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馬往南擴張的過程,與薩人有三次羅馬薩人戰爭,數十年的爭戰,第二次羅馬戰爭中,薩人的指揮官伍樂想出一個詭計,他領軍來到考谷,派士兵散布假消息,稱薩人要攻打羅馬的盟邦光城,羅馬連忙派兵前往救援盟邦,因認為事態緊急,打算抄近路,途經考谷,伍樂早就設下埋伏。

羅馬大軍經過考谷中的一處險峻山溝時,薩人以巨木巨石堵住道路,待羅馬人進入後又堵住退路,使得羅馬大軍完全困於谷中,只好設立野戰堡壘,羅馬軍無法脫困,但薩人若要強攻也會死傷慘重。

伍樂一時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就寫信問人在大後方的父親,父親回信說:「禮貌地把羅馬人全放了!」

伍樂接到回信,想說老爸在說什麼啊!好不容易才用計抓到羅馬大軍,哪能輕易放掉,正在滿頭問號,他父親又追加一封信說:「如果你不想放了羅馬人,就把他們全宰了,一個不留!」

伍樂心想,老爸真的是老糊塗了,才說要全放了,又說要全殺了。

伍樂的父親很了解兒子,知道他一定搞不清楚,連忙出發,親自趕來戰場向傻兒子解說:

「抓到羅馬人,羅馬自知戰敗,卻禮貌地把他們全放回,這樣羅馬人就會覺得欠我們人情,這是上策;

要不然就把羅馬人殺光,他們損失了兩軍團,要很久才能恢復戰力,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跟我們作對,這是中策;

千萬不要採取介於兩者中間的行動,不然羅馬人保存戰力回去,卻心懷恥辱仇恨,一定回來雪恥復仇,那是下策!」

伍樂還是不聽老人言,他覺得殺光光實在太殘忍了,禮貌的放走又太沒面子了,真的不能用中庸一點的作法嗎?於是決定接受羅馬投降簽下和約,把羅馬人放回去之前,還要羞辱他們,逼他們從牛軛下面鑽過去,相當於韓信的跨下之辱,果然羅馬人回去以後引為奇恥大辱,非得復仇不可。

而且羅馬還不認帳,說和約沒經過元老院,不算數,只認羅馬需要派人質給伍樂,伍樂抨擊羅馬說話不算話,但也只能收下人質,隔年,羅馬就趁機出兵進軍人質所在的光城,逐走薩人守軍解救了人質,薩人聞訊前來,與羅馬野戰決戰遭到圍困,只好投降,這次換羅馬逼薩人從牛軛下鑽過去,回報當年的恥辱。

這不只是單純的冤冤相報小故事,而是象徵著整個羅馬薩人戰爭的戰略形勢轉變。

321BC的考谷之辱後,羅馬還有一次對薩人的大敗,315BC的拉圖雷戰役,這兩場戰役之間,薩人若與羅馬全面談和結盟,還可平起平坐,若想要全力殲滅羅馬,也還有機會。

但是兩次敗績後的羅馬,生聚教訓,全面吸收薩人更具靈活性的連隊戰術單位,此後薩人對羅馬再無優勢,第二次薩人戰爭後羅馬於義大利中部締結強大軍事同盟,於第三次薩人戰爭故意找碴開戰,最終薩人只能在不平等條約下成為羅馬盟邦,逐漸遭同化消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羅馬 歷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