到搭機到美國去治療的,正如同鐵達尼頭等艙的幾位大人物,還是得與所有人一起面對死亡一樣。

醫療人員呢?除了跳船以外(但跳船也不能倖免於難,除非一輩子不生病),只能與四位樂手一樣,盡忠職守到最後一刻,然後緊緊的抓著船欄杆不放,沉船時被一起吸入海中。

但始作俑者,到時是否會如船長般至少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恐怕是如船公司老闆,溜到美國,一走了之。

由於這些相似點,在重溫「鐵達尼號」的時候,實在無法不一直聯想到醫界的困境,但與「鐵達尼號」不同的是,台灣的醫療沒有「救生艇」,崩潰了,也沒有別艘船會來救援,我們能做的,就是拼命不要讓它沉而已,這實在不只是醫界的事,每個台灣人都應該關心才是啊!

 

故事性:92

娛樂性:80

啟發性:96

聲音及影像表現:95

總評(非平均):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