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伊朗即將進入新的時代,不論未來是變好還是壞,或許我們趁這個時候來認識這個黑格爾於《歷史哲學講義》中將其前身波斯稱之為「初史人」的古老文明帝國殘影
過去大家都稱為波斯,現在稱呼伊朗,始於最後一個波斯王朝巴勒維王朝的開國君主禮薩汗,他認為:波斯是西方帝國主義殖民者叫的,我才不用!我們自己都叫自己伊朗!以後大家要叫我們伊朗!
過去是都「自稱」伊朗沒錯啦,但是伊朗是什麼意思呢?伊朗的意思是「亞利安人的地方」,亞利安人就是希特勒自認為是的那個亞利安人,啊哩,希特勒怎會認為自己是伊朗人?
是這樣,曾經有從黑海北岸到裏海北岸這一大片草原中崛起的一支民族,因為發明了馬拉戰車,而在上古世界大殺四方,往歐洲一路殺到大西洋海岸去了,往南分兩支,一支前往征服印度,就是吠陀文明的吠陀人,一支往西征服了伊朗,再繼續打到土耳其去,使得歐亞大陸大片地區,都布滿了這群人,這就是亞利安人,因為這樣的關係,後來語言學家發現奇怪,歐洲跟印度隔那麼遠,怎麼很多語言的詞彙根源和語法很類似,原來是同一語族,稱之為印度歐洲語族,簡稱印歐語族
這個印歐語族到處征服,都是各地的統治階級,他們自認為是「亞利安」,是啥意思?就是「光明 榮耀 美麗 高貴」的人,那你就秒懂「光華 榮華 華麗 華貴」,是的,亞利安就是「華人」的意思
所以其實伊朗就是「華國」,但是古代伊朗人其實不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叫做華的國,歷代波斯帝國都是是認為自己是「萬王之王」是在所有國之上的支配帝王,自稱華國就跟自稱天朝上國的意思是一樣的,不可能自稱上國是認為自己是個叫「上」的國,當然「中」國也是一樣狀況
但是禮薩汗才不管,這是1935年的事情,我們知道1900年代梁啟超也幹了同樣的事,還寫下心路歷程:支那、震旦是外國叫的我才不要,雖然我也知道很可恥(貽譏旁觀),還是要叫做「中」國!
中、華就這樣相互呼應,兩者的奇妙關係還不只於此,因為被稱為「初史人」的歷代波斯帝國,其先河,米底Medes,意思就是「中」,米底的形容格就是Median,跟中位數的英文完全一樣,這當然是因為印歐語系同字根的緣故,米底發展成帝國,架構由波斯繼承,所以可說波斯是「中國」
波斯帝國歷史上就是在歐亞大陸貿易路線中央匯集地帶,真真正正是歐亞大陸的文明薈萃的中央地帶,不像震旦是遠在東亞、不知世事,所以波斯才更有資格自認為中,既華,又中,是真真正正的「中華」
為了讓大家很快了解複雜的波斯「中華」歷史,下方套用朝代觀念,你就一目了然,看到可不要嚇一跳,後面會詳細說明
********波斯「中華」朝代********
中朝
友朝
--馬胡入關--
白朝
英朝
薩朝
--阿拉伯大征服‧伊斯蘭化--
白衣朝
黑衣朝
突厥復華
清朝
窪朝
--蒙古西征--
戰朝
鐵朝
--衛道華國‧什葉派化--
純朝
罕朝
生朝
勇朝
--末代華帝國‧現代化-
邊朝
華教民國
******************************
米底起源於今伊朗的西北地帶,所以不意外的,他們把伊朗西北地帶叫做「中土」 Media proper,歷史友紀錄以前,無數中土部落就已經存在於中土數百甚至上千年,開始被記錄到,是亞述帝國因需要取得戰馬介入伊朗高原,那時不可一世的大帝國亞述看到這邊滿地都是小小的酋邦,聽到他們夜郎自大的自稱中土,應該會相當有趣
亞述是閃語族,雙方語言不同,但是亞述又加強了「中」的概念,因為亞述最終完全征服中土以後,進一步打通歐亞大陸貿易路線,使中土處於對外貿易中樞位置,以之命名為「中樞省」kār,後續又於伊朗高原建立好幾個省,日後,米底本來零散的部落,引進亞述制度建立統一軍制統一起來,趁亞述末年內亂起兵,聯合巴比倫反攻,一舉滅亡瓜分亞述,成立了米底帝國
米底帝國,可說是波斯的「中朝」,對應到東亞,還在春秋時代
中朝,就跟秦之於漢,隋之於唐一樣,只是下一個真正大帝國的前身,二代帝王舞槍王Astyages,女兒嫁到孱弱偏遠的波斯安善國,生下的外孫居魯士,竟然反過來擊敗了外公,接收了中朝的統制結構,還打敗了另一個華國──呂底亞也是華美的意思──消滅了巴比倫,波斯帝國成為首個世界帝國
但居魯士的天下也是到兒子就丟掉,被遠親大流士給篡奪,大流士為了要上推到跟居魯士有關係,一直往上找了祖宗五代,說居魯士與自己都共同源自先祖友心Achaemenes,而這位友心根本生平不明...
不管,後世就以友心來命名這個波斯,大流士應該很樂,居魯士應該會吐血,就估且稱為「友朝」,波希戰爭,包括馬拉松、溫泉關等等知名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友朝
(友心音譯為「阿契美尼」,但所有格就多一個字尾,結果變成「阿契美尼德」,這是為何我長期提倡應盡量使用意譯的原因之一)
友朝最後被馬其頓人,波斯「中華」認定的胡人,亞歷山大給滅了,可說「馬胡入關」,亞歷山大又繼承波斯的統制結構,之後則是塞琉古帝國承繼,持續馬胡統治。塞琉古就是「是白的」的意思,就稱為「白朝」
東亞的漢帝國從建國亂象中逐漸站穩腳步的同時,波斯的邊遠省有一支部落聯盟入侵,後來英文世界用邊遠省稱呼這個勢力,或音譯帕提亞
漢字世界有趣了,直到張騫通西域時漢帝國才第一次聽到這麼多世界各國,搞不清楚叫啥名,人家跟他說這帝國是英雄王創立的,英雄王朝,發音阿薩息,張騫「空耳」大筆一揮:「安息」,中文世界就出現了這麼搞笑的名字,安息帝國,不知道還以為死者國度......這不妨就叫「英朝」
英朝跟西漢的開始時間接近,滅亡時間也很接近,英朝滅亡的時候,東漢也滅亡陷入三國時代,可說命運有奇妙的連結
下一個波斯帝國是薩珊波斯,薩珊波斯是外人與後世叫的,薩珊帝王自認是「中華帝王」或是「中華與番邦的上皇(萬王之王)」,會叫薩珊是因為王朝先祖叫薩珊,所以不妨管叫「薩朝」。薩朝跟拜占庭龍爭虎鬥,時間剛好就是整個東亞的南北朝時間
東亞的南北朝可說其實已經把漢帝國成分洗得不見蹤影,因為漢核心文明除了東晉「衣棺南渡」一群外來統治者以外,北朝在胡人政權交迭、戰亂屠殺下,早就都是胡人天下,不過北魏卻進行「漢化」,導致後世分不清這些根本上都是胡人,唐朝的李家可能其實根本是拓跋鮮卑,堅稱自己是攏西漢人家族,隋的楊堅雖然真的是漢人後裔,但是家族血脈中早就與數不清的胡人聯姻漢人成分高度稀釋,而最後南朝又被隋滅了,「衣棺南渡」的最後遺跡也沒了
隋唐這個帝國系統,跟秦漢的第一個帝國系統,有根本性質上很大的不同,無獨有偶的,波斯也碰到同樣狀況,薩朝跟拜占庭的鷸蚌相爭搞出了漁翁,就是穆罕默德開啟的阿拉伯大征服,世界史從此進入伊斯蘭時代,波斯過去是祆教世界,往後會變成伊斯蘭教世界
阿拉伯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唐人稱之為「白衣大食」,時間就跟盛唐的期間差不多
之後阿拔斯家族起兵,建立阿拔斯帝國,唐人稱為「黑衣大食」,黑衣朝一興起就跟跟唐帝國在怛羅斯之役交手,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不久後唐帝國就陷入安史之亂
黑衣朝設立了國務卿,恢復波斯化的官僚體系,使得權力結構從白衣朝的阿拉伯王公貴族為主,又變回波斯的傳統「中華」官僚,黑衣朝又把地方權力下放給諸侯,這種下了分裂的因子,811~837年黑衣朝發生三兄弟以及叔叔爭位內戰,或可說「四王之亂」,大為削減了黑衣朝帝王權威,當黑衣朝開始衰弱,引進突厥奴隸兵想補強軍事能力,跟晉八王之亂引進胡人武力結果一樣,沒多久突厥武力就反客為主,可說是波斯版本的「五胡亂華」
黑衣朝逐漸分崩離析,波斯「中華」有約200年間各勢力迭起,幾個主要的有:
美善之子潔淨Tahir ibn Husayn開創的淨國
銅匠阿獅之子持踵(雅各)Ya'qub ibn al-Layth al-Saffar開創的銅匠國
神穩Saman Khuda所開創的穩國
布亞之子高貴(阿里)Ali ibn Buya開創的布亞國
穩國的突厥將領起兵打下阿富汗的加茲尼自立為王成立的加茲國
此外還有很多零星小國,可說是波斯版本的「五代十國」,時間上也剛剛好與震旦的唐末民變到五代十國有重疊
在震旦,五胡亂華跟五代十國被認為是天道淪喪,黃鐘毀棄,但是在波斯卻觀感相反,因為這時期波斯重新自阿拉伯統治中完全獨立出來,波斯文化也重新復興,反而是「恢復中華」,包括本是「夷蠻」的加茲尼也成為波斯文化重鎮,所以波斯史家又稱為波斯復興Persian Renaissance,所以不只不是「突厥亂華」,反而是「突厥復華」
塞爾柱突厥本來效命於前述的穩國,幫助穩國對抗也是波斯化突厥的黑汗國,但老闆穩國終究不支滅亡了,塞爾柱突厥就只好自力更生,一開始創業維艱,被海扁,躲到花喇子模,也就是阿姆河三角洲,花喇子模本意是「窪地」,因為為附近地勢最低處,當地加茲國的總督想招募他們來來打天下,不料陰謀洩漏遭加茲國暗殺,老闆又沒了,輾轉逃亡到呼羅珊,波斯「中華」認為極東之地,意思就是日出東方,所以可說是「日本」,或是同樣意思的「朝日鮮明」的「朝鮮」
塞爾柱突厥從「朝鮮」開始跟加茲國對幹,入侵波斯「中華」,一開始吃癟但終於打下「朝鮮」,還被那時已經傀儡化的黑衣朝認可為「朝鮮」國主,之後為黑衣朝北打拜占庭,南滅布亞國,扶著黑衣朝傀儡,塞爾柱突厥成為世界統治者,史稱塞爾柱帝國,塞爾柱部落名稱來自於創始先祖塞爾柱,突厥語純淨的意思,剛好又是外族,或可稱為「清朝」
「清朝」遇上西遼一路往西征服,與「清朝」打了卡特萬戰役,大勝奪取了窪地國,從此影響到包括東歐系的國家都認定東方國度叫做「契丹」
「清朝」的突厥奴隸兵窪地總督,山國的不死少主Anushtegin Gharachai,帶起了不死少主家族,其後人在「清朝」、黑汗國、西遼之間當「三姓家奴」虛以委蛇,默默壯大,之後反客為主,傳到擊者之子受頌征者,先聯合西遼滅了古爾國,又聯合西黑汗攻打西遼,再消滅西黑汗,一時成為統治波斯「中華」的大帝國,或可稱「窪朝」,當受頌征者發現「清朝」有意聯合西遼夾攻,大怒發動遠征
這位國王漢字世界變成叫做摩訶末,中文世界又給他多了阿拉烏丁的「名」,真是亂搞一通,這邊把他很長的全名分解來看:
Ala ad-Dunya wa ad-Din
是「提升世界與信仰」的意思,是代表統治者的稱號,相當於「聖教帝」,是不應該當名字翻譯的,所以「阿烏拉丁」(X)
Abul-Fath
意思是「勝利之父」,是給予開疆拓土帝王的稱號,跟前面聖教帝稱號一起,相當於「武帝」,這也不應該當名字翻譯
Muhammad
穆罕默德,被「空耳」成摩訶末,受讚揚的意思
Sanjar
征服者的意思,以上兩個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ibn Tekish
打擊者的兒子
這時候受頌征者又自找了一個麻煩,蒙古的鐵木真剛興起,派商隊過來,受頌征者懷疑是間諜抓起來,鐵木真再遣使來,竟然殺了使者,兩國相爭都不斬來使,鐵木真大怒召集大軍準備殺過來的時候,受頌征者還正對純朝發動遠征...
...結果遭鐵木真滅國,波斯「中華」進入蒙古統治時代,蒙古人稍後也滅了「清朝」,又滅了數不清的勢力,包括金跟南宋,波斯與東亞的「中華」都受蒙古統治
蒙古人在東亞那邊成立元帝國,波斯「中華」這邊成立伊兒汗國,這是漢字世界的寫法,旭烈兀(戰士)受蒙哥(永恆)汗封為伊兒汗,伊兒就是全人類的意思,也就是蒙哥封他為「人王」,要是叫伊兒汗國就是「人類帝國」的意思了,真是非常偉大......
在波斯「中華」的稱呼?這個汗國還是一樣直接就叫做「華國」。所以不妨就以開國旭烈兀/戰者命名為「戰朝」
戰朝到最後分崩離析,由也是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創立的帖木兒帝國取而代之,帖木兒就是鐵的意思,所以「鐵朝」
鐵朝分崩離析後,登場的,就是一手拉拔起什葉派,使得當前伊朗是什葉派中心的薩非波斯,名稱來自創立的核心組織薩非教團,薩非教團的名稱則來自創立者,來自聖城的純信,音譯薩非阿丁
純信接手其宗師於裏海西濱的教團後,改制為純信教團,這時還是遜尼派,也只是純粹宗教組織,子孫輩轉為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
到了純信的玄孫,開始想要「救世」,這就和世俗權力產生衝突,於是被黑羊汗國迫害,只好投靠其對手白羊汗國,再後兩代娶了白羊汗國公主,白洋汗國卻對薩非教團的紅頭突厥Qizilbash結合教團的精神戰力越來越感到恐慌,殺害教團領袖,於是薩非教團起兵,很快一統波斯「中華」,成立高度推動什葉派的薩非波斯,或可稱「純朝」
純朝的自稱是「衛華國」,這是因為遭蒙古入侵後,認為文明毀喪,只有「中華」是波斯文明、波斯語言、波斯政治制度受到保衛,文明高度完整一致的「衛道國度」,往後的波斯「中華」也延續這樣的自稱
紅頭突厥七部中的順部Afshar,旗下卌部Qirqlu建國時遷至「朝鮮」,奉命抵擋烏茲別克入侵,純朝末年,其中一個牧民家庭誕生了阿罕Nader,13歲喪父撿柴賣柴為生,15歲從軍,為擺脫窮困一路往上爬,當阿罕遇上阿富汗起義攻破首都造成的純朝崩潰,決定亂世起兵,不久成為驅逐阿富汗勢力的領袖,平定阿富汗後,又對外擊敗趁機入侵的鄂圖曼土耳其、俄國,收復「中華」失地,最後他召開草原大會,各地領袖一致同意他取代純朝皇帝,成為波斯「中華」的新皇帝,順部的罕皇Nader Shah Afshar,純朝至此滅亡,時間晚於金趙胤禛(雍正)過世一年
罕皇東征西討,還一路打到印度,但晚年越來越殘暴,將軍們朝不保夕,於是趁他遠征「朝鮮」時親信共謀叛變刺殺,死後帝國四分五裂
西南方庫德人分支拉克人Lak的生部落Zand曾遭罕皇擊敗迫遷與被迫從軍,罕皇即位時,生部落的王子凱Karim只是個普通騎兵,一窮二白甚至只能偷竊渡日,當罕皇遇刺,凱趁天下大亂回到故鄉起兵
當時波斯「中華」有無數大小勢力,生部的凱頂著恢復純朝的名義,一度成為其中最大勢力,統有西半領域,一邊與其他勢力交手,一邊與鄂圖曼土耳其、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戰,但是當凱皇過世,生朝就發生爭位內戰
紅頭突厥富部Bayat旗下勇部Qajar的古汪部Quwanlu在罕皇死後的天下大亂中起兵,卻遭罕朝擊敗,王子被捕慘遭閹割,此後人稱「公公」──他的稱呼本來是大人、長官的意思,但在此是指他是太監──不久連酋長都戰敗身亡,公公逃亡,被捉送給凱皇當人質,卻反而受到善待重用,當凱皇過世,公公率部起兵,先擊敗親兄弟統一部落,最終一統「中華」,成立勇朝
勇朝所處的國際環境已經是險象環生的18世紀末,19世紀更在英俄大賽局中成為夾心餅乾,慘遭瓜分,但是勇朝還是撐得比東亞的清帝國久,因此要受到清帝國碰不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考驗
勇朝末代皇帝是11歲的小皇帝,跟金趙溥儀同病相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勇朝慘遭英、俄、土入侵占領,人民對勇朝毫無期待,連英國也受不了跟個殭屍打交道,於是煽動勇朝唯一有軍力的單位哥薩克旅的將軍,來自裏海南岸馬贊德蘭人Mazanderani鞍部落Palani的禮薩汗,就是開頭創造現代伊朗國名的那個
禮薩汗的禮薩,意思是滿意,汗是他當上將軍以後才增加的稱號,所以意思是將軍的稱呼「大人」或「長官」,不應該翻到名字裡面,他篡位以後,不只把伊朗內外正式名稱都統一為「華帝國」,也幫自己選了個王朝姓氏,巴勒維Pahlavi,這個詞彙是上溯到曾與羅馬對戰的「英朝」的名稱,因為這位滿意皇,他要宣示跟英朝、薩朝兩朝一樣,英勇的對抗西方的侵略!前面說字源來自波斯帝國邊遠省,所以巴勒維王朝可以叫做「邊朝」
但是這位因為一次世界大戰上台的邊朝開國皇帝,馬上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考驗,慘遭英蘇南北聯合入侵罷黜,扶植兒子受頌滿意即位,也就是整個波斯「中華」的末代皇帝
戰後,宰相,勇部貴族出身的證者受頌Mohammad Mosaddegh想推動石油國有化,為害英美利益,1953年遭中情局發動政變推翻,「美戎英夷」竟然隨便可推翻「中華」政府,士可忍孰不可忍,波斯「中華」人民受到很大刺激,這引發後續一連串惡性循環反應,最終導致伊斯蘭革命,邊朝滅亡
於是,就成立了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正式名稱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
Jomhuri 譯為共和國,其實是人民、民眾的意思,所以就是
「華教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