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胡斯在西格蒙德的奸巧與教會的一意孤行下被燒死,話說在處刑前,捷克的許多貴族與騎士聯名上書向大會求情,結果西格蒙德不但不予理會,還回信道:「我會很快把所有魏派與胡斯派全都處以溺死之刑。」嚴重惹火了捷克鄉民。
當胡斯報燒死的消息傳到波希米亞,自然是群情激憤,整個捷克都覺得對胡斯的處置是不公不義,更是一種罪行,不過一開始還沒有演變成全面暴動,首先,胡斯派以「叛逆的」宗教儀式來表示抗議。
話說在教會法下,原本規定在彌撒時行聖餐禮的時候,群眾只拿代表聖體的麵包,而只有神職人員能喝代表聖血的酒,胡斯派把這規定改成聖酒也分給群眾,讓群眾能得到聖體與聖血兩種全部。
想當然,康斯坦斯宗教大會禁止這種「變造的」儀式,結果捷克鄉民便用這種儀式來公然表示對胡斯的支持,不服從鄉民的神父就被鄉民們趕出教堂,由改革派的人接手。一開始鄉民的憤怒主要都是朝向神職人員,尤其是僧侶,連大主教都差點被波及。
胡斯派的貴族很快的組成聯盟,只支持「直接面對聖經與上帝」的教會,還想邀請溫賽勞斯王(下稱溫王)參加,但若他參加,等於在法律上批准,這會導致嚴重外交問題,於是溫王拒絕,反而與天主教會派的貴族們接觸。
「以兩種形式(領聖餐)」的拉丁文為「sub ultraque parte」,衍生為胡斯派的代號「Ultraquist」,「兩種皆拿份子」,在此翻為「雙領派」。不意外的,雙領派以發送聖酒的聖餐杯為旗幟。
另一方面,康斯坦斯宗教大會開到1418年總算完成主要任務,把三個教皇都廢了,統一到新的教皇馬丁五世,新皇上任三把火,他很快下令要對付胡斯派異端,來立個下馬威,不過要對付胡斯派,得先問過波希米亞王溫賽勞斯。
一開始,鄉民們因為溫王和小弟宿有嫌隙,加上溫王的老婆蘇菲亞王后(Queen Sophia)公開支持胡斯的友人,因此胡斯派還不至於起來反抗波希米亞政府。
很不幸的,溫王到這個時候對他的奸巧小弟西格蒙德(下稱西帝)仍然言聽計從,西帝在1419年說服溫王,要是不對胡斯派殺雞儆猴,會危害到他的王位的穩定,原本一直容許胡斯派的溫王於是決定開始進行打壓行動。
1419年2月底,溫王下令把雙領派趕出布拉格所有教堂,只留下三座教堂,其結果,擔心自己生命安危的雙領派神父離開布拉格到週邊市鎮去,以尼可拉斯‧胡斯(Nicolas of Hus,和胡斯沒有親戚關係)為首,造成雙領派教義於各市鎮大風行。
但也有鄉民魂滿點的人決定留下來抗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約翰‧傑立夫斯基(Jan Želivský (1380 – 9 March 1422),又是個約翰(Jan = John),複習一下,胡斯戰爭的遠因是英國的魏(克里夫)約翰,然後是胡(斯)約翰,胡斯之後又來個傑(立夫斯基)約翰,再後面還有喔...所以各位看到叫約翰的請千萬小心啊XDD,(約翰‧傑立夫斯基,下稱傑約翰)。
1419年7月30日,傑約翰對一群雙領派佈道,講到一半話鋒一轉,突然開始猛烈抨擊市議會與溫王最近的一連串反雙領派政策,彌撒後,他乾脆從教堂裡把聖體給帶出來,開始遊行抗議,遊行聲勢浩大,甚至有武裝鄉民在內,一群憤怒的鄉民就這樣一路殺到位於布拉格牛市北端的新城的市政廳,向市政廳二樓的窗戶大吼大叫,要在那邊的市議員(雖稱為議員,實質上是市政官,只有幾個人,和我們現在的市議會狀況不一樣)滾下來談判。
但市議員很不識相的拒絕釋放雙領派囚犯,這就算了,還有人從二樓丟石頭下來,砸中了聖體,這下可好了,前面瑞士的故事告訴我們,誰都可以惹,千萬不要惹火鄉民,惹了鄉民還想逃?一票雙領派鄉民馬上變成超級賽亞鄉民,湧進市政廳。
「幹!」「幹林涼!誰丟的!」「好膽麥走!」(設計台詞)
於是腦殘又不幸的市議員們被抓住,下頭武裝鄉民豎起了矛尖,然後樓上的鄉民們把市議員從窗戶對準矛尖扔下來,當場就成了串燒,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第一次布拉格丟人事件」。
200年後,布拉格又發生了一次丟人事件,這次打了30年戰爭,所以千萬小心,布拉格如果又有人被丟,就又要戰爭打不完啦!
這次事件讓溫王大受震驚,結果中風而死,溫王的繼承人正是西帝,正當西帝認為自己撿到大便宜,捷克鄉民卻對這個背叛胡斯的傢伙恨之入骨,一想到要被西帝統治,那還得了!一時間鄉民情緒沸騰,而一位偉大的軍事領導人即將誕生。
你猜得沒錯,他也叫約翰,約翰‧季士卡(Jan Žižka,1360-1424)。
- Jan 17 Sun 2010 11:31
胡斯戰爭始末:第一次布拉格丟人事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