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文青與艾瑪‧華生迷必看的電影啊!
怎麼說呢?先從艾瑪‧華生迷的部分說起,話說艾瑪‧華生還在演一年級的妙麗時我們就在看她的電影了,當時她還是個小小孩──不知不覺間,她已經長這麼大了,換句話說就是咱們不年輕了,真是另人傷感──當哈利波特演了這麼多集以後,我怎麼看她都像妙麗,她上一部戲在「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裡頭,演個被夢露搶了男朋友的小配角,出場只有一下下,在那部片中,她看起來還是...就是妙麗。
但在這部片中,不知是她的演技又更進一步,還是導演的功力加持,她一點都不像妙麗了,而展現了艾瑪‧華生全新的一面,以前妙麗的很多習慣動作與特別的講話方式都消失,整個人融入了這個美國女孩的全新角色,更棒的是,雖然改頭換面,但是卻跟以往一樣的亮麗動人,所以,如果你是妙麗迷....艾瑪‧華生迷,千萬別錯過這部片。(除非你受不了可愛的艾瑪跟別人接吻:p)
這部片也還真的非艾瑪‧華生不可,以往這類中學校園片,免不了是請超齡的演員來演出,艾瑪‧華生當然也是超齡,她高中早畢業了,不過她卻剛好是娃娃臉,看起來就像高中生,所以就少了那些不自然的感覺。而片子開頭最畫龍點睛的一段,就是在片頭主角的灰暗學校生活中,到了球場,艾瑪‧華生飾演的珊一出現,突然整個世界都亮起來的感覺,這點同齡女演員中也只有艾瑪‧華生才有這樣的亮麗,「新蜘蛛人」的艾瑪‧史東也一樣聰明伶俐,但論第一眼的亮眼度就略遜艾瑪‧華生一籌了。
那麼又為什麼是文青必看的電影呢?
有文學、有音樂、有愛情,有人生的迷惘,有不能出櫃的同性戀情,還有嗑藥、有霸凌、有精神問題.....一整個就是太文青了對吧。
這種青春校園片屬於較低成本的小製作,所以許多國片也往這樣的片型發展,但常常「為賦新詞強說愁」,或是「小題大作」,主角成天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許有人覺得那就是青春,再加上一些大人認為少年會做的蠢事,就叫青春校園電影了,看了總覺得少了什麼。
直到看了這部「壁花男孩」才明白,原來青春校園電影的題材是青春的,但電影卻可以是成熟的,年輕的主角正在探索自我,但電影卻可以給予哲理,可以有會心一笑,不一定只是低級趣味。我想國片的同類型片型的編導們,或許可以好好玩味這部片,應該會得到很多啟發。
「壁花男孩」是改編自同名原著,英文名「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是原作者兼導演(難怪改編的那麼好)在寫另一部根本無關的作品時,突然寫出的一句話,寫了以後,他靈光一現,覺得他應該寫一個就像這句話這樣的男孩的故事。
「Perk」是特殊技能的意思,「Wallflower」指在人群中不擅長社交,無法打入群體,只能在旁邊看的可憐人,也就是「壁花」,原文名的意思是「當個壁花的特技」。當作者想到這個題目,他就揉合了自己高中的經驗與所聽到的校園八掛,寫成了這部故事,小說以書信體寫成,推出後很快在青少年之間火紅,所以「壁花男孩」也算是一部YA小說。
YA小說也可以很有深度的,不是只有孤僻女老是能與全校最帥風雲人物交往這種戲碼。
整個劇情可以用「大題小作」來形容,看似很尋常的學校生活,到最後會發現人人都有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是狗血連續劇大概早就把這些題材發揮成天下大亂,如果在推理片中大概都成了殺人動機,但是真實世界中,每個人卻是學會走出過去,努力成長,找到自我。
艾瑪‧華生飾演的珊,父母離異又再婚,但她覺得沒什麼,她在主角眼中看起來完美無瑕,一開始只看到她妙語如珠,精力充沛又善體人意的一面,隨著劇情發展,才漸漸得知她卻有著幼年就與成人「不正常交往」,又因自信心不足而濫交的過去(和現在),因此老是覺得自己很微不足道,什麼都做不到,最後在主角的幫助下,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學,也走出了幼年的陰霾。
珊的無血緣哥哥看似歡樂,但也一樣面臨不可克服的困難,而劇情進行到最後,會發現主角並不是普通的壁花,他的問題有幼年種下的深遠原因,他一直試圖克服它,想盡量正常的過日子,但到片末終於發作,但也終於走出了它的陰影。
於是,全片中,我們看到每個少年少女,雖然青春無知,卻很努力的想以成熟的方式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在彼此扶助下,渡過難關,找到自我,克服障礙,就像從隧道中穿出,面對康莊大道一樣。
沒錯,隧道,片中最有藝術性的兩幕,就是主角群們兩次開車經過隧道,第一次艾瑪‧華生好像女神,第二次則是片末雨過天青的歡樂,同時播放的音樂是大衛‧鮑伊的「Heroes」,迴響著歌詞「我們可以當一天的英雄」(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
每個平凡的人,都可以當一天的英雄。
P.S. 是故意的嗎?女主角是妙麗,男主角則是「波西傑克森」裡的波西傑克森XD
P.S.2 因為是描寫1990年代,所以主角們燒歌給朋友都是用錄音帶,還會在錄音帶透明盒的背紙上寫上歌名列表,中學時代真的就是這樣錄歌的啊,真是懷念。
故事性:92
娛樂性:88
啟發性:90
聲音及影像表現:88
總評(非平均):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