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人會將艋舺與海角七號相比較,其實我覺得兩者性質是有所不同的,海角七號是一個很難用一句話說明的故事,一定要看完才了解那麼多條線的故事加總起來編織成了什麼,但艋舺算是個單線的故事,但是,從這單線裡頭,表現出無數隱藏的細節。


艋舺的故事其實相當單純,就是一個「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故事。其實我第一時間是想與郭富城主演的「江湖傳說」相比較(而非海角七號),「江湖傳說」中,郭富城飾演的主角因為一雙鞋子進了江湖,最後也是「總有一天要還」,當時看了相當有感觸,但武俠的背景畢竟是在架空的世界,總有點隔靴搔癢,艋舺相較之下,背景與人物都更真實,也更讓人震撼。


說起來,武俠其實跟黑道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見面問你「師承誰屬」,相當於是「大哥是誰」「哪條道上的」,碰到無名小卒「武林中沒聽過這個人」,其實就是「道上沒這號人物」,屬哪一派哪一幫哪一會的,這些幫會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黑道,武林上的規矩,其實就正是江湖上的規矩,更別說各種切口,江湖道義恩怨仇殺、「金盆洗手」等等,都是武俠小說家參考真實世界的黑道幫會生態轉換過去的。


但是武俠的世界到槍械大量普及後嘎然而止,真實世界的江湖也是。




其實艋舺有很多細節十分有意思,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帶到電視正在播蔣經國的演講,真是一時百感雜陳,不禁心想:沒經歷過「蔣總統」年代的年輕一輩朋友們是否能體會這樣的感受呢?而當年風風火火的「一清專案」,20歲以下的朋友們又豈會有印象?


有些舊時代的事物是有延續性的,如「少林武功蓋天下,出名傳統武功藥」廣告打得夠久,全場都看得懂這個梗,但是片中人物想看的電影,成龍「A計畫」或許大家都知道,萬梓良「大頭仔」可能就被遺忘得差不多了。那真是個古老的年代。


就如片中所演出的,那是個舊時代的最後時光,在那個舊時代,馬如龍所飾演的GETA大哥,諄諄告誡下一代說槍是邪惡的,是下等人才用的武器,高貴的人要用刀來戰鬥──如果說「阿凡達」在形式上看起來像「末代武士」,艋舺則在精神上更像「末代武士」。


用刀來戰鬥不僅只是武器的選擇,也代表著整個文化與生活方式,就像春秋時代的戰爭儀式性質極重,用刀械近身互搏很難脫身,因此要為自己的行為負更多責任,於是小鬥不斷,但大哥之間關係良好,黑道之間來往憑是儀式性的「人情義理」,雙方依據實力推讓,不輕易開殺戒,真鬧大了大頭會來「喬」定的「春秋時代」。


但台灣在一清專案之後,由於大量黑道高層入獄,倫理大亂,加上槍械普及,以往大哥的威嚴無上,現在隨便一個不要命的小角色都可以成為槍擊要犯,甚至小弟有機會隨意殺害大哥,於是黑道就進入了「戰國時代」,以往的傳統再不復返。


劇中的反派,王識賢飾演的「瘋狗」文謙,正是在獄中體會到這樣的時代變化,他認為這就跟滿清在列強船堅砲利下必定要近代化一樣,是不可違逆的風潮,逆著時代潮流,必然會被摧毀,必須要及早順應才是正道,文謙雖是反派,但他所想的,能說不對嗎?


而文謙人稱個性火爆瘋狂,MASA大哥認為他對親人遭辱絕不會善罷干休,但他出獄後卻並未提起報仇之事,他之所以計畫殺人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更高遠的計畫,他並不像許多黑道仇殺片中的反派瘋狂殺手,而是有所思考,這也是艋舺一片中的特色,劇中其實沒有絕對的壞人,雖然彼此慘殺相當殘酷,但是站在文謙,或是阮經天飾演的和尚的角度來看,又何嘗能呵責他們的選擇?


於是時代的風潮吹向黑道的末代武士,傳說中以木屐空手奪白刃的GETA老大果然了得,刀光劍影下擊敗群敵,但一發子彈就讓他斃命。真實世界不像「阿凡達」,沒有伊娃召來眾生打倒槍械,世界從此四分五裂,劇情也一路急轉直下。


很有趣的是,相較於片頭500人大混戰的大場面,片末只有2個人的對峙,卻是全戲張力最高之處,在這樣的劇情安排下,其實很容易就變得濫情狗血,拿捏不當甚至會變成搞笑片,但不得不誇讚阮經天與趙又廷,以及豆導的指導與運鏡,以及很重要的一點,陳珊妮的配樂,演員的演技與配樂讓觀眾深深體會到他們的痛心與無奈,對峙的緊張,以及情義崩解末日般的氣氛,真是全片畫龍點睛之處。(不過最後的櫻花視效就有點多餘,雖然不到扣分的程度就是)


其實全片所有演員的表現真的都相當精彩而且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阮經天與趙又廷這兩位演員在電視劇中的表現,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但阮將聰敏而內心複雜的角色表現得相當好,趙又廷也將單純重情義而渴望父愛的蚊子演得極有說服力。


鳳小岳演出的平時裝氣派,逞兇能打,但遇事其實會躲到秘密角落的公子哥兒角色志龍,蔡昌憲平時唱歌主持一副傻好人樣,戲裡活脫脫是個精練打手,也都十分有亮點。


馬如龍簡直就是這類黑道大哥角色的最佳人選,而浴帽炒菜時的表情真是經典;王識賢飾演文謙的狠辣,真是讓人望而生怖,演技比起「流氓教授」時又更精深了;陳漢典飾演的狗仔孩真是又壞又賤到讓人真想扁他。


而最讓人驚豔的角色莫過於豆導親自飾演的「灰狼」,真不愧是演員出身混過黑道又兼任導演的豆導,一入鏡活脫脫是正牌的外省掛大哥出現了一樣。


如果要挑演員的表現哪裡較弱的話,那大概就是女主角小凝了,實在有點沒存在感...(是說,這部戲正牌的「女主角」其實應該是鳳小岳?XD),而志龍的小女友小惠也同樣沒什麼存在感,大概黑道始終是個男人的世界的關係吧?




話說,許多對艋舺這部片的批評是「鼓勵黑道」,這些批評者或許沒把片子看完,最後故事的結局訴說著每個人都「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的悲哀道理,豈有任何鼓勵效果可言呢?看完艋舺還會「因此想去當黑道」的大概是絕無僅有(的天兵)吧...


還有另一種批評,是以「知識份子」的態度鄙夷為何要拍「那種人」的片,什麼叫「那種人」?其實看專訪可知趙又廷所飾演的角色正是導演鈕承澤的親身經歷,所以豆導就是「那種人」,那豆導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從一個演員,到導演,到成為創業者創立公司,「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獲金馬獎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如今拍出票房更加成功的「艋舺」,當然多數道上兄弟沒有這種成就,但以狹隘心態批評他們的「這種人」也一樣沒有,豆導跟「這種人」比起來,哪種人比較「高級」呢?


片末字幕寫著感謝林小明,原來這位林桑正是一位道上大哥,也是豆導的老友,他為了協助艋舺的拍攝,派出了500名兄弟當臨時演員,所以才有了片頭那一片人海的大拓堵場面,可說國片中空前的場面,可惜林先生已經過世,無法親眼見到艋舺完成,無論是黑是白,單以成就了這段場面的壯舉來說,林先生的行為是非常可佩的,也是可敬的──同樣是支持一部電影,憑一枝筆寫影評及推薦,有辦法讓500個人進戲院看電影嗎?恐怕是力有未逮。


另外一種批評則來自於「髒話過敏症」,我最近重看了射鵰英雄傳,裡頭有段描述柯鎮惡用一堆難聽至極的髒話辱罵黃蓉,只是沒把那些話是什麼一一明寫,其實該有髒話的地方本來就得要有髒話,金庸都如此,好萊塢電影也如此,海角七號如此,艋舺自然也是如此,就好比恐怖片總要見血,如果把血都弄成白色或都和諧掉那能看嗎?如果有人見了血就會昏倒,看到肚破腸流會吐,那只好別去看太驚悚的恐怖片,改看迪士尼卡通,這不是片子不好,是個人體質不適合。




故事性:91


艋舺一片,一開始相當陽光、有趣,笑點不斷,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越來越陰暗、沉重,讓觀眾即使沒有接觸過黑道,也完全能感受到那種誤入歧途的感覺,整體的節奏掌握得相當好,雖然故事單線,卻能不著痕跡的敘述許多人物的過去細節。


娛樂性:96


前半段每過幾分鐘就會笑翻天,而武打部分招招到肉又不會顯得零亂,相當有看頭。


啟發性:93


故事中每個角色栩栩如生,思考不同人的角度可以得到相當多不同的體會。


聲音及影像表現:90


運鏡流暢、色彩繽紛,演員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口條也相當專業自然,沒有一般國片那種話劇或電視劇的感覺,大腕的視效效果比海角七號時進步了,但許多地方仍然看起來假假的。配樂完全達到烘托全片氣氛與張力的效果。


總評(非平均):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