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賞析 (2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時後林肯名列在「偉人傳記」之中,不過任何事總要經歷「建構──解構──再建構」的過程,林肯也一樣,打了勝仗勝者為王就是偉人?後來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見,譬如說南北戰爭死了那麼多人,只為了他的一句嘴砲,或是南北戰爭後南方黑人狀況並沒有變好,反而更糟,這也是事實,這些質疑算是「解構」的過程。

但解構過後,撤除了原本的神話,林肯的真面目也逐漸清晰,於是我們終於能感受到「如果不能人人自由,那麼我們都是奴隸」這句話的真正震撼力,150年後的今天,南北戰爭的英靈都早已飄散,沒再戰爭中死去的倖存者,也全都早已死亡,然而當初看似「腦殘嘴砲」的虛無漂渺信念,一路讓美國朝著平等自由與人權的方向跌跌撞撞的前進,雖然有時前進兩步退一步,但始終是逐漸邁進,到如今,這個信念終於成就美國是世界最強國,甚至美國現在也有了黑人總統。

南北戰爭從1861年打到1865年,在同一個時間,大清帝國也正在進行一場如火如荼的大內戰,那就是太平天國以及捻亂等全國各地蜂起的民變,美國南北戰爭導致數十萬人死亡,但太平天國等動亂則更甚,估計直接間接導致一億人死亡,許多長江旁的城鎮到戰後十幾年都還荒廢無人,但是這麼大的犧牲,卻沒有帶來任何正面影響,不像美國蒸蒸日上,中國卻是江河日下,滿清滅亡後更進入軍閥割據,最後淪落到專制共產黨政權手上,同樣是內戰,同樣死人,但結局差異甚大。兩者的差別,恐怕只在於信念之差。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什麼叫「爽片」? 話說近年來電影特效越來越進步,什麼爆炸、電腦特效輔助的武打動作等等的各種畫面效果越來越看到膩了,於是興起了一種「反樸歸真」的欲求,就是覺得不依賴特效,直接由人來表演的才叫真正的爽片,而符合這種要求的,莫過於跳舞類電影了。

話說跳舞電影有兩大片分庭抗禮,一是「舞力全開」(Step Up)系列,第四集將要上映,另一個就是今天的主題「舞力對決」(Street Dance)系列了。「舞力對決」的英文原名其實只是街舞的意思,不過片名到台灣來總是要變成四個字,這點大家都無奈的很習慣了。顧名思義,舞力對決系列總是以街舞的嘻哈風(Hip Pop)為主,不過都會加入其他舞種來個大混血,上回是混了芭蕾舞,這次則找來了拉丁舞的騷莎。

話說其實舞者的生命很短,年齡稍大就得退休,退休後若有編舞能力的轉任編舞者,但沒有的就只能失業了,所以美國跳舞選秀節目「你覺得你很會跳舞?」( 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的製作人奈久常在節目上呼籲,並設立舞蹈學校、基金會,以訓練有潛力的舞者並幫他們找工作機會,其中,當然包括他的節目本身也時常提供好的舞者曝光的機會,美國人連做節目都心懷照顧舞者的理想,哪像台灣只會幹鞋.....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首先我要再度對這個譯名發發牢騷,什麼「公主與狩獵者」,白雪公主的白雪都不見了,留下英文沒寫的公主是怎樣,還有克里斯漢沃的角色明明就是被派去追獵公主的獵人,獵人就獵人,翻成狩獵者有比較酷嗎? 真是不曉得在想什麼。

不過這就算了,因為比起片名,電影本身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最嚴重的自然是選角,真不曉得為何要找個暮光白雪公主,話說本來白雪公主的特性是「皮膚跟雪一樣的白,嘴唇像血一樣的鮮紅,頭髮跟黑檀木一樣的烏黑」,在某些版本中是「跟夜晚一樣烏黑」,在本片中則是「像烏鴉一樣烏黑」,但是咧,在這片之中,我很想再幫她加幾句:「表情跟魚板一樣的僵硬,眼神跟哈了草一樣茫,門牙跟兔子一樣大,而臉跟馬一樣長」最糟糕的是演技跟在暮光之城裡面一樣爛!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哇,15年了,MIB星際戰警第一集推出至今已經15年之久,當年50歲的湯米李瓊斯,在片中說「我老得做不動這工作了」(I'm too old for this)因而在片中飾演的K探員退休離開MIB(然後在第二集又被叫回來,一做又做了10年,真是虐待老人),15年後,65歲的他看起來真的是老到快動不了了,只好把棒子交接給..........年輕版的他!?

(這集裡頭J打完「金魚」以後說「連我都覺得我得做不動這工作了」,正是呼應第一集探員K的那句話)

只能說劇情設計實在頗有巧思,既然65歲老人湯米李瓊斯已經不再適合打打殺殺,那就找個年輕人來飾演年輕的K吧,「回到過去」的點子剛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國有很多愛情小說常常讓女主角「穿越」掉到莊園時代,大概是覺得當年的貴族紳士風範比較迷人,「黑影家族」則乾脆反其道而行,讓男主角成了吸血鬼被埋起來,來到現代.....說是「現代」,但劇中是1971年啊?

原來「黑影家族」其實是經典電視劇改編,同名的電視劇播出時間是自1966年到1971年,所以當年的確是來到「現代」,只是事隔40年又再度改編成電影,對我們來說又已經是「古代」了...

提姆波頓與強尼戴普是老搭檔了,而每次他們兩個拍片,也一定會拉上提姆波頓的情人海蓮娜波漢卡特,這樣就已經是很強大的基本班底;但是「黑影家族」當年紅透半邊天,很多明星「從小看它長大」,包括強尼戴普本身也是,而當此片開拍的消息傳出,身為劇迷的蜜雪兒菲佛立刻打電話給劇組,說無論如何都要出演,結果她就得到了女主人伊麗莎白的角色;再加上「王者天下」「007皇家夜總會」裡美豔又夢幻的伊娃葛林演女巫;「特攻聯盟」裡的「超殺女」Chloë Grace Moretz演女兒;連飾演管家的Jackie Earle Haley都是「守護者」裡的羅夏克;最後是搖滾樂團艾利斯古柏都尬上一腳(演他自己),全片真是星光閃耀無比。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愛重來」,一部改編真實故事的電影,不過又是改的跟原本的故事完全不一樣了XD,話說真實故事中的兩夫妻是因為堅信結婚誓詞的神聖性與虔誠的信仰所以最後沒有分開,但是電影如果這樣演的話,大概只能在「好消息」頻道上播了......

奇妙的是,電影版的「愛重來」,增加了很多元素以後,反而變得更具啟發性,也更催淚,怪不得在「復仇者聯盟」大軍壓境下,還有相當好的票房表現:預算3000萬美元,全球票房已經1.84億美元,真的是賺人熱淚也賺人的錢啊XD

全片的靈魂人物自然是女主角瑞秋亞當斯,她在「福爾摩斯」中有很亮眼的表現,可惜第二集一開始就被「賜死」了。在本片中,瑞秋亞當斯完全發揮了她甜美可人的特點,把失憶五年因而對一切感到困惑的樣子,以及失憶前後習性大變,最後又找回自我的過程,演得實在太好了,在她的輝映下,讓男主角的一切付出更是催淚。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部今年以來最紅的片子,背景就不多加介紹了(如果想看介紹的話就看血多的吧),經過「鋼鐵人」一、二;「雷神索爾」「美國隊長」「無敵浩克」的洗禮,這次「復仇者聯盟」裡的角色大多是熟面孔了,只有浩克因為劇組與愛德華諾頓談判破裂而換人演;神盾局局長多了一位英挺帥氣的女副手希爾,由加拿大模特兒出身的Cobie Smulders飾演;還有曾在「雷神索爾」中驚鴻一瞥的鷹眼,眼尖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他就是「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裡的布蘭德探員。

眾星雲集,演員的表現自是無可挑剔,特效部分,不論是浩克的變身,或是洛基的瞬間著裝與分身術,鋼鐵人的空中換裝,都做得完全抓不到缺陷,標誌著現代電影的電腦特效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時代,神盾局超越時代的設施如一開始爆炸崩毀的基地,以及劇情中段真的航空的航空母艦,也讓人大開眼界。

而透過劇情的巧妙安排,除了英雄們齊力對抗洛基以外,也有索爾大戰鋼鐵人,美國隊長勸架,索爾大戰浩克,鷹眼對決黑寡婦等等大亂鬥戲碼可看,全片可說只有幾無冷場,連找個時間去上廁所都很難。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從前台灣電影上片總是比美國慢,曾幾何時台灣經常「搶先全球上映」,竟還有上片比美國快的,譬如說「超級戰艦」在台灣已經播了好一陣子,美國卻5/18才上映,之所以會有這種奇事,大概是片商想要躲避「復仇者聯盟」的關係吧。

至於不幸跟「復仇者聯盟」上映時間有點重疊的「幸運符」,果然台灣票房就黯淡了不少,不過這片與「超級戰艦」、「復仇者聯盟」這類特效大片恰好相反,是一部很安祥寧靜的溫馨小品,倒是蠻適合在大片之後解膩用。

「幸運符」其實是小說改編,在原著中,主角羅根在伊拉克出第一次任務時就撿到女主角的照片,把它當作幸運符,在三次伊拉克任務中都戴著它,其中還經歷過一場讓他最好的兩位戰友陣亡的惡戰,最後他把自己能活著回鄉歸因於這張照片──電影中把這部分簡化了──而當羅根回到美國,找到女主角,不料,當兩人相戀後,那張幸運符照片卻為他們的愛情和生活帶來天大的危機。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奇怪,「超級戰艦」的片頭怎會出現「孩之寶」(Hasbro)這家玩具公司的商標呢? 其實「超級戰艦」是不折不扣的「遊戲改編」電影,「超級戰艦」最早是米爾頓布萊德雷公司(Milton Bradley)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發明的桌上遊戲。孩之寶在1984年併購米爾頓布萊德雷公司,於是「超級戰艦」成為孩之寶的旗下遊戲,也改編成電子遊戲,發行到掌機、主機、PC等許多平台上。

「超級戰艦」最早的桌上遊戲玩法,是兩個玩家分別用方格紙畫上自己的戰艦要擺放的位置,擺好以後,分別決定要砲轟對手的哪一格,對手回報有沒有命中,然後交換,一直玩到其中有一個人的艦隊被全滅為止......聽起來很像劇中的某個段落?沒錯!劇情中主角們靠著海嘯偵測浮標,以座標軸盲射轟沉兩艘外星船,就正是在重現這個遊戲的玩法,小時候有玩過的朋友看到這段一定會發出會心一笑。

說起來,「超級戰艦」的玩法是模擬重戰艦時代的海戰,雙方以大口徑主砲互相轟擊的景況,可惜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美日雙方都發現重戰艦的「大艦巨砲」主義已經過氣了,航空母艦戰鬥群所投射的空中武力,才是新時代海戰決勝負的主力,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飛彈的發明,更讓小型艦艇如驅逐艦也可擁有強大的遠程火力,結果重戰艦只能默默的退休。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最近白雪公主不知為何翻紅了,今年以白雪公主為題材的電影就有兩部,「魔鏡,魔鏡」就是其中之一,這部片的卡司可說是相當豪華,壞心眼皇后由茱莉亞蘿勃茲飾演,想必不用多介紹;白雪公主則由知名歌手菲爾柯林斯的女兒莉莉柯林斯飾演,她也同時是「攻其不備」裡頭家中的小妹,雖然在她在宣傳劇照上看起來不怎樣,不過在劇中多個造型都甜美到不行,實在是很適合的白雪公主人選。

王子呢,則是「社群網路」中的雙胞胎,也是「強‧艾德格」中胡佛慎思熟慮的左右手兼同性戀愛人,在此片中卻飾演從頭耍笨到尾的王子,可說犧牲真大。國王西恩賓就不用說了,「魔戒」的波羅莫、「特洛伊」的奧德修斯,還有「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中的艾德‧史塔克。連七矮人的首領都是「神鬼奇航」系列中的侏儒馬提。

只有導演比較讓人擔心一點,Tarsem Singh就是「戰神世紀」的導演,「戰神世紀」實在是相當的「災難片」,不過在「魔鏡,魔鏡」中,可說是扳回一城,或許Tarsem Singh比較適合拍搞笑片而非動作片......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鐵達尼號」上回是在1997年上映,已經是15年前的電影了,當年創下的票房記錄,直到同樣是詹姆斯‧喀麥隆大導的「阿凡達」才打破,很多朋友們當年都看了兩、三次,而即使沒到電影院看的,這15年間電視台也不曉得播出了幾次,大概所有的經典畫面,已是人耳熟能詳了,例如傑克在船頭高呼「我是世界之王」,和蘿絲也是在船頭說「我在飛」等「名場面」,經常被拿來搞笑......

隔了15年,再重溫這部經典名片,感覺如何呢? 在談影片之前,我們先緬懷一下飾演老蘿絲的Gloria Stuart,她於2010年9月底過世。

劇情部分想必大家都熟到不能再熟了,所以我想就從畫面效果說起,這次3D化的效果,我只能以「神奇」兩字形容,畢竟當年拍攝「鐵達尼號」時根本沒有3D技術,完全靠後製把影片轉為3D,奇怪的是,這樣轉換而來的3D效果,看起來竟然比以3D攝影(雙鏡頭)拍攝出來的新影片──如「阿凡達」中的真人演員部份──來得好,這其中原理到底是什麼? 恐怕要請專家來解答了。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我好像已經連續對好幾部中譯片名發牢騷了XD,這部「怒戰天神」其實是「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 the Titans)的續集,從英文原名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兩片是同一個系列作「______ of the Titans」,但是中譯成這樣,誰知「怒戰天神」跟上一片有關啊XD,所以票房不好有一大部分實在要怪片商自己,就我看來既然上一部已經翻成「超世紀封神榜」──完全脫離英文原名──這部不妨叫「超世紀戰神榜」算了。

再說就算要符合原名,也不是「怒戰天神」,而是「泰坦神之怒」才對,在此就不要吹毛求疵了XD。

續集的預告片剪得可說精彩無比,而且風格相當特殊,搭配瑪莉蓮曼森的歌曲,真是太有氣氛了,不過最有趣的一點是預告片中的「對話」,其實在正片中都是對別人說的,在此就不要揭穿以免影響觀影樂趣,能剪成這樣只能說真是鬼斧神工啊。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又是一部美國YA小說改編電影,先說明我尚未看過原著,以下評論均以電影為準。

話說,當我看到預算是7800萬美元的時候不禁冷哼一聲:預算都花哪去啦!?

在批評之前先講優點部分好了,首先女主角Jennifer Lawrence,也就是「X戰警:第一戰」之中X教授的「乾妹妹」魔形女,算是全片最值得一看的部分,Jennifer Lawrence在飾演魔形女的時候就相當美麗動人,在「飢餓遊戲」裡也有許多蠻好看的鏡頭,她的身材也符合弓箭手應有的樣子(聽說原著裡女主角是白骨精? 那絕對射不出有威力的箭的),但是......還是魔形女比較好看,金髮比較適合她的臉形。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台灣的電影譯名一向很「有創意」,經常把原來的英文原名改得亂七八糟,但是這一片卻不知為何要忠於原名,「強‧艾德格」是美國現代調查局之父胡佛(姓)的名字,說真的別說一般觀眾,連本來就知道胡佛的人,看到這片名也會愣一下,為何不叫「胡佛傳」就好呢?這樣可是會流失很多觀眾的啊!

「強‧艾德格」一片出自克林伊斯威特大導,影迷口中的「東木叔」(Eastwood = 東木),本片可說是他最高精華傑作之一,細膩的人性深層描寫,表面平淡卻內心澎湃的情感,人物的悲劇性格,這些東木叔最擅長的部分,在本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今昔對照的鏡頭語言更應用得爐火純青,喜歡他的風格的朋友絕不可錯過這一片;全片更相當於是一部現代科學辦案法的誕生史,喜歡CSI等題材的朋友必定會感興趣,與在此我要極度推荐這部了不起的電影。

不過,我也必須提醒,這部片並不適合所有人,全片相當沉重而且描述同性戀情節,如果喜歡的是娛樂片的朋友很可能會看到一半就離場,事實上我在看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看到一半離場,或許是衝著李奧納多來看的吧。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最近「約翰」好像都喜歡譯為「強」,這部片也是,胡佛傳「強‧艾德格」也是,這樣「約翰走路」也要變成「強走路」了吧......廢話不多說。

今年以來好看的劇情片很多,但是到「強卡特戰記」才算是有了今年第一部爽快的動作片,只能說迪士尼不惜血本的砸錢,砸下來果然有成果,而起用PIXAR出身、參與過「瓦力」、「海底總動員」的導演Andrew Stanton,在特效戰爭場面時,運鏡也果然更為靈活,全片的動作場面可說暢快淋漓。

故事的敘事方式很有巧思,一開始強卡特寄出一封信──那個身後的跟蹤者是個天大的伏筆,到片末時就會明白整個劇情的環環相扣──但當收件的小男孩依言來到,卻得到強卡特的死訊,觀眾與他一樣一頭霧水,直到小男孩得到強卡特指名留給他看的日記,才是整個故事的真正起頭。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鯨奇之旅」的原始故事,發生在1988年,離現在已經是24年前,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小孩,世界也與現在有很大不同,環保還不是主流思想,美蘇冷戰才剛開始融冰,而現在全球關心的是全球暖化使北極海融冰太快導致北極熊餓死,當年全球擔心的卻是「全球冷化」,北極海結冰太快導致三隻灰鯨受困。

故事發生的地點真的是「天涯海角」,打開地圖,巴羅角位於阿拉斯加最北邊的角落,所以一開始旁白的小男孩說自己是住在世界的角落,真是一點都不假。

而小男孩是因紐特人,也就是以前俗稱的「愛斯基摩人」,之所以會叫「愛斯基摩」,是因為早期西方人以北美印地安人對他們的稱呼來稱呼他們,後來才「正名」為「因紐特」,「因紐特」在因紐特語之中就是「人」的意思,這點就跟賽德克語中「賽德克‧巴萊」是「真正的人」的意思有異曲同工之妙。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部「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可說是瑪麗蓮夢露逝世50週年的紀念電影吧,改編自劇中主角日後的兩本回憶著作《遊龍戲鳳與我》(The Prince, the Showgirl, and Me: Six Months on the Set With Marilyn and Olivier)與《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My Week with Marilyn),可說等於是真實故事改編,這樣的題材,應該很熱門才對,出乎意料的卻被放在小廳,同場觀眾也很少,真的是十分可惜,「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與「大藝術家」一樣,實在是這檔的必看之作啊!

或許呈現夢露這樣的明星,最好的辦法不是把她的一生拍成傳記式電影,而是截取其中的一小段詳細描繪,「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就達到了這樣的效果。以往,瑪麗蓮夢露對我來說,只是一個象徵,畢竟她不是我的年代的明星,雖然有她的相片,但是很難理解為何她會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畢竟長得漂亮的女星並不少。在「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中,透過密雪兒威廉斯的演技,讓夢露好像重新活了過來,又透過主角柯林的近距離觀察,恍然大悟,原來夢露是這樣的一個人,怪不得如此迷人,解答了所有的迷惑。

提到密雪兒威廉斯就不得不讚嘆,說起來,光是以照片比對,密雪兒威廉斯和瑪麗蓮夢露只能說差了十萬八千里,只論長相的話,密雪兒威廉斯被真夢露一比,只能說是村姑比公主,但是一動起來,一顰一笑,與「遊龍戲鳳」中比較,真是維妙維肖,而本來明明是村姑臉的密雪兒威廉斯,一演起夢露,竟真的綻放出耀眼的光采,讓劇中所有稱讚夢露吸引眾人目光的讚嘆詞,都實至名歸,實在佩服她的演技。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藝術家」的片名是來自於片中,原為默片明星的主角,自己出資拍攝最後的默片,在報紙宣傳上自稱他自己「是藝術家,不是表演玩偶」而來。這部片,可說其實是透過戲劇化的故事,敘述了默片的興衰過程,再向默片時代致敬,不過「大藝術家」本身倒不能說是默片,在片子的中段,有一段主角的夢境中,一切都有了聲音,而在片尾最後,所有人都開口講話了,因此「大藝術家」只能說是應用了默片的手法,而不是完全的默片。

說起來,我還真的沒看過默片,從小就已經是有聲且彩色的時代。看默片倒不是全無聲響,旁邊會有樂隊隨著劇情演奏「背景音樂」片子一開始──比例還是4:3──就播出了默片時代觀眾看默片時,台下的樂隊指揮領導樂隊奏樂的情況,而片中既然沒有有聲對白,大部分時候用表情與情境讓觀眾自己理解角色大概在說什麼,關鍵的對白,則用「字卡」插入影片中,這也是默片的一大特色之一。

大約看了十分鐘左右,就會領會到為何這部片的製作團隊會想拍一部向默片致敬的電影,又因此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黑白默片在聲光效果上的確比不上有聲電影,但是特別的表演方式和「字卡」的使用,有特別的韻味,怪不得默片喜好者回味再三。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戰馬」的故事源於198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戰馬》,描寫一匹軍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之中的故事,後來《戰馬》改編為舞台劇,最後又被史帝芬史匹伯看中,而改拍成了電影。作者Michael Morpurgo本來是位小學老師,專門創作為兒童文學,所以故事中也充滿了濃濃的童話故事味,譬如無數的小小奇蹟與心靈相通等等。

說起來這並不是我預期在電影中會看到的情節,畢竟宣傳上是說這部是史帝芬史匹伯繼「辛德勒的名單」與「搶救雷恩大兵」之後的「戰爭三部曲」第三部,原本以為電影會把原著比較童話的部分修改得比較真實一點,不過看來史帝芬史匹伯決定讓戰爭三部曲的第三部比較溫馨一點。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真是個好久好久以前──星際大戰片頭都會有「在好久好久以前,一個好遠好遠的銀河系」(沒有照官方翻譯)──的回憶,星際大戰首部曲上一次上映是1999年,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想當年,娜塔莉波曼還是甜美可人的清純模樣,現在已經嫁為人婦還有小孩了,而劇中的小男孩現在也長成了一個方形臉的路人......

在十幾年後,又能重新在電影院看到星際大戰首部曲,其實相當感動,畢竟當年只有出VCD啊(後來才重出DVD,但一下子就不見了),而且又是3D化,不過或許因為是舊片,看的人稀稀落落,我看的電影廳竟然只有不到十個人.......

那到底星際大戰首部曲3D版值不值得看?

普蘭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