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蒙出版社邀約,這系列文章本來只是寥寥數千網言,經一年半補充、考證後,寫成了17萬字,請參閱新書《橡皮推翻了滿清》,秀威資訊出版)

 

 

在本部落格「滿清是怎麼滅亡的?」一文中,我挖了好幾個坑,現在來補一補XD,來談談清末民初的「烈士」群像。


要說到革命「先烈」,當然不能不從孫文的革命活動談起,雖然我老是批評孫文,不過他的確是中國那邊說的「革命的先行者」,是清末最早一批革命的人,這倒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就先從孫文的第一個「犧牲者」陸皓東說起。


......孫文革命的過程中,A錢或辦事不力也就算了,最起碼他A來的錢倒是真的投入革命活動中花掉了,但最令人髮指的一點是孫文的辦事無能害死了非常多知識份子,頭一個自然就是「革命先烈」陸皓東。


在現在,隨便一個招牌掉下來都可以砸傷一個大學生,所以我們可能覺得知識份子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請回到清末那個年代,那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的時代,而中國要進行現代化,無論是從最基本的加減乘除,到引進新技術,無一不需要識字的知識份子,其中留學過、通外文的,如林覺民等人更是寶貴,可說是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人竟然拿去當砲灰燒掉,可說是孫文對革命做出最大的「負貢獻」,這邊先按下不提......


這陸皓東是孫文的「青梅竹馬」──這可不是要搞笑,孫文真的稱他們倆是「竹馬之友」──陸皓東比孫文小兩歲,兩人從小就玩在一起,感情超好,直到1878年,孫文赴夏威夷檀香山讀書,兩人才分開,5年後,孫文重返故鄉,兩人久別重逢以後,感情不但沒有生殊,還變得更如膠似漆了,是所謂「重聚後,契洽愈恒」,孫文從夏威夷帶回來的西方思想與見聞讓陸皓東十分嚮往,還在孫文的影響下信了基督教。


接下來,一個17歲,一個15歲,兩個「憤青」就開始了他們第一次的「革命」行動,那不是要打倒滿清,是要「破除偶像迷信」。


他們認為偶像崇拜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禍患之源,稱廟宇為「淫祀」,發誓要從自己的故鄉開始清除這些偶像崇拜,做法是...當他們看到有家鄉的人到廟裡拜拜時,就去糾纏他們,叫他們應該「離棄偶像」......


想當然,這種白目的行為誰會理他們,但他們覺得鄉民都不理會他們的正道,認為只有激烈的行動才能有效果,所以......


孫文帶著陸皓東,兩個人一起殺到翠亨村的宗教中心北帝廟,當著鄉親父老們的面前,就爬上神壇,抓著北帝神像的手指,「啪」的一聲折斷!


正當所有鄉親父老對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大驚失色,孫文狂妄的發表了他的宣言:「你們看,我把神像的手指折斷,它還一樣在笑,這種神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別說保護我們村子了!」──這個嘛,人家神明肚量大「唾面自乾」不行嗎?XD


說完,孫文又「攻向」旁邊的金花夫人神像,把神像的臉部刮破,拔掉了一邊耳朵,當神像的耳朵墜落地面,鄉民們也抓狂了,把這兩個「猴死嬰仔」抓起來海扁一頓,當然少不了開鄉民大會,把兩家家長叫來罵到臭頭,於是孫文害得陸皓東一起在家鄉待不下去,兩個人只好離開翠亨村,到香港去了,這是1883年的事。


信不信別人的信仰是一回事,基督教禁絕偶像崇拜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今天有人跑到大甲鎮瀾宮去把媽祖神像折斷,或是到行天宮把關羽神像的耳朵拔掉,我想全台灣絕大多數人絕對不會說那是「革命」,而是「腦袋有洞」「社會病了」「歹年冬多瘋子」......


陸皓東在香港進入西式學校就讀,19歲時,再赴上海電報學堂讀書,22歲時畢業回到廣東,與黎小卿結婚,次年(1891年)再赴上海,進入電報局工作,因為表現優異,很快就升職為領班,真是個有為青年,如果不是被孫文連累,日後不曉得能帶來多少貢獻呢?


但之後的事大家都很清楚,陸皓東在孫文第一次流產革命中被捕遭處決,死時僅27歲,留下可憐的妻子......《與妻訣別書》的意映小姐並不是第一個被孫文害慘的可憐女性。


孫文害死了最好的朋友,心痛不已,稱他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


陸皓東這樣的知識份子,雖然年輕時被孫文帶壞去做過一些腦袋有洞的事,但平心而論,值得敬佩的成份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為後死者之模範」可就糟糕了,在此先從孫文的第一次革命,跳到孫文的最後一次革命,即黃花崗起義。


話說孫文的一廂情願式計畫固然是失敗的主因,但是這次失敗的原因之一,還要歸究於一個腦袋發熱的同盟會員溫生才,話說黃花崗起義在即,溫生才不知是不曉得革命計畫,還是腦袋燒壞,竟然於1911年4月8日埋伏在茶館,準備暗殺廣東艦隊的水師提督李准。(這個李准在清末民初為國貢獻不少,幸好沒被殺)


溫生才暗殺的辦法是,趁官員的儀仗隊伍靠近,拿手槍對官員胡亂開槍,想也知道會中才有鬼,結果當然沒打死李准,倒誤殺了廣州將軍孚琦,之後溫生才被捕處決,他自己死了就算了,這起案件導致廣州戒嚴,整個黃花崗起義的計畫也被迫延後。


這個溫生才,後來還被「封」為「紅花崗四烈士」之一.....


真是「有這種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回到黃花崗起義,話說原來孫文的計畫是,以廣州新軍為主力(但實際情況是新軍沒響應),另派五百個革命黨員組成「選鋒」,首先佔領廣州。然後由黃興率領一軍入湖南,趙聲率領一軍出江西。譚人鳳、焦達峰在長江流域舉兵響應,會師南京後再揮師北伐,推翻滿清。


只能說,這個計畫真是.....想得美。


提到這些「選鋒」成員,就讓人心痛了,因為他們就是林覺民一類的知識份子,他們的最大作用是拿筆,不是拿槍,卻被孫文拿來當砲灰,在黃花崗之役犧牲慘重,令人痛惜,但是他們在戰鬥中的表現,也是讓人很ORZ......


先回到起義現場,話說計畫到了黃興手上,總是會被改得比較可行,本來兵分十路,改為兵分四路,但即使如此,仍然發生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政、一敗塗地的結果。


四路之中,姚雨平一路沒有槍械根本無法出發,搞到最後,整晚只有黃興一路120人真的有在作戰,基本上只能算是一起自殺式恐怖行動。


在作戰過程中,書生們的獃氣有時讓人不知該說什麼。


有一名志士在路邊遇到一個和家人走散的小女孩,志士看到她被混戰場面嚇得動彈不得,好心之下,竟然忘了身處戰鬥之中,脫離戰線,沿街敲門拜託人家收留小女孩,但是外面正打得如火如荼,誰敢開門?志士連續吃了n家的閉門羹以後,終於發火了,他威脅說不開門就丟炸彈,終於逼迫一家人收容了小女孩。


而當天晚上,有個倒楣的中學老師與親戚一起出門,真是找錯天出門,一上街就碰上革命黨,這群志士竟然要求他們從一數到十,以確認他們是漢人不是滿人──這群傢伙是排滿言論聽多了,以為滿人蠢到連數數都不會啊?


志士確認了他們是漢人以後,就說:「我們衝鋒陷陣、九死一生,是為同胞們謀幸福,這也是你們應有之義務,不可膽小如鼠、坐享其利。」強迫兩個人一起跟著「起義」,好在他們聰明,趁著混戰趕緊溜走。


這兩個起義小花絮就先不論,回到黃興的行動,


話說黃興一馬當先,手持槍械炸藥,擋者即殺(倒楣路過的警察死於非命),直攻兩廣督署,殺到門口,黃興大喊:「我們都是中國人,要為中國人吐氣!贊成的請舉手!」


當然沒人舉手,只有人舉槍打他,黃興擊潰督署衛隊,才發現總督早就轉移陣地了,於是放火後從東門殺出,一頭撞上趕來平亂的李准親兵,這時這群傢伙明明有了一次經驗,卻還是沒搞清楚狀況,林時爽又對著對方高呼:「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恢復漢疆!不要打!不要打!」


沒人理他,於是林時爽登時被擊斃,這位林時爽「烈士」先前擔任《民報》經理,竟也被派上戰場當個炸彈客,結果因為天真而死,死得真是有夠不值。同時黃興右手中彈,打傷二指,之後截肢。


黃興決定再兵分三路(已經夠少人了還兵分三路),派一路去跟新軍接應(但沒有作用),一路攻督練公所(之後被包圍,突圍時多人被捕),黃興自己率十人去和巡防營接應,結果真碰上巡防營時,黃興卻下令攻擊,自相混戰,結果死的死,逃的逃,黃興打到身邊剩下自己,於是只能躲到民宅中,變裝溜走了,當趙聲與胡漢民抵達時黃興已經敗逃,只好不戰而走。


至此,整個「起義」毫無意義的失敗了。


這.....能說什麼呢?只能說「書生造反」,套句毛澤東的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啊!


林覺民被捕之後,在審訊過程中,他侃侃而談世界大勢、中國前途,連審問他的張鳴岐與李准都不禁動容了,命令左右解開林覺民的手鐐腳銬,給他紙筆,林覺民揮筆就是洋洋灑撒數千字,像這樣的人才,如果不是被孫文拿去當砲灰,該有多好?以下列舉幾位黃花崗「烈士」的學經歷。


林覺民,日本慶應大學。


方聲洞,日本千葉醫學院。


喻培倫,日本千葉醫學院。


陳與燊,日本早稻田大學。


林時爽,日本成城學校軍事科,後改入法科,《民報》經理。


李文甫,香港中國日報經理。


勞培,星洲晨報記者。




在清末民初的變動時代之中,這些都是可以為國家帶來很多可能性的高知識份子,他們應該用在計畫、規劃、宣揚新思想、引進新技術上,卻被拿去自殺式攻擊,死得毫無意義,換來孫文一句:「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


除了86名「烈士」以外,孫文旗下少數新軍標統出身的趙聲,在事後,也因為起義的失敗,憂憤成疾而去世了。


不過孫文很擅長往自己臉上貼金,他認為這次愚蠢的失敗還是有「精神上的勝利」,因為:「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孫文說:這些犧牲促成了武昌起義咧,所以是跟武昌一樣有價值的!


是嗎?


「草木為之含悲」可能有之,但「人心乃大興奮」,真是胡謅一通,前面提到趙聲因為對革命悲觀憂憤成疾去世,除了他以外,黃興也心灰意冷,覺得大勢已去,連胡漢民都避門不出,這是孫文手下高層們的景像,一點都看不出有什麼大興奮。


而孫文自己溜回美國,面臨的是一堆華僑跟他討債,因為他先前發行「革命股券」,又讓致公堂抵押會所,現在全炸掉了,於是他只能一邊躲債,一邊打工度日,如果沒有剛好有別的事發生,他的革命事業就此完蛋了。


這個「別的事」就是被課本輕輕一筆帶過的「保路運動」,這個保路運動才真的是讓全中國「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最後推翻滿清的關鍵,日後會再詳細說明,本文是講「烈士」為主的,就先不多說。


又有一說,包括我的老師柯文哲教授上課常說的,他認為「黃花崗拿200人打兩萬人,雖然乍看很腦殘,但知識份子的犧牲鼓動了全國人心」,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可以聲援孫文的說法,但事實上呢?


後來武昌起義,黃興趕往武昌協助黎元洪,擔任「戰時總司令」,他在都督府前廣場向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和南京陸軍第四中學的學生演講,聽講的軍校學生總共約400人,黃興講完後舉手敬禮,現場所有人都很疑惑為什麼他只有三根手指。


黃興正是在黃花崗之役中被槍擊中右手兩指,之後在香港手術截肢。這群聽講者可是「知識青年」,卻連黃興少了手指都不曉得,更別說一般人了,也別說黃花崗對他們有何影響力──他們根本不知情。


各位請記得當年沒有CNN,更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甚至連全國性的報紙都沒有,就算有報紙,也只是革命黨辦的才會報導,更別忘了當年全中國絕大多數人是文盲。孫文所寫的全國「風雲因而變色」,純屬阿Q。




接下來,就不要一直集火砲打孫文,下篇來講孫文以外的革命「烈士」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