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雙十節,普天同慶、升旗典禮、國慶閱兵、國慶煙火,這是這一代台灣人對10月10日的共同回憶,回憶是假不了的,這些慶祝活動都的確發生在每年的10月10日,無需懷疑,但,中華民國的生日到底是不是10月10日,那就是另一個有趣的習題了。


問題在於,「中華民國」有好幾個。


雙十國慶所認定的中華民國,是指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軍發生兵變,在一連串的特殊背景以及混亂狀態下,兵變規模擴大,並使得湖廣總督瑞澂離開總督府上艦,清軍因指揮失靈而大亂,導致兵變部隊竟能佔領武漢,但這並不是一次有計畫的起義,而是意外造成的,因此當兵變部隊「起義」成功,反而群龍無首,最後把原本身為清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根本不是革命黨人,也未參與兵變的黎元洪,從藏身處拖了出來,硬逼他擔任領袖,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由黎元洪任都督。


這是10月11日的事,因此,「中華民國1.0」的生日,應是10月11日,而不是10月10日。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有點尷尬了,話說,早在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與袁世凱早有默契,約定誰能讓清帝退位,就應由他任民國的大總統一職,這事本來很順利,卻憑空生出了波折。


原來,被多數台灣人尊稱為「國父」的孫文,本來正窮途末路在美國籌款,對武昌的事毫無所悉,不料睡了一覺革命竟成功了,而且還是在與他無關的狀況下成功的,這下還得了,這位「革命的先行者」急忙回國,演出了一場讓他現在被尊稱一聲「國父」,其實則差點把「中華民國1.0」害死的鬧劇。


話說在武昌起義後,華中華南各省,包括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紛紛宣布脫離清廷獨立,各省代表聚會準備選出大總統,此時孫文急忙回國,並暗示自美國籌來大量款項,由於新生的中華民國1.0沒錢沒人,各省代表在孫文革命先鋒的聲望下不疑有它,便選出了孫文為臨時政府的大總統,不料選完後,孫文立即表示回國只帶兩串蕉「余,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這句話還被後來不知史實的台灣人引為佳話,實際上當時各省聽到這句話簡直傻眼,真是「裝笑維」,不過咱們的歷史課本還是大筆一揮把這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說是正統。


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令出不了議事廳,財政也在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形同破產,也就是說這個「政府」並沒有行使主權的能力,根本不能叫政府,也就是說這個「中華民國temp」根本不存在,更別說正不正統了。


更糟糕的是,袁世凱這下不高興了,他立即來信請教狀況,問,當初說好誰能讓清帝退位,就應由他任民國的大總統一職,怎麼孫文自己冒出來當大總統呢?那這樣先前的約定還算不算數呢?


孫文也知道大總統本該袁世凱當,於是低聲下氣回信道,這是因為我要避免袁公你蒙受篡位的批評啊!你看我先當大總統,再把大總統讓給你,這樣你就不是從清帝手上篡位了,我是一片好心,絕對沒有什麼陰謀,請別擔心。


袁世凱接到這種信簡直是哭笑不得,真的是「裝笑維」,但袁世凱是個為了大事可不拘小節的人,便不為此事跟孫文計較,不然協議破產,北洋軍橫掃武漢,各省重新歸附,「中華民國1.0」可就胎死腹中了。


當時,不論中國國內或世界各國,都一致認為袁世凱是唯一能穩定中國局勢的人,並且袁世凱有「中國的華盛頓」之稱,從這邊就可知道「中華民國1.0」真正的國父是袁世凱,不料日後歷史開了他一個大玩笑,他的大總統被孫文偷去了幾十天,失而復得,袁氏當國,竟被歷史課本寫成是袁世凱「竊國」,孫文為了個人的權力欲望,當個幾十天總統也好,而危害初生的民國,可說是國賊,卻竟然被稱為是「國父」,這其中原因為何,就稍後再述。


話說袁世凱可說是中國近代化相當重要的關鍵,包括近代警察(中國原本無警察制度)、電力、自來水、新學女學校等諸多重大近代化指標都是由袁世凱引進中國的,反觀孫文什麼正事都不幹,「中華民國1.0」成立後,袁世凱給孫文大量經費去興建鐵路,結果滿口民生主義的孫文連半根枕木都沒蓋,全數中飽私囊,說是要拿來當革命基金──跟台灣某個關在土城的前總統說詞是不是很像?


但袁世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孫文發動二次革命,導致革命武裝全毀之後,袁世凱完全掌握了執政權,此時他卻推動洪憲帝制,成為他一生的污點。最重要的是,洪憲帝制使「中華民國1.0」滅亡,繼承的是洪憲帝制的中華帝國,這是1915年12月12日的事。所以短命的「中華民國1.0」只有4年多的壽命。




中華民國1.0


出生 1911年10月11日
死亡 1915年12月12日
國父 袁世凱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於是中華民國又重生了,這是「中華民國1.1」,生日是3月22日。


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一直才是國際承認且真正有主權的中華民國正統政府,到了1917年7月1日,段祺瑞欲利用張勳對付黎元洪而讓他入京,導致張勳趁機讓溥儀復辟,國會解散,「中華民國1.1」短短一年多又滅亡。




中華民國1.1


出生 1915年12月12日
死亡 1917年7月1日
國父 袁世凱




復辟才沒幾天。段祺瑞發動「討逆軍」鎮壓張勳,7月6日,黎元洪引咎辭職,總統之職由英美支持扶植的馮國璋接任,段祺瑞稱為「再造共和」,於是中華民國又重生了,生日是7月6日,這是「中華民國1.2」。


另一方面,1917年7月17日,孫文抵達廣州,宣布「護法」,並且又在廣州組成「中華民國軍政府」,這在歷史課本中又被寫為是正統,實際上,這跟當初的臨時政府一樣,是個喊爽的政府──如果喊爽就算數的話,今天任何人也可以自己宣布成立政府啦──這個廣州軍政府連對街的稅都收不到,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是滇桂軍閥,只不過借個辦公室給孫文讓軍政府有個空殼罷了,可說全無行使主權的能力可言,更別說是代表全中國了。


之後孫文先後和滇桂軍閥、陳炯明翻臉,眾叛親離,然而,在孫文革命失敗一生的最後,卻談成了一項極度重要,影響後來中國歷史發展甚鉅的交易,那就是「聯俄」,取得了蘇聯的資助,成立了黃埔軍校。


擔任校長的蔣介石日後和共產黨勢不兩立,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中共相當多元老都出身自黃埔軍校,其實只要了解歷史的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蘇聯資助孫文成立黃埔軍校本來就是為了發展共產國際在中國的勢力,也就是說蘇聯出錢,孫文出力幫他們「代訓」幹部,黃埔軍校本來就是共產黨的,裡頭教的是共黨幹部一點都不奇怪。


但歷史又開了一個大玩笑,擔任校長的蔣介石手腕過人,竟然把這個軍校搶過來為己用,在孫文死後,蔣介石根本排不上接班順序,原本只以軍校校長的身份,是8個軍事委員之一,卻能將汪精衛、胡漢民等人都排除掉,沒多久還清掃了共黨,以他當時的原本在黨內的地位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袁世凱若地下有知,大概也要對蔣的過人膽識與猛烈手段感到佩服。


黃埔軍校是繼袁世凱練新軍後中國又一次的軍事現代化,這些更進一步現代化的部隊,對上因為長久內戰而戰力已經退化的北洋,真是摧枯拉朽...嗎? 事實上,黃埔軍校此時只訓練出約四千人,第五期甚至才剛開訓一個月就拉上戰場,根本就跟普遍人沒兩樣,但蔣介石仰賴江浙金融界支持,用買的買到贏,1927年蔣介石宣布北伐,很快擊潰北洋各軍閥,因為對手的將兵都被買為己用,越買越多,但有利就有弊,北伐過程中也因為江浙財閥的立場,蔣不得不清共,使國共分裂,桂系也一度趁機奪權逼蔣「下野」,北伐一度中挫,但在蔣、桂、共等數方大亂鬥之下,最後終恢復北伐。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南京宣告「易幟」,「易幟」代表的意義再明顯不過,就是一個政權的滅亡──「中華民國1」的國旗是五色旗,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至此,北洋政府也就是「中華民國1」滅亡了,蔣介石成立了一個新政府。








中華民國1.2


出生 1917年7月6日
死亡 1928年12月29日
國父 段祺瑞




問題來了,蔣介石是個非常重視正統傳承觀念的人,所以他當然把這個政府叫「中華民國」,這是「中華民國2.0」,但其實蔣介石對「中華民國1」來說,原本只是南方的叛軍,在國民黨之內的地位,也是得位不正,他急於修正這些法統上的問題。


於是,蔣介石大幅「修正」了歷史,把孫文只有招牌的南京臨時政府與廣州軍政府寫成正統,而真正受國際承認且真正有主權的北洋政府卻被貶為「軍閥」,此外,蔣介石也言必稱總理,說得好像是孫文欽定他接班一樣,其實孫文生前與死時原本公認最應該或最可能接班的是汪精衛與胡漢民,壓根就輪不到蔣介石。


總之,為了尋求正統,蔣介石發展了一整套架空歷史史觀,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課本會跟史實有那麼大出入的原因,這套創作實在是一部相當了不起的架空歷史小說。


結果,本來蔣介石應該是「中華民國2.0」的國父,卻自我降級成了「蔣公」,把國父給一事無成的孫文去當,直到他死後這麼久,台灣心中孫文的形象還高過蔣介石。蔣介石統治是有諸多缺點,但至少他還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孫文則一輩子只會嘴砲與壞事,搞到孫的評價竟然還比蔣高,實在冤枉,但這是蔣介石自己搞出來的飛機,也就怪不得別人了。


無論如何,時間快轉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共戰爭的末期,在絕望的徐蚌會戰(共方稱為淮海會戰)之後,「中華民國2.0」已經風雨飄搖,蔣介石宣布下野,交由李宗仁「代總統」,沒多久,國軍全面崩潰,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整個中國,而李宗仁政府在之前就已經崩解,最後李宗仁也溜之大吉,至此,「中華民國2.0」喪失所有中國領土與人民,政府也已經崩潰。




中華民國2.0


出生 1928年12月29日
死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國父 蔣介石




在整個「代總統」的事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翻遍《中華民國憲法》,沒有所謂「下野」這回事──更別說當時剛寫出來的《中華民國憲法》根本因為國共內戰被冷凍完全沒有施行,所以根本也沒有合憲或違憲可言──蔣介石當時其實並沒有「因故不能視事」,因此所謂「下野」應解讀為辭職,蔣介石辭職後,李宗仁接任總統,沒有什麼「代理」問題,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其實基本結構是一個軍閥共治平台,領袖只是「春秋五霸」,以蔣介石來說,實際能控制的地區只有江浙,甚至其實連江浙都無法完全控制,像桂系磐據廣西,閻錫山是「山西王」等等地方軍閥,雖然名義上臣服,也都名義上加入國民黨,實為獨立王國,當蔣是最大勢力,就尊他為共主,蔣勢力衰落,就下台取而代之,在北伐之中就發生過桂系取代蔣的狀況。


李宗仁以生病為由溜往美國的同時,各地軍閥也一一破滅,整個國民政府的軍閥共治平台已經毀滅,而如果就「紙上談兵」,看從未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那也應該是由行政院長等依次接任總統,輪不到一介平民的蔣介石「復行視事」,這整個過程大有問題。


這些法理問題我們就不要鑽牛角尖,直接來看事件,在李宗仁政府還在運作時,蔣介石以一介「下野」的平民之身,並沒有任何政府職權,卻處處以個人的力量發號施令,如行政院長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無視李宗仁的命令,將行政院內閣搬至廣州,這個行為本質上已經叛離「中華民國2.0」國民政府這個軍閥共治平台,另外在蔣介石的個人號召下成立一個新組織了,蔣介石更以一介平民之身,蔣介石擅自命令蔣經國、湯恩伯、桂永清將中央銀行所有黃金、白銀、美鈔外匯轉運台灣,李宗仁政府阻止無效。


從這些種種事蹟可看出,在李宗仁接掌「中華民國2.0」政府的時期,蔣介石可說實質上已經叛變,以個人威望招納「中華民國2.0」政府中的舊部集合組成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軍政組織,並盜取「中華民國2.0」的資產,這個組織與「中華民國2.0」政府不是同一個東西顯而易見。


當「中華民國2.0」滅亡,但解放軍尚未及於台灣時,蔣介石組織在台灣「空白地起兵」,蔣介石為了他的正統繼承觀念,仍然說這叫「中華民國」,並說他是「復行視事」,文告如下:




復行視事文告
內容來源:卷三十二 書告
隸屬章節:書告\中華民國三十九年
版面原件:第254頁,第255頁
〔第254頁〕


——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於臺北——


去年元旦,中正鑑於共匪肆虐,生靈塗炭,國家前途之憂患方殷,而國人和平之期望彌切,當時固知共匪為蘇俄之工具,其侵略決無止境,和平自難獲致,第以個人之誠信未孚,不能使中外深喻斯義,乃發表文告,重申以政治方法,解決中共問題之旨;復於一月二十一日依據憲法第四十九條「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之規定,將總統職權交李副總統代行,原冀共黨幡然悟悔,弭戰銷兵,出人民於水火,拯國家於危亡。乃一年以來共黨匪徒初則破壞和談,殘民黷武,繼則擅改國號,僭立政權,最近更明目張膽,與蘇俄訂立偽約,出賣我國家領土資源,斷送我人民之生命財產,使國家淪為附庸,人民夷為奴隸。亞洲之形勢為之激變,世界之危機日益迫切。此誠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未有之浩劫,凡我國人所當一致奮起救國自救之時也。李代總統自去年十一月積勞致疾,出國療養,迄今健康未復,返旆無期,於是全體軍民對國事惶惑不安,而各級民意機關對中正責望尤切。中正許身革命四十餘年,生死榮辱早已置諸度外,進退出處,一惟國民之公意是從。際此存亡危急之時期,已無推諉責任〔第255頁〕之可能。爰於三月一日復行視事,繼續行使總統職權。抗戰勝利結束至今不及五年,而國事演變至此,中正領導無方,彌用自責。惟有鞠躬盡瘁,補過去之缺失,策未來之成效。所望我海內外愛國同胞精誠團結,三軍將士砥礪奮發,各級官吏竭誠奉公,為恢復中華民國之領土主權,拯救淪陷同胞之生命自由,維護世界之和平安全,同心一德,奮鬥到底。務期掃除共匪,光復大陸,重建我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之國家。全國同胞幸共鑒之。




不論蔣介石的文膽們再怎麼寫,實際上在台灣重組起來的「中華民國」就已經是一個新的政府了,領土、人民都在台澎金馬,主權也及於台澎金馬,確實的存在著,我們現在是個國號叫「中華民國」,位置在台灣的國家,這是在蔣介石軍政組織於此「空白地起兵」時就已經決定的──儘管他本人不會承認──這是「中華民國3.0」,也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


而這個「中華民國3.0」,成立於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也就是說1950年3月1日,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國慶日,而我們的國父其實是「蔣公」。




中華民國3.0


出生 1950年3月1日
死亡 希望不會
國父 蔣介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