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寫了[柯P解密]系列文章,儼然成為一位「鍵盤柯P專家」,最近柯文哲老師又相當活躍,結果我走到哪,都有人問:「嘿,你老師要參選了耶!」「你有沒有要去幫他?」
老師在facebook上說,最近幾個月,他每天被問相同的問題:是否參選台北市長?我大概可以體會這種壓力的千分之一吧……
既然這麼多人都關心老師是否選舉,為求聳動效果,我本來打算把這篇文章的標題取為「柯文哲與他的團隊大揭密」之類的,這樣一定會有很多人會被吸引點進來……嘿嘿,其實我也沒騙人啊,我說的是「台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嘛,是點的人自己想歪,想成競選團隊的……
不過,老師在facebook上公開批評:「政治只剩選舉。」私底下,老師也表裡如一,一提到選舉,老師就不高興的說:「不要什麼事都只想到選舉。」所以我還是中規中矩的談這本書,不要動利用選舉熱來打書的歪腦筋XD
《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是由台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團隊中包括老師本人,以及我的學長、同學在內──的許多醫護人員共同撰寫的,若你關心台灣的醫療困境與健保的未來,那麼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什麼?你只關心柯文哲到底要不要選舉?……那你還是得看這本書,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句話後來被溫家寶拿去用,不過這句話十分有道理。柯文哲老師的每句發言都被媒體拿去做新聞了,但是你想知道他這幾年都在做些什麼嗎?那麼也一定要看這本《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他這幾年,就是在搞這個。
這本書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先且賣個關子,咱們先來談談問題重重的健保。現在醫界以外的人也知道健保快完蛋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會提出兩種辦法:
一是變相增稅,壓榨老百姓。
譬如說我們這些苦哈哈的寫稿人,現在稿費都要被二代健保強徵2%的健保稅──是的,依所得徵收的,就是一種稅,雖然政府說它叫「費」──不只我們這些領稿費的不開心,連發稿費的各出版社、媒體也增加一堆行政作業成本,他們更是哇哇叫,但是咱們這些明明影響力很大的知識份子與媒體機構們卻沒半個人出來抗議,只能說活該待宰了。
二是總額管制,壓榨醫護。
譬如說點值打折啦,給付亂刪啦,醫院就讓醫護過勞,要是駐院醫師都嚇跑了,就把主治醫師拉下來壓榨。
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壓榨式、掠奪式的辦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健保稅一增再增,人民還沒病死就先餓死了;繼續壓搾醫護,醫療品質一定會下降到可怕的程度,而醫護也會大量逃亡,那逼醫院吐錢出來?那醫院可以乾脆收掉,黃金地段改建成豪宅不是更賺?最後全台灣通通沒醫生看,生病請直飛美國。
那怎麼辦,你說你藍弋丰這麼厲害,敢大言不慚,說別人的想的辦法都是死路一條,那出個主意啊!
唯一的辦法,是「管理上的革新」。
我在《橡皮推翻了滿清》中寫到,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T型車,這時福特還沒有引進讓他名留工業史的生產線,T型車仍然是以傳統的方式組裝,第一個月才只能組裝11輛車而已,但歸功於許多設計上的革新,T型車的售價降到825美元的震撼價。
當時汽車售價原本大約2,000到3,000美元之間,
1913年,福特想到把T型車的生產流程改為動態的生產線,也就是說由一條輸送帶把零件依序帶到工人面前,工人在原地不動,不停的組裝面前的零件,每個工人只做一個步驟,做好後往後由下個工人接手下一個步驟,這就是後來幾乎所有工廠生產線製造流程的基礎,也是福特T型車為人類帶來的最大貢獻。
在引進生產線以後,T型車的生產成本大為降低,售價從1908年時的一輛825美元一路下降,到1916年已經降至360美元,不到原本的一半。但同時,福特的工人待遇,則優於同業。
T型車還是汽車,原料成本並沒有那麼戲劇性的改變,之所以從3000降到825,從825降到360,關鍵在於「流程管理」,當初亨利‧福特就觀察生產線,看零件怎麼放,可以讓這個工人少走十步,或工作重新分配,可以讓那個工人不會因為等前一步驟而閒置,所以才能把車做的比別人便宜三分之二。
所以後來他會想到生產線的概念,也就不足為奇了,生產線的輸送帶本身不是什麼高科技,「零件動而工人不動」的流程管理觀念才是它的核心。有了生產線,T型車再降價到原來的一半不到。
你說,講到一百年前的事,太遙遠啦,有沒有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
有,那就是麥當勞。如果你還記得,台灣的麥當勞本來是櫃台人員點餐後,同一個人去拿餐,結果是尖峰時刻,經常大排長龍;近年來,麥當勞做了一個簡單的改變,就是點餐的人只負責一直點,另外有專門的人負責取餐,只不過是這樣的流程管理觀念改變,就大大改善了大排長龍的現象。
也就是說,健保想要脫離壓榨人民或壓榨醫護的兩難,唯一的辦法,就是引進新的流程,引進新的管理觀念,在整個醫療體系推動「管理上的革新」,才有可能既提供更好、更可負擔的服務,又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
好,你藍弋丰很會講,「管理上的革新」?要怎麼做,你倒說說看啊!
嘿,我被你考倒了,因為我離開醫療現場已經十幾年,我無法回答該怎麼做「管理上的革新」,不過,我不知道,不代表解決辦法不存在;我不知道,但有真正的革新者知道。
《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一書,正是在講這些「管理上革新」的想法與辦法。
「駐院醫學」的本身,就是一種流程管理思維上的革新,而這個新潮流,台灣落後國外達15年。
「駐院專科」(Hospitalist)的觀念,最早於1996年出現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闡明將醫療體系重新分工,以駐院醫學專科來整合許多如急重症、手術後照護等等的醫療工作,這樣的流程革新,會提高醫療品質,但同時卻能降低醫療成本。
這是怎麼辦到的?想像一下麥當勞的例子,以手術後照護的部分來說,以前是開刀團隊下了刀還要來照護病人,就像麥當勞本來是櫃台人員點餐後,同一個人去拿餐;有了駐院醫學專科整合照護,就像現在麥當勞點餐歸點餐,取餐歸取餐。這個比喻法有點不倫不類,只是為了讓大家很快能抓到這個概念。
駐院醫學在流程上的效率優越之處也遠不只這點,詳細的內容就請參考《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書中的各篇章。
到1998年,「美國國家住院照護醫師協會」成立,代表駐院醫學開始實際運作,2003年改名為「駐院醫學會」,10年來,美國駐院醫學蓬勃發展,但台灣幾乎不曉得世界上有這個新潮流。
柯文哲老師總是與時俱進,他知道駐院醫學的新潮流以後,一直想在台灣推動看看,卻苦無機會,直到他又接到一個「屎缺」,台大院方要他開設急診後送病房,這個病房已經開兩次死兩次過了,接到第三次開設的燙手山芋,柯文哲老師決定一不作二不休,乾脆把它作為駐院醫學在台灣的第一個實驗性病房。
成員都是新人,連同柯文哲老師本人都已經20年沒有在普通病房工作──他都在加護病房──連護理人員也有一半是從別的病房抽來,一半是新畢業生,這就好像袁世凱「小站練兵」,一部分是抽自淮軍,一部分是新招募的一樣,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可說是中國陸軍近代化軍事改革的起點;老師則稱駐院醫學病房是台灣醫界改革創新的起點。
清末名臣李鴻章曾感嘆:「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以前的台大老師們,比較像李鴻章所說的裱糊匠,有什麼事沒人做,出了什麼問題,醫院就把「屎缺」丟下來,叫他們想辦法處理,「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但裡頭根本還是爛的,一旦出事,又要叫裱糊匠來負責。
柯文哲老師本來也是這些裱糊匠之一,但是他決定不要再當裱糊匠了,要當就當建築工,真正的打造一間好房子出來。
從裱糊匠到建築工,百廢待舉,這棟新房,要從藍圖開始,每個環節,都要引進新的觀念,於是在畫藍圖之前,先要做各方面的討論。管理的革新,包括管理技術上的革新,例如全面IT化;包括觀念上的革新,如對「治病」這件事的重新定義;包括流程管理上的革新;甚至還包括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等等計算方式上的革新……
《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分為許多獨立篇章,各自討論不同問題,看似零散無整體,但是其實都是圍繞著醫學前線目前有何問題,如何在觀念與管理上革新的重要議題。
這本書,書名強調熱血,但是我覺得其中更重要的是遠見與智慧。
許多讀者已經發現,我寫《橡皮推翻了滿清》,其實是以古喻今,因為台灣現況與清末中國有許多雷同之處,但是兩者有一個重大差別,清末中國與「列強」的落差,一眼可見,船堅砲利,火車輪船,一看就知道比較先進;但當前台灣與國外的落差,卻是無形的,只看物質生活,一樣有電腦,一樣上網路,一樣用iPhone,一樣開汽車,似乎沒太大差距,但是在無形的管理與觀念上,已經落差15到20年而不自知。
台灣有許多人積極的在彌平這樣的落差,在醫學領域,柯文哲老師是其中之一,透過《熱血仁醫》一書,也希望大家能體會到台灣的醫療環境需要全面革新,共同關心這個對每個人都是切身──人總有一天會生病吧──的重要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