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系列文章原本刊載於想想論壇,此處為純文字版,完整圖文版請至想想論壇閱覽)


前文提到美國因為財政與經濟問題,遍地都是起義、抗稅暴動,當鄉民們起義,美國的中央,也就是《邦聯條例》下的大陸議會,幾乎什麼都不能做,因為他們連募兵組織軍隊的經費都籌不出來,於是麻州乾脆自己行動,找了125位商人募集6000英鎊,又找來前大陸軍將領班傑明‧林肯將軍來主持軍事,這個林肯將軍對抗英軍時雖然搞得灰頭土臉,在查爾斯頓全軍被俘,但對付起義軍卻綽綽有餘,很快摧毀有組織的抵抗,只剩四處的零星遊擊。

傑佛遜當時正在法國當大使,他聽到起義的消息以後,或許是法律人性格使然,竟然說起義沒什麼不好,他好像事不關己的說道:「民主之樹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以暴君與愛國者們的鮮血來重獲新生,這是個自然過程。」

但是華盛頓的反應就不同了,日後的維吉尼亞州州長亨利‧李(Henry Lee)請華盛頓重出江湖,施展他當年平息新堡兵變的影響力,他回信表示:「您說要施以(我的)影響力來撫平麻州的紛擾,我不知道要到哪找這樣的影響力,又或是真能找到的話,這也不是這些失序的正確解藥。影響力不是政府,我們應該有個能保障我們生命、自由與財產安全的政府,不然我們馬上會看到最糟的後果。」

就像華盛頓一樣,麻州起義後,許多人都開始認為需要有一個中央政府,而有些原本不支持聯邦黨主張的人,也轉向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中央力量。

聯邦黨人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積極活動,1786年9月,亞歷山大‧漢彌爾頓、詹姆斯‧麥迪遜、愛德慕‧藍道夫,與約翰‧狄克遜等人在安那波利斯會面,討論強化邦聯為聯邦。但是,這次會議只來了中部各州的代表,新英格蘭各州抵制這次會議,南方各州也沒派代表來。只能決議之後到費城再議。

原本費城的第二次會議,大概下場也不會好多少,不過這時麻州發生起義,改變了許多人的想法,於是有12個州都派了代表來,只有羅德島州拒絕參加,不過代表們姍姍來遲,1787年5月14日,才來了2個州,25日,好不容易才湊足了7個州,29名代表,到最後,總共會有55名代表參與美國聯邦的組成。

代表們在費城的賓州州廳開會,這個大廳,日後會被稱為「獨立廳」。

雖然這些代表們很都都曾擔任大陸議會的議員,但曾參與過《獨立宣言》與《邦聯條例》的人,55人之中卻只有3人:班傑明‧富蘭克林、羅傑‧雪曼、羅勃‧莫里斯。更矛盾的一點是,55人之中,大多數在1776年時,站在反對發表《獨立宣言》的一方,現在,他們卻是美國建國的基石。

其中,最舉足輕重的自然是富蘭克林,但是他年事已高,儘管還是經常發表智慧無比的名言,或是冷翻天的冷笑話,但是很多時候他得寫下來,請人幫他朗讀。

而有幾位重要人物不在場,包括:

湯瑪斯‧傑佛遜,日後美國第三位總統,如前述,正在法國擔任大使。

約翰‧亞當斯,日後美國第二位總統,他正在英國擔任大使。

約翰‧漢考克,正在麻州處理棘手的麻州事務。

山謬‧亞當斯,他對中央政府抱持懷疑態度。

而華盛頓也從退休狀態中重出江湖,來到這次大會,華盛頓的出席,帶來這次會議所需的權威感與合法性,當他抵達時,人們仍稱呼他「將軍」,但很快的,他的稱呼就成了會議的「總裁」(president,與後來的「總統」同字)。華盛頓在整個會議過程中鮮少發言,但是他的冷靜主持,讓這場艱難的會議得以順利進行。

會議中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詹姆斯‧麥迪遜,日後美國第四位總統,他的重要性不僅是因為他日後當到總統,也不僅是因為他是聯邦黨人,更重要的一點是,只有他做了最完善的會議記錄,讓後世能很清楚的知道美國聯邦誕生的過程,他仔細聽每句發言,儘可能全部寫下來,總共記錄了600頁,為可說是人類史上最有參考價值的一次會議留下了最完整的記錄,可說是對歷史貢獻卓著。

我們對華盛頓、傑佛遜、亞當斯比較熟悉,他們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初就很活躍,但是大部分台灣人對麥迪遜比較陌生,到紐約旅遊,麥迪遜廣場是必到的景點之一,在那邊拍著名的熨斗大樓,卻不曉得為何要紀念他?其實麥迪遜在美國的建國階段,影響可說十分巨大,這篇提到他做會議記錄的貢獻,接下來他還會在聯邦組成與制憲過程中,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蘭可 的頭像
    普蘭可

    明騎西行記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