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的原文「The Help」的意思是(黑人)家傭,故事顧名思義以黑傭為核心議題,中譯成「姊妹」,大概怕翻成「黑傭」的話國內觀眾會沒興趣吧XD

我很早就注意到這部片了,因為在美國這部片票房表現出乎許多人意外的好,以一部小製作電影,討論一個嚴肅的議題,又沒有什麼大牌演員,竟然雄霸了票房冠軍好久,當時看片段也不知所以然,直到看完全片後,才恍然大悟,引述一位美國影評人的說法:「只要你給觀眾的不是垃圾,他們自然會花錢進場看電影。」

這邊又要再說明一次,美國所謂的「小製作」是2~3000萬美元,以「姊妹」來說,它的預算是...噹噹,2500萬美元──不多啦!就差不多是「賽德克‧巴萊」上下集總預算──這就是「小而美」的「小製作」電影囉!

言歸正傳,其實中譯為「姊妹」倒也把故事的另一層面突顯了出來,在全片中黑傭的議題是最明顯的,但是故事所觸及的,卻還落在黑傭以外的人之間,黑傭被集體歧視是很明顯的,但是白人女性之間的互動,也在片中描繪的入木三分。

故事一開始就將整個社區的情況闡述的很明白,主角的女性友人都出身高貴,家有家傭,早早就結婚,嫁給體面的老公,她們的功能就是在社交場合上擔任老公的附屬品,以及生小孩,除此之外,既不用工作,也不需要做家事,每天閒閒的當「貴婦」,她們的精力無處發洩,就在搞一些「小事」協會以及互相八卦中度過。

這樣的日子窮人羨慕,但是也讓她們癡呆化,社會認知與社區關係停留在高中女生的水準,整天想的就是幫人安排聯誼,或是排擠看不順眼的女生。

希莉就扮演著「霸凌頭」的角色,在學校裡總會有一群主流團體,裡頭比較早熟,擅察於觀色,有些小心機小聰明(但不見得有真正的智慧)的人往往成為群體中的核心,她發號施令要每個人做什麼,或是要大家排擠她討厭的人,大家就照辦,畢業後出社會,每個人越來越成熟以後,這種現象就漸漸消失了,但在「姊妹」所描繪的貴婦社區中,卻仍然由希莉稱王。

當然希莉能稱王也有她的原因,在一開始,有點不婚主義的主角與朋友們餐敘,其中有人「白目」的提到結婚的事,當場就被希莉踢腳警告,要她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希莉在所有人之中,的確最聰明,也最會應變,但這樣的能力,在要求女性只是花瓶的環境中無法有正當的舒發,於是發展成了愛控制人、小題大作、排斥異己的扭曲性格,其實想想也是相當悲慘的。

而黑傭愛比提的僱主李佛太太伊麗莎白,則是太年輕就在社會的要求下結婚生子,其實根本就還沒有準備好要養育小孩,又因為個性軟弱,希莉要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即使她老公不想另建黑傭專用廁所(歧視象徵)她也要照辦,即使她明明不想解雇愛比提,明知女兒很需要愛比提,只因希莉下令,她一句話都不敢吭,完全沒有自我,從某方面來說活得比黑傭還不如。

女主角的母親亦是如此,一開始她只會一直逼女兒相親結婚,又絕口不提老家傭為何被換掉的事,讓觀眾以為她也是個令人厭惡的、充滿老舊偏見的人,但隨著最後秘密揭露,才知道原來她母親本來也是善待黑傭的一方,只因無謂的虛榮和社會的壓力一時犯下大錯,事後後悔莫及。

到最後,原本老是用社會一般價值觀去逼迫女主角的母親,反而成了她最大的支持者,還對她說,感謝她將勇氣帶回家族中。

而另一個白人女性重要角色西麗亞,則是「被霸凌」的對象,只因希莉討厭她,就把她隔絕在社區小圈圈之外,全面排擠她,看到她來了全部的人還要裝消失,真的既可惡又滑稽。

西麗亞一開始顯得很「白目」,看起來好像腦袋有問題,之後才漸漸發現她率直可愛的一面,她很開心的把黑傭當唯一的好友,很獨立的自己殺雞、挖土,和鎮上的其他女性的確截然不同,頗有新女性風範,然而,西麗亞雖然住豪宅,不用工作,有個全心愛她也支持她的老公,卻還是過得很苦惱,因為鎮上所有人都排擠她,讓她除了自己的黑傭以外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這部主題是黑傭的片子,我卻花了大半篇幅在講白人的部分,因為黑人的苦難容易明白,但片中額外的微言大義是,在一個不平等的偏差環境中,即使是佔優勢的一方(白人),也同樣受到相當的損害,一樣活在不自由的牢籠中,女主角最後也犧牲了感情與朋友,而即使是自以為優越、張牙舞爪到處恐嚇人的希莉,也得永遠活在害怕秘密洩露的恐懼中。

而片中也直接間接透露出相當多僱主與黑傭間包容與情感的一面,如女主角一家與其老傭,其實有著深厚的情感;愛比提疼愛她照顧的小女孩,甚於小女孩的親生母親;黑傭米妮橫遭希莉欺侮並開除,她的原主人希莉的母親反而站在她那邊嘲笑自己的女兒,以致於被送進老人院;黑傭訴說主人為了她上班方便,竟然買下了她上班需途經的農田等等事蹟。

這些小故事,在在顯示儘管社會環境再扭曲,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最真摯的情感,而這些善良的人彼此扶持,比階級壓迫還能產生更多的回報,西麗亞並不把黑傭米妮當傭人,一開始米妮還三令五申的「教育」她不可如此,但最後她們真誠的互相扶持,真的成為好「姊妹」,幫助彼此都克服了人生中最大的困難。

很可惜的一點是原著《姊妹》一書其實成書於2009年,而非故事背景的1960年,也就是說,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女作家在1960年寫書幫黑傭發聲,這本書是現代寫成的,因此書中的書並不存在,但我想並無損於整個故事的啟發性與價值。

最近松島菜菜子主演的日劇「家政婦三田」相當受歡迎,很多日本觀眾覺得三田這樣的家政婦「很酷」,但是如果對比「姊妹」中的黑傭工作情況,恐怕會大吃一驚,而最近台灣發生外派人員虐傭遭起訴,看過「姊妹」以後,或許更能明白是什麼樣的人才會虐傭,這樣的人值不值得同情,以及明白為何美國對虐傭的深惡痛絕,是其來有自。

最後來談談原著,《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花了6年的時間寫成第一集,她的作者經紀人投稿了12家出版社全數被退稿,這個故事很多朋友可能已經很熟悉;而《姊妹》也不徨多讓,它也是作者Kathryn Stockett的第一本書,花了5年的時間寫成,結果被60個作者經紀人退稿......

在歐美,作者很少直接投稿出版社,而是經過作者經紀篩選,接受為客戶後予以輔導,再由作者經紀去向出版社推銷他們覺得有商業價值的作者,出版社很少直接接受作者來稿,因為投稿實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全看。

JK羅琳是過了作者經紀那關,卻被出版社退稿,Kathryn Stockett則是連作者經紀的第一關都過不了,直到第61個才願意接受《姊妹》。但《姊妹》出版之後,銷售500萬本,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雄踞100週之久,改編電影後,全球票房2億美元。

很難想像前60個作者經紀人為什麼會忽略這本書,就像前12個退稿《哈利波特》的出版社現在是否很後悔呢?或許他們錯過這兩本暢銷書的原因就是太商業化看待一切,注重諸如知名度、話題性、出書快等譁眾取寵的特質,忘了「只要你給讀者的不是垃圾,他們自然會花錢進書店買書」這樣的市場也是存在的。


故事性:95

娛樂性:90
故事主題雖然嚴肅,但趣味橫生,很多會笑到捧腹的段落

啟發性:98

聲音及影像表現:89

總評(非平均):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